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我們受傷的,源自於我們的意識

真正讓我們受傷的,源自於我們的意識

每個人的學齡期最重要的任務只有一個,學習社會化成為社會人。

此時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告別父母的世界,進入到外面的世界。

我們大多數的時間不是在家裡面度過,而是在學校裡度過,此時我們要面對的人生主題就是勤奮和自卑的衝突。

我們是否能夠和他人競爭,是否可以成為贏家,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小學階段裡得到一個回答。

而此時的自信心會鑑定我們很多一生成就的品質和高度,那麼在這個階段,我們最容易遇上的成長傷害是什麼呢?

當我們進入學齡期,對我們最大影響的莫過於老師有足夠的共情,有足夠的欣賞和足夠的耐心。

如果一個人老師把情緒發洩在學生身上,充滿了惡意和嚴苛,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影響是非常的不一樣的。

如果他們把自己受傷又憤怒的內在投射到了學生身上,你的內在小孩很有可能就這樣成為了受害者。

第二個傷害來源來自於我們的同學,學齡期的孩子們,因為沒有發展出完整的道德良心的水平。

所以他們往往會做出非常殘酷的事情,學員欺凌,集體冷暴力。

比如說有一些殘疾,或者長得太胖,太瘦,太高,太矮,總之是有異於常人而被群體孤立,每個人的發展都有快有慢。

那些發育比較遲緩的人,更容易在學校裡面受到傷害,比如有一些有讀寫障礙的人,往往就成為學校教育的犧牲者。

但事實上這些人的智商並不比別人低,甚至很多人還很高。

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傷害,在這個時期裡面很容易發生性侵的事件。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們無法承受這樣的傷害,往往就會黑化自己的孩子或者過度的脆弱,讓孩子加深了這種有毒的羞恥感。

他們的自我價值會深受傷害,覺得自己是不潔之人,那麼很多內在小孩他就會被困在這些痛苦之中無法自拔。

這些傷害發生的時候,受害者們往往也不敢跟家裡人說,往往是他們在原生家庭裡面就扮演這種受害環境。

在你的人生中,你曾經有沒有一刻感覺到非常受傷,是你人生中最受傷的時刻。

那麼你尋著這個感覺去往下找,可能就會能找到你受傷的原點。

有些人可能一生中沒有受過什麼傷害,可能沒有過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慘痛的經歷。

這並不代表他沒有受傷,或者換句話說,有了那些所謂產生的經歷,也不代表這些人必然會受傷。

因為受傷一部分是外在的事,有一部分是和內心的定義有關。

你把一件事定義為受傷,它就是受傷,你把一件事定義為不受傷,它就不算受傷。

所以這有一部分是我們的主觀造成的,那麼有些人他一生都平平安安的,順順利利的,有沒有可能就說明他沒有受過傷呢。

不是這樣的,因為有一些傷害,他不一定要外在事件的一個惡性來去體驗。

比如說父母可能對孩子特別的好,什麼事情都很照顧,但是這個父母他一定有他人生中所不能夠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有的人家裡面所有人都其樂融融,但是他們的父母心裡面都藏著一些特別創傷的東西。

但是他們要努力的在孩子面前做出一個非常美滿的狀態,我們的所有的信息除了意識層面傳遞,還有潛意識,潛意識往往是從我們非言語行行為理念傳遞出去。

那麼其實我們收到了這些信號以後,我們就會生活在兩個世界。

在意識層面裡面,我們覺得我們活著非常好,非常幸福。

但是在潛意識層面,我們跟父母真正的情感連接是斷掉的,是讓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假殼子裡面的。

這樣的人他找不到他受過什麼傷,因為沒有外在的惡性事件,但是在他內心深處,是深深受傷害的。

因為他是跟一個假的父母在一起,而他的潛意識也非常清楚他是跟一個假的父母在一起。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沒有特別健康的一個人,任何一個完美,它的代價都是極大的不完美。

那麼這句話往往是要有一定的閱歷,或者你經歷過一些事兒,你才能真正的明白。

所以為什麼很多身體一般的人,卻能活的很久,但是很多身體非常健康的人,卻說生病就生病,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我們就害怕當我們暴露出我們的更深的痛苦的時候,我們是沒有人陪伴,沒有人照顧,反而還有更大的傷害。

比如說一個小孩兒,他被外面的孩子欺負了,他不會跟他父母說,因為當他說的時候,他的父母反而還會打他,所以他就不敢再去說。

所以他長大了以後,他就不能夠去讓別人看到他有脆弱,因為他那種本能,會告訴他,你不能去露出脆弱,因為你以前脆弱的時候,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那麼這樣的人時間久了,就很難去覺察到自己的脆弱了。

但是如果他在有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他可以很放鬆下來並且確定不會受到打擊,這個時候他才能體驗到他的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