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永靖县扬帆奋进圆富梦

黄河水穿城而过,滋养出灿烂的永靖文明,却难掩其藏在深处的贫困阴影。

67个贫困村,43746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7.26%。2013年摸排出的这一串数字,是永靖县扶贫战役的开始。

6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已脱贫人口43348人,贫困发生率为0.25%。2019年,永靖县实现脱贫摘帽。今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该县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苦甲陇上,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生活困难。而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条件相对较好,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是发展旅游业和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县各级党委政府转变工作重心,抓实干部作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 激发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该县按照“东山百合、西山牛羊、川塬蔬菜、片区果药、户户劳务、全域旅游”的产业思路和布局,大力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着力培育壮大中药材、蔬菜、旱作农业、牛羊养殖等特色富民产业,同步提升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和村级组织带富、致富能力。

2015年起,先后投入4.3亿多元,实施了到户、提升、稳固、持续、振兴、兴旺六轮次产业扶持项目,并依托县属国有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

今年,扶持种植有机黄芪1.3万亩、党参3550亩、百合3760亩、金银花2500亩;建成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200亩,发展脱毒马铃薯3215亩;新建日光温室189座,新增有机认证面积1.1万亩,全县有机产品22个、有机认证面积达6.9万亩、有机转换证书20张;实施牛羊达标提升工程3997户,扶持发展“五小”产业1253户;注重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科学编制《永靖县有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在内蒙古赤峰市建立可繁育500多吨的有机黄芪种苗基地,与山东九间棚公司合作推进金银花产业。

党建引领 ?开创增收新路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农业要振兴,关键要靠党支部的带动。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力,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才能真正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图景。

近年来,该县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组织、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三农”发展新路。目前,全县共建成“党建+”合作社124家,实现了建制行政村全覆盖。今年,该县着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力争年底75%以上的合作社达到规范运营标准,创建省级示范社20家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环境整治 打造美丽乡村

脱贫先脱“貌”,环境卫生是检验脱贫攻坚的标准之一,该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多年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该县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人居环境改善,村貌整洁、管理有序的良好局面。

今年,该县共计拆除闲置、废弃院落及残垣断壁1492处,硬化村组道路87公里、村内主巷道135公里,改造农作物晾晒场2.39万平方米,完成卫生改厕3145座、墙体改造28.05万平方米,有力推进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努力争创省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良好格局。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生活的起点即将来临,新的征程就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