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待人接物”開始

南懷瑾老師: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待人接物”開始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於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南懷瑾老師教育漫談》

---------------

“灑掃、應對、進退”六個字,是古人的教育,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是中國文化三千年來一貫的傳統。如果有外國人問起我們中國文化教育方面,過去的教育宗旨是什麼?我們不是教育專家,專家說的理論是他們的,我們講句老實話,中國過去的教育,主要的是先教人格的教育,也就是生活的教育。美國也講生活的教育,但美國的生活教育是與職業,與賺錢相配合,而我們過去的生活教育是與人格的建立相配合,不管將來做什麼事,人格先要建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教育。

現在我們的教育跟著西方走,所謂的生活教育,則是美國式的生活教育,教出來的孩子,先以能夠謀職業,有飯吃,謀生為第一。這其中差別很大很大,這是教育上一個大問題。當然將來會變,依我的看法非變不可,不變就不得了。社會自然會使它變,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不是偶然的,到了某一情勢、某一階段,自然會變。

過去孩子們進了學校,首先接受的教育就是“灑掃、應對、進退”這幾件事。“灑掃”就是掃地,搞清潔衛生等,我們現在小學、中學都有,好像和古代教育一樣,其實是兩樣的。我們從西方文化學來的教育,制度變了,教務、訓導、總務三個獨立。等於一個政治,三權分立,三樣都不連繫,結果三樣都失敗。教務只教知識沒有教學問;訓導是空的;總務呢?下意識中就認為是搞錢的。變成了這樣,可見我們整個教育制度沒有檢討,因此學生對學校大體上都是壞印象。中間細微末節的事還很多,譬如老師下命令搞清潔,就沒有一個搞好清潔。我經常說搞總務之難,一個好的總務,是宰相的人才,漢代的蕭何,就是搞總務的。總務這門學問,在學校裡有家政系,(這個翻譯得不好,實際上就是內務系。)訓練內務人才。但總務始終很難搞好。任何一個機關團體,一上廁所就發現毛病,管總務的也不可能每天去看每一個抽水馬桶,這就可見總務上管理之難。

至於灑掃方面,現在的青年連地都不會掃,雖然中學小學要掃地,可是拿到掃把揮舞,反而把灰塵揚得滿天飛,抹上桌上灰塵,轉身反而抹到牆上,連灑掃都沒學會,生活教育真不容易。再其次的“應對”,更成問題。現在的學生幾乎不會應對,如問他:“貴姓?”他就答:“我貴姓某。”“府上哪裡?”他會說:“我府上某地。”就是如此,應對的禮儀沒有了,這是大問題。最後“進退”更難了,

一件東西該拿不該拿?一件事情該不該做?是大學問,小的時候就要開始教。如吩咐去向長輩拜年,到了親友家,該站該坐?站在哪裡?坐在哪裡?進退之間,做人的道理,都要注意教育,現在這些都沒有了。古代的教育,就從灑掃、應對、進退這些地方開始。

中國的古禮,周公之禮,六歲就讀小學,小學就從這種生活規範學起;進一步八歲十歲認字;十八歲入大學,那是學大人。所以中國文化,小學這個階段,就是求做人的知識,先培養一個人,然後再講高深的修養,才是大學之道,這是我們中國過去文化教育的路線。

現在我們看到這個時代真可憐,很差勁,“灑掃、應對、進退”統統沒有了,非常嚴重,這不能全怪學校,幾乎每個人都要怪自己,因為現在我們搞得不中不西,不今不古。如果完全西化還好,西方人還是蠻有禮貌的,儘管有的披頭散髮,像嬉皮一樣,他對人還是有一套,很有禮貌,也許他只穿一雙膠拖鞋來,但對美國人不必要求這些,因為他們很節省,以頭髮來說,美國孩子一年中難得有一次上理髮館,普通家庭婦女,都是自己動手的,節省得很,只有英國講究衣飾派頭,所以不要以為外國人平時穿著不好就沒有文化,當他們參加社交宴會時就很講究了。人家有人家一套禮貌,

可憐的是我們這一代青年們,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這一代必須特別為下一代著想。這是對“灑掃、應對、進退”大概說了一下,如果詳細說中國傳統“灑掃、應對、進退”的沿革,可以出一本專書了。

《論語別裁》(東方出版社)

-------------

詶對是應酬對答。中國文化中,小孩子從小教他“灑掃應對”的基礎教育,也可以叫作“應對進退”。我同朋友們說,現代人的修養失敗,家庭教育要從灑掃應對開始,都沒有學,以為在學校掃掃地就是灑掃。掃地要怎麼掃,環境怎麼樣清潔整齊,都要受過嚴格的訓練,否則是不懂的。現代的孩子好像不大管這個,現代人應對就更差!許多年輕人,甚至中年人,對長輩、對老師說的都答“對”!“對”是對平輩或小輩用的,對長輩、對老師要講“是”!現在我也聽慣了,希望他們講“對”就好了。剛才某某同學帶了太太來看我,太太坐在一邊沒坐端正,他就當面糾正,他可是受過嚴格傳統教育的,但我還要幫他太太打圓場。現在時代不同了,文化的重新建立,不是一兩個人說說就行的,很難了。

講到“詶對”兩個字的重要,包括了應對進退。什麼是應對進退?不是見人進一步行個禮,走時告退時退一步。進退是做人對一件事該做、不該做,該答應、不該答應的進退之間,其中的應對是非常難的。應對進退實在是作人的基本教育和態度,中國人叫禮儀,儀表態度是作人的基本道理。如果禮儀都不行,何況大禮!比如有某某同學,再三說要做事,我讓他來這裡上班,他每次一來就先去打坐,那還做什麼事?這進退之間就是不懂。這個進退的學問太多了,又像有些學生,進入人家的客廳,應該往哪裡坐都不會,乃至吃飯拿個筷子和碗都不對,有什麼辦法!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東方出版社)

