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合,不相為友

人們常常會說到三觀。所謂三觀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現在和過去不同。過去因為生存壓力的原因,人們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物質層面,三觀合不合大抵可以湊合,能夠將就。現在就不同了,現在的物質條件好了,人們受教育程度高了,人性逐漸覺醒了,更加獨立了。“三觀”不合的人是很難聚到一起,聚到一起也無法保持長久的聯繫,更不太可能成為朋友。勉強不來。也沒有人願意勉強。

其實自古以來人和人能成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所謂志同道合就是指彼此看待事物的立場與觀點接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乃至理想追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反的情況則是古人稱之為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三觀不合,不相為友”。

事實上三觀不合的人在一起,思維不在一個頻道上,所說的話也很難有交集,更談不上碰出火花,相互寒暄尚可,想深入交流,便如雞同鴨講,驢唇對不上馬嘴,彼此都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有可能互相傷害。所謂打交道,交在其次,重要的是同道,也就是“三觀”要合。人心雖只隔一層肚皮,有時相距卻會超過十萬八千里。所以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並不容易,觀念差異大的人則更難。貪婪的人怎麼也無法理解有些人視錢財如浮雲,勢利的人怎麼也不會相信有些人對待別人可以做到一視同仁,狹隘的人打死也不願意承認別人心胸能夠寬廣。人都容易以自己內心所想的為標準,以此來分析和判斷他人。如果有人的言行跟自己內心的標準不一致,則認為他人是裝腔作勢,虛偽透頂,這實在是自以為是。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三觀相同相似的人少之又少。必然總有一些人看你不順眼,同樣也有一些人你也看不順眼。沒關係,他走他的陽關道,你過你的獨木橋,相安無事便好。硬往一起扯,委屈了自己,辛苦了別人。摸不透的心就算了,不必費力去揣摩;看不清的人就遠躲,不必勞神去猜測。人生短暫,精力有限,對於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我們大可以選擇悄悄離開。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更何況古人早就告誡過: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