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很多企業培訓活動還是蠻多的,形式也是多樣,可每次,辦者熱熱鬧鬧,聽者枯坐如僧,教者處亂不驚。


但確實是各取所需了:組織者完成既定計劃任務,可以寫進月度工作小結了;


學員嘛,玩遊戲、打電話、聊天、看書......幹什麼的都有,就是不專心聽講,熬課時唄;


至於講師呢,課程內容要麼放之四海而皆準,要麼看見下面學員姿態各異,也是歡喜的不行,天南海北侃一通,走完形式拿錢走人。


老師在上面講,下面99%的人都在混時間,大家把培訓當作歡喜過了,你的企業培訓現場是不是也是這幅畫面?


以上情況都不怪這些當事人,因為是企業培訓管理體系出了問題,糾正這些,還是需要從體系入手。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學員為什麼不好好學,

這是第一要解決的問題


因為不少人把在外地培訓當作休假,在企業內部當作休息,反正聽完即結束,不要書寫實際心得體會,也沒有考試,回去該幹嘛幹嘛,這種心態一有,其他一切都是白搭,這裡面存在三點不足。


一是學員甄別不夠

想學的、不想學的全薅來,學費單位交了,工資獎金一分錢不少,很多人來的目的直接就錯了。


這方面應該好好學習華為,學員全是自費來學習,並且學習期間沒有工資獎金,這個代價可不小,但非常有效的把不想培訓的人給甄別掉了。


二是學好學壞無所謂

華為會把學員的學習筆記和考試答題內容、成績全部曬到公司內部網站上,向這個學員的下屬、同事、領導公示,這個不用說教,公示是最好的管理,丟不起這個人呀!

三是知識學以致用沒有衡量和評價

華為不唯資歷、學歷,只唯能力,會將員工的能力分成若干等級,每一級別收入差別巨大,所以培訓是快速提高自己能力的有效途徑,誰跟自己的學費、誰跟自己收入過不去?

所以華為在解決學員是否主動認真學上面是深深地動過腦筋的。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與許多企業的培訓部門不同,華為大學不是一個成本中心,自負盈虧,收支平衡,有償服務。


任正非清晰地指出了華大有償培訓的作用:“如果說華大不收錢,其實就是華大的災難,你就會被無窮的調用,直到你累死,還沒有效果。”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老師為什麼不好好教,

一是客觀上,二是主觀上


這方面主要是培訓組織者的責任了,沒有構建一個有效的講師隊伍和課程體系,有點混任務交差的意思。


一是老師隊伍良莠不齊,有的客觀上講不出來,不能針砭時弊,說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


不知怎的,很多組織的專職培訓組織者,熱衷於請外面的講師講課,不是排斥外聘講師,但不能清一色是外教。


一些前沿技術、新的理論、新的政策講授很有必要,畢竟人家在許多科研機構工作或具備行業信息渠道優勢,見多識廣且第一時間接觸,無可厚非。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但是把班組文化、企業文化、班組建設、質量管理、計劃管理、供應商管理、計劃管理等與企業密切聯繫的也清一色的交給一個匆匆過客講授。


老師由於不掌握該企業實際情況,只能泛泛而談,即使講到一些典型案例,學員認為那也是別人的東東,離自己很遠,與我何干?


這種課程由於不能深入學員內心,共鳴感極弱,一般會使人昏昏欲睡,時間長了現場不打瞌睡還真奇怪呢。


不得不承認,其中也有一些老師就是來混講課費的,一套教材打天下,並且長時間不換,真是害人不淺!


大家都是過來人,這種情況應該不鮮見吧!


二是講師能力的確有,但主觀上不願意講,因為課堂上沒有一個學員像認真聽的,對牛彈琴。


君不見:現場睡覺的、發呆的、玩手機的、打電話的、鬼畫符的......雙方配合倒也默契,學員在忠實地履行自己的培訓課時(有任務計劃),時間一到算是完成一項工作。


老師也是心領神會,照本宣科或是講一些奇聞軼事,時間好過是好過了,但是把培訓當作歡喜過了。


這些培訓組織者是負有一定責任的,沒有培養內部講師隊伍的思想和意願。


自然課程案例課程身邊感、帶入感不強,只有把自己企業的一些經驗教訓拿出來分析,才能振聾發聵,使人成長。


企業內部自己的講師,雖然講課技巧和手法、教材邏輯和PPT美觀度等要比專業講師弱一些,但它最大的優點就是針砭時弊。


課堂上,從開始到結束,講的人、講的事,經驗教訓全是自己企業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時不時,講師拋出一個問題直接精準地問到某一位同事,那效果,不管講的還是聽的,心臟跳動都在一個頻率上:怦怦怦。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另外像諸如企業文化、班組建設等涉及價值觀的東西也必須是自己人講,高層領導講、基層員工講、老員工講、優秀員工講,講的都是身邊的事情且切合實際。


這些是外邊講師講不出來的,因為沒有長時間一同工作經歷過。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企業為什麼不好好組織培訓工作,實現培訓形式、內容、效果上的俱佳


第一是企業高層領導不重視,一心撲在新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上,時不時還要抓質量和生產,認為解決業務收入和利潤問題才是王道。


雖然培訓也時常談起,但只不過是說說而已,就如同貼在牆上的宣傳口號:質量是生命!


不投入專職人員管理培訓,不激勵內部員工做講師,沒有要求每一個人需要接受一定時長的培訓,沒有經費邀請或付費給內外部講師,沒有資源,就是無米之炊。


韋爾奇曾經說過:我們即使要瘦身,也不會剋扣公司的智力投資——培訓。


所以企業一直在做短期逐利的事情,不知道佈局未來,培養員工才是解決眼下一切問題的根本之道。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第二具體培訓組織者沒有把這件事當作事情去做,只是一項常規例行任務而已。


也許有的企業已經設立了專職培訓管理人員,由於企業風氣如此,自然也是漫不經心。沒有培訓計劃,沒有課件開發安排,不會懂得評選月度、季度最佳講師和最佳課件。


不能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把這件事情組織的有聲有色,把培訓工作硬是做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第三沒有真刀真槍對培訓工作本身進行績效考核,就猶如利潤考核一般。這需要培訓組織者好好思考的問題。


譬如建立學員當場打分制度,講師的課酬與打分相關聯,譬如建立學員培訓知識考核和編制與實際工作關聯的心得體會制度,優秀者表揚,或免費獲得更高層次的培訓活動。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優秀課程、優秀講師評選,對培訓組織者進行工作績效評價,等等,就是把培訓這項工作方方面面折騰起來,這樣才有活力!


第四沒有建立體現知識、能力與薪酬和晉升強關聯的機制。現在很多培訓課,老師講的精彩,學員聽的激動、想想感動、回去就是沒行動。


培訓的產出評估,由於比較軟性,不太好衡量,因此做好這項工作的企業不多。


學員課程結束後,要提交改進提升計劃,制定目標;人力資源部門定期跟蹤、發佈,建立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培訓延伸價值。


建立重大項目公開招標選人,部門管理者公開競聘機制,實施能力評價與薪酬、晉升強掛鉤機制,強化培訓價值,變被動培訓為主動培訓。


你的培訓效果1%有嗎?

作為一個企業,要思考如何實現培訓的最大效益,不能白做,更不能不做!


作為個人,要思考企業花1萬塊請來的講師,自己能不能聽走9千9!


作為培訓專業組織者,如果你的東家、你的客戶實現不了上述目標,你要好好思考你的工作了,幹都幹了,不如一頭扎進去,找回那流失的99%!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京師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