--------------

目前青年在社會上做事的很多很多,但是工商界任何公私機構,大概都會發現,很難好好用一個大專或者研究所畢業的人。為什麼?第一、不安於位,錄取進來做不了兩個月三個月,就有變動。譬如到貿易公司做事,做上半年,覺得自己摸得差不多了,也要另外到外面開個貿易公司。這種情形太多了。


第二、一般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不能吃苦耐勞,都認為自己是大學畢業,擔任工商方面的企劃可以,至於上街跑腿、搬椅子、擦桌子,那是你們另外僱個工友才對,都是這般想法。甚至,自己親自連一個茶杯都不會洗。


我經常教學生洗茶杯。在我那裡做事,每一個同學可憐得很。我這個老師不隨隨便便、馬馬虎虎,不管你是什麼博士、碩士當了教授回來,都要給教學掃地。茶杯不會洗,我就洗給他看。洗茶杯不能衝一下就算,杯子內外面這圈嘴巴下口的地方,要仔仔細細地刷洗,會傳染疾病都是這一圈,你打開水龍頭衝一衝搖一搖,等於沒有洗。做事是這樣的嗎?


現在青年這類的事都是這樣,從小就沒有注意。掃地不知怎麼掃,穿衣不知怎麼穿,你說這是怎麼回事?我發現,我們常常將許多事情歸諸

社會問題、教育問題、青年問題。其實社會沒有問題。社會是個什麼東西要搞清楚。社會是大家的,是由每一個人結構而成。不能將一些錯誤的事情,都推給社會,那是推託的話,自己不負責任。誰都不必負責嘛!因為那是社會問題。但是,社會是誰管呢?誰都是社會,誰也都不是社會。


至於,若說是教育問題,那也是見林不見樹的話。請問是什麼教育問題?是小學教育出了問題?還是中學?還是大學?是那個地方出了問題?都不是,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現在真正要講教育,每個家長都得重新再教育。尤其二三十歲這一代的青年,自己怎麼做家長、教育兒女,都不清楚。你說嚴不嚴重?


所以有些同學要結婚,我說你有資格結婚嗎?這麼說,對方當然很奇怪,我說當然了,找個房間,兩個鋪蓋湊在一起,那叫結婚的話,你們絕對有資格。至於說人究竟怎樣成家,怎樣處理男女家庭問題,乃至延續後代培育後代,這個我看你還沒有資格。因為當年我們也是受害者,以受害者的經驗來看,此事非同小可,不是“船到橋頭自然直”那麼簡單。


《解決青年問題的我見》

--------------

教育的目的在生活,孩子來我們這裡,先教怎麼穿衣服,怎麼洗臉,怎麼端碗,怎麼吃飯。現在的社會,連大人們都沒有這些規矩了,鞋子亂丟,東西亂放,自己都成問題,怎麼教孩子呢?譬如我們這個地方,前一次辦活動來了一兩百人,我那個孩子也來了,我走了幾圈,碰到他三次,就見他在那裡團團轉,拿個吸塵器到處吸,說這裡的人怎麼那麼不守規矩啊?地上都是髒的。他看到哪裡吸到哪裡。我說你不要這樣啊,在這裡搞不完的。他說他實在看不慣,我說這是生活教育沒有做好,鞋子亂丟,垃圾亂丟,穿衣服沒有規矩,做人也沒有規矩,講話沒有禮貌……這些都是兒童教育最重要的。

所以中國文化講教育啊,小時候的重點在“灑掃應對”,這是古文了。你們希望孩子懂古文,你們自己先要會,灑掃應對是生活,早晨起來要怎麼樣掃地,怎麼樣清潔房子等等。

像這裡有位大老闆,他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來我那裡,要求參與聽課。我不准他參加,因為他上的是最好的大學。我說你好好的去唸大學吧,到我這裡幹什麼?他說我已經考上在那裡讀書了,我到你這裡來是學文化的。我說要交學費,學費很高的。他說我沒有錢,還有別的辦法嗎?我說有啊,你在這裡打工,因為我曉得考取名校的那個傲慢心理。他答應了,說好啊!就來打工。

他一來,我就讓他去洗廁所,洗完了,我親自檢查,跟他說這個廁所沒有洗乾淨。他說馬桶裡刷不到,我就用手去掏給他看,他一看就傻了,問我:老師啊,你是這樣做的嗎?我說清潔衛生就是這樣做,尤其這一班人亂七八糟,菸頭都丟在這裡,衛生之亂,你用水衝不掉的。還有洗茶杯,我說這個玻璃杯也沒有洗乾淨。你們洗茶杯,放在水龍頭底下這麼一衝就好了,茶杯最髒的是嘴唇這裡啊!要把這一圈洗乾淨,洗好還要對著光照一照,看看乾淨了沒有。他現在是上市的大公司的老闆,學位也讀到外國名校的博士,在我面前他一樣給人家倒水,他是接受這樣的教育的,這叫“灑掃應對”。

孩子們主要要教他們學會謀生的職業技能,不是讀名校,讀名校出來又有什麼了不得的?那個我們看得多了。生活的教育最好從家庭做起,尤其你們是家長,教孩子更要注重生活的教育。你們不是都讀了《大學》嗎?自己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本身做起。這是臨別贈言,我講話很直,對不起啊,這是我所看到的現象。

《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東方出版社)


南懷瑾老師:教孩子做人做事從“灑掃應對、待人接物”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