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黃河入海,再啟征程

薄文軍 撰


“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黃河!潛崑崙之峻極兮,出積石之嵯峨。登龍門而南遊兮,拂華陰與曲阿。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揚波。體委蛇於後土兮,配靈漢於穹蒼。貫中夏之畿甸兮,經朔狄之遐荒……”

——晉·成公綏


央視配音薄文軍散文《黃河入海,再啟征程》選段.m4a1:48

來自津樂文化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由東營市奔流入海。幹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六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億萬斯年的黃河,一路繞高山、穿峽谷、走戈壁、越平原、匯溪澗、納百川,以雷霆萬鈞的氣勢、兼收幷蓄的胸懷、慈養萬物的摯愛,浩浩蕩蕩、勇往直前,哺育了中華民族,開啟了中華文明,見證了中華崛起,鑄就了中華精神,成為中華文化深邃的象徵、永恆的圖騰。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黃河文明,發源於古代黃河流域,形成於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中華文明的主體和根源,也是世界上唯一由遠古延續至今的人類文明。黃河文明,以其披荊斬棘、艱苦卓絕的開拓性,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延展性,兼收幷蓄、匯納百川的包容性,鳳凰涅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成為中華文明的優良基因,中華民族的力量源泉。

走過千山萬水,最終在山東東營奔流入海。這是母親河經過上萬年思考之後的最終抉擇。歷史上的黃河曾經長時間經由這裡匯入浩瀚的渤海,又曾經長時間揖別這裡,北走津冀、南走徐淮,讓這片熱土以另外的方式休養生息。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清朝咸豐五年(1855)六月,黃河在河南蘭陽銅瓦廂決口,穿越大運河,奪大清河道,再次由當時的山東省利津縣東北部入海。此後的近百年間,黃河在今東營市境內經歷了多少次的決溢、改道、遷徙、擺尾。當然,這期間還包括了1938年花園口掘堤之後一度重走徐淮流路。1947年黃河歸故後,經過數十年的人民治黃,通過數次裁彎取直、人工改道,最終形成現在的基本流路。

黃河寧,天下平。大河安瀾對東營、對沿黃地區、對整個中國北部的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更加令人慨嘆的是,昔日“善淤、善徙、善決”的黃河,如今正以“世界造陸冠軍”的姿態夜以繼日地營造這片人間息壤,使美麗的黃河口成為世界上土地自然增長最快的地方。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在迷人的黃河口,感受黃藍交匯的壯美與神奇,是人生一大愜意。尤其河水豐足時,看黃河入海,場面壯觀,氣勢雄偉,讓人陶醉,讓人振奮。河岸上是茫茫的荒原,河床裡是茫茫的河水,再往前看則是茫茫的大海、茫茫的蒼穹,世間遼闊的景緻於此交匯融合,氣勢磅礴,橫無際涯。黃色的河,藍色的海,看起來涇渭分明,實際上卻是一種鬥爭與妥協,一種矜持與交融。

母親河走來了,她雷霆萬鈞,她通天掣地。母親河離去了,她腳步從容,她義無反顧。從遙遠的青藏高原,到浩瀚的渤海灣,由一脈涓涓細流,到匯成滔滔大河,她走過了許多,奉獻了許多,成就了許多,思索了許多。

黃河入海不是一種歸宿,不是一種終結,而是再一次的莊嚴誓師,再一次的隆重起航。而這裡——黃河口,正是她精心選擇的新起點。請相信,奔流入海的黃河依舊是最穩健、最青春,最活躍的力量。她正以最執著、最誠摯、最溫馨的情懷,化作一股暖流,化作千頃波濤,化作萬里春風,繼續伴隨中華文明的大船揚帆寰宇,走向世界。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一篇受到央視《直播黃河》特別青睞的散文

作者簡介薄文軍,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促進會理事、東營市史志學會理事,黃河口地域文化研究學者、資深媒體人。著有地域文化書《穿越黃河口》《黃河口旅遊文化》《東營進士全傳》《黃河口抗日戰爭史》,新聞寫作理論書《解構地域新聞》,時評文集《與專家對白》(教育卷),長篇報告文學《印象科達》。出版電子書《大河之洲》《黃河入海流》《東營民間傳說》《詩情畫意,導航東營》《南國逐鹿——春秋版“三國演義” 解讀》等。與人合著地域文化書《墾區——山東戰略區的穩固後方》《印象墾利》《滄海桑田黃河口》《墾利文化通覽》等,參編書籍《東營市志(1996-2013)》《山東區域文化通覽•東營卷》《東營圖志》《利津文化叢書》《黃河口特色旅遊文化》《教師口才學》《教師口語藝術》《回眸與展望》等;參撰書籍《中國狀元全傳》《中國宰相全傳》《三農之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