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題材

作者/慄元君

選自/《南陽民間漢畫集》

在同一幅畫像中常常是既有舞蹈,又有樂隊伴奏,還有雜技表演,說明了漢代舞蹈、音樂、百戲常同臺表演。這是因為漢代舞樂百戲已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表演藝術,融舞蹈、音樂、雜技、幻術等於一體,體現了我國傳統的舞樂百戲“藝中有技,技中有藝”的特色。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圖1


圖1舞樂百戲,東漢畫像石,規格:180x40cm。 直紋襯底淺浮雕圖案,直紋、斜紋邊飾。門楣石,蒲山石灰石質。出自南陽市郊獨山南水北調工地。畫面中部刻建鼓,二人執桴,邊擊鼓邊舞;下掛小鼓,輔助敲擊。圖左刻三人跽坐奏樂,二人邊搖撥浪鼓、邊吹簫,一人吹壎。畫面右側刻三人舞蹈雜技表演,或長袖舞、或倒立、或佯優。《北堂書》載說:“排簫像鳳翼,如鳳鳴”。

長袖舞在秦代以前已經存在,曾是戰國楚國宮廷的風尚,漢人繼承楚人藝技,長袖舞更為盛行。舞女多是長袖細腰,有的腰身蜷曲,能使背後蜷成環狀,如京戲中的 下腰,京戲中的 水袖 動作頗似古代的舞長袖動作。漢人傅毅在《舞賦》中形容長袖細腰的舞女為體如游龍,袖如素虞。戚夫人的翹袖折腰之舞正是這種舞姿的體現。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圖2


圖2舞樂百戲,東漢畫像石,規格:185x40cm,豎紋襯底淺浮雕圖案。圖中十二人。中間六人,一人手持手鼓,二人擊鼓,一人佯優,一人倒立,演奏漢代樂舞。左邊三人面向右,漢服裝束,為主人;右邊三人為客人,胡人著裝,觀看演出,時而切切私語。全圖描繪漢代胡漢民族文化融合、民族和解的社會側面。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圖3


圖3舞樂百戲,蒲山石灰石,2010年南陽市夏村出土。圖像刻六人,為舞樂百戲圖。左邊三人表演,一人倒立,一女伎表演長袖舞,一人滑稽表演。右邊三倡人,跽跪整齊,邊唱邊拍手喝彩。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圖4


圖4音樂演奏,自左至右圖刻五人。上邊一人為主人,扶案而坐。四人懷抱樂器,下蹲馬步邊舞邊彈。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圖5

圖5舞樂百戲,漢代畫像石,規格:142x40cm,直紋襯底淺浮雕,蒲山石灰質,門楣。圖刻六人,自左到右分別為,第一人右手擊盤鼓、左手吹管蕭奏樂;第二人一手抱長管樂器,一手拿吹管蕭奏樂;第三、五二人為女伎跳長袖飛舞,舞姿各異,優美矯健。第四人為滑稽演員,隨節湊跳動;最後舞者女伎,邊舞邊唱。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圖6


圖6奏樂,畫面,自左至右跽坐六人。第一人邊吹笙邊弄壺,第二人吹橫笛,第三人敲擊鎛鍾,第四人手撥鼓,最後二人吹排簫。鼗鼓,打擊樂器, 相如《上林賦》在描寫建鼓舞演出開場之始:“建翠華名》雲:“鼗,導也,所以導樂作也”。

南陽漢畫中的舞樂百戲:中國原生態的歌舞,可以這樣美

圖7


圖7舞樂百戲,自左至右圖刻十人。左邊四人,第一、三人,盤坐,為賞樂的主人;面前有酒樽,二人伺候。

中間三人是雜技表演者,兩女伎一袖巾舞、一長袖舞,一人單首頂轉二盤。右部三人奏樂者,一人邊吹排簫邊舉手鼓,一熱吹壎,一人撫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