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古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现今却成了“即将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关注和足够的保护意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庄一旦消失,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朔州,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的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南扼雁门关隘,地势平均海拔1000米,寒来暑往,四季分明,是避暑休闲的胜地。这里有千里烽烟见证的古堡,有王昭君出塞的第一村落,还有雁门关外最早的贸易市场。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山西朔州的十大古村落。

朔州-山阴县

1、旧广武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乡,与其说是村,不如说是城。旧广武是一座雄踞隘口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的辽代古城。历史上,这里曾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地带,是雁门关下的兵家重地,是中国现存辽代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保存了大量古代战场的文化信息。

现在城中还有200多户人家,大多数人姓李。据说,他们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因为李广是武将,这里是边关打仗的地方,也是李广用武的地方,所以才叫广武。与旧广武城相对的新广武城,建于明洪武与万历年间,位于旧广武的东侧,雁门关偏西北方向大约3公里处。

2、燕庄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北周庄镇,因其背倚燕家山而得名。这里有著名的烟霞洞,还有一座寺庙叫宝峰寺,而宝峰寺的来历跟当年的马帮和驼队有关,它记载了一段曾经艰辛而辉煌的“丝路”家族鲜为人知的历史过往。

李氏家族起初将村庄选于宝峰山脚的猴儿嘴峪口,并在峪口外较平坦处建有德厚堂家祠,逐渐扩展为后来的宝峰寺。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到了清朝末期,在宝峰寺东南侧建李家大院。民国时期,村落逐渐向东延伸,形成以老爷庙为核心的村庄建筑格局。

朔州-朔城区

3、青钟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地处紫荆山脚下。青钟村原名旧堡、青庄、青塚,据记载“青冢”得名于昭君墓,后来村民觉得“冢”字不吉利,在清朝道光二十六年改为现在的青钟村。众所周知,昭君墓在全国有十几处,有迹象表明,王昭君葬在青钟村的可能性极大。

当年王昭君一行从长安过风陵渡,走太原,经雁门关,出杀虎口北上。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了雁门关,便来到一个叫旧堡的村庄,是昭君出塞的第一村,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美,在此歇息5天后临行时,昭君说,这一带青草茂盛,就改叫青庄吧。

4、王化庄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不仅自然景色美丽,人文历史也是丰富。“第六”是村民对村南山第六道沟的简称,这里林木幽深,古树参天,有风景秀美的山间小路,也有残垣断壁的院落孤屋,伴着潺潺泉水,守在山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据传,王化庄村有山神白虎守护,村里有山神庙,白虎神在正月十五,受村民香火,保佑村民不被山里的毒蛇猛兽伤害。所以全村的村民,无论走到哪里,每年都会回村过正月十五,点柴旺火求平安、富贵,灼灼燃烧的火焰寓意“旺气通天”。

朔州-应县

5、小石口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应县南河种镇,地处雁门关外、闻名山下,这里风景秀丽。站在村中南望,苍山一脉如烟如岚。内长城蜿蜒西去,烽火台傲然孤立。虽经风雨侵蚀,但仍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般,回想起当年戍边男儿“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不禁心潮澎湃。

据传,村中先祖多为明代重修闻名山段长城和为戍边将士服务的关内农民,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留在此地安了家,原先掌握的农业种植技术,得以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活。如今小石口村的大蒜很有名气,正所谓“马岚庄的韭菜小石口的蒜,石庄的姑娘不用看。”

6、北楼口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应县大临河乡,北楼口亦称碑楼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是翠微山麓的一个最大隘口,万里长城二百关之一。俗话说“先有北楼营,后有大同城”。由此可见,北楼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商贾贸易也要比大同较早。

旧时的北楼口是一座商业比较发达的小城,店铺林立,驼队和车队来来往往地运转着南北的商货。这里记载着雁门关外最早的贸易往来,也是匈奴与唐朝较早互市的集聚地。北楼口也曾以庙阁星繁而著称。这里武有关帝庙,文有文昌阁。

朔州-怀仁市

7、中街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怀仁市云中镇。说到中街村不得不说鹅毛口,鹅毛口由南街、北街、中街三村组成。鹅毛口河穿村而过,把村一分为二,南岸为南街,北岸为北街,中街紧贴南岸,三四百年前是河道,后淤积成土梁,最早的鹅毛口指的就是这,它是鹅毛口的主街。

村东有一堵黄土夯实的城墙,据说,古时怀仁县城曾选址此地,并已筑桩布线,一夜之间,一群天鹅竟把布好的线绳拔了起来,衔到县城现在的所在地,在已建起的那截城墙周围留下了许多雪白的天鹅羽毛,后来人们在山脚下建起村堡,因邻近峪口,起名为鹅毛口。

8、王皓疃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怀仁市河头乡,地处大顶山北麓,与大同、应县、浑源三县接壤,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历来是商品交换的中心,兵家必争之地。王皓疃古堡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甲子年(1385年),迄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城堡内的街道布局十分整齐。鸟瞰王皓疃城堡,如同一神龟伏之。那东、西半圆形的瓮城,分明是神龟的头和尾。其头伸向桑干河,其尾摆向大顶山。城墙四角上斜的"马面",又分明是神龟短而肥的龟足。而神龟的脊背,则是城堡中最高建筑的乐楼顶部。

朔州-平鲁区

9、七墩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与内蒙的清水河接壤。七墩村是平鲁最北端的隘口,没有筑堡,以长城为墙。当年这里是内地与关外少数民族交界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和平时期商品贸易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曾经盛极一时。

村东口的关帝庙,虽因有些破败而显得萧瑟荒凉,但无法掩饰其殿内壁画的精美。有石碑记录,该庙建于大清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60)曾重修,正殿、钟鼓楼均为清代遗构。壁画是三国故事和一些上古神话,具体作画年代不详。

朔州-右玉县

10、破虎堡村

山西朔州十大古村落,这里有昭君出塞第一村和雁门关外最早集市场

位于朔州市右玉县李达窑乡,破虎堡原称“破胡堡”,是明长城大同镇关堡。堡城四城墙尚存,四角台和中间墙台规整,只是包砖已被拆除。东、西、北墙外城壕被多年沙土掩埋,基本填平。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是堡城南门,门额石匾上刻“破虎堡”三字,已模糊不清。

据记载,破虎堡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堡城“周二里,高三丈八尺”,城向南开有一门。明时驻守备,分守长城“十四里,边墩十七座,火路墩五座”。破虎堡城包砖早已被拆毁,黄土夯筑墙尚残存,城南还留有砖砌券拱城门。

(图片源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村庄

如果你也喜欢古村落文化

请多多支持小编吧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