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夏氏」北宋歐陽修學生曾鞏撰《隆平集·夏竦傳》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

「江西德安夏氏」北宋歐陽修學生曾鞏撰《隆平集·夏竦傳》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五年(1082年),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諡為“文定”。

曾鞏18歲時(1037年),隨父赴京,以文相識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並。20歲入太學,上書歐陽修並獻《時務策》 ,此後,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結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經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自此名聞天下。但因其擅長策論,輕於應舉時文,故屢試不第。

慶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輟學回歸故里,侍奉繼母。曾鞏品性孝順父母,與兄弟友愛,父親去世後,他侍奉繼母無微不至,在家境衰敗,撫育四個弟弟、九個妹妹。

嘉祐二年(1058年),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曾鞏才與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進士第一。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理校出《戰國策》《說苑》《新序》《梁書》《陳書》《唐令》《李太白集》《鮑溶詩集》和《列女傳》等大量古籍,對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並撰寫了大量序文。

隆平集卷十一 宋 曽鞏 撰

「江西德安夏氏」北宋歐陽修學生曾鞏撰《隆平集·夏竦傳》

樞密

夏竦,字子喬,江州人。父承皓,太平興國初,上《平晉策》,補右侍禁,與北敵戰,歿於河朔。竦以父死事恩,授潤州丹陽縣主簿。

景徳四年,舉賢良方正科入等,仁宗封慶國公,宰臣王旦薦竦才,遂命教書資善堂。累擢知制誥。與妻楊訟左遷。

天聖中,復知制誥,遷翰林學士,又兼龍圖閣學士。五年,樞密副使。七年,參知政事,與宰相呂夷簡不協,徙樞密副使。

明道二年,罷為禮部尚書、知潁州。

景祐三年,為三司使。元叛,建節知永興軍,徙涇州。明年,兼陝西安撫、經略、招討等使。還判永興軍,進宣徽南院使。與陳執中共事不協,徙鄜州,又徙河中府。

慶曆二年,以為樞密使。諫官、御史皆言:“竦奸邪,在陝西怯於用兵,今用之,則邊將之志墮矣。”凡十八疏罷之。本鎮言尚不已,乃改吏部尚書、知亳州。明年,除資政殿大學士。

又明年,復宣徽南院使、河陽三城節度使,判幷州。又明年,加使相,判大明府。又明年,召為宰相,言者又以為常與宰臣陳執中不協,不可共事,乃改樞密使,封英國公。慶曆八年,罷知河南府。

皇祐九年(元年),加侍中。明堂恩,移鎮武寧、徐州大都督府長史,改封鄭國公。明年,以疾求歸,卒,年六十七。贈太師、中書令,初諡文正,考功劉敞以為世謂竦奸邪,諡文正,未允。公議改曰文莊,子安期。

「江西德安夏氏」北宋歐陽修學生曾鞏撰《隆平集·夏竦傳》

天聖三年,竦丁母憂,以宰相王欽若素與厚善,乃微服至京,欽若主之,遂復起居西掖。所居多部中商販,喜離間僚屬,以鉤致其事,雖待家人亦不以誠,故時以奸邪目之。

慶曆末,京師一日無雲而震者五。上召翰林學士張方平謂曰:“夏竦奸邪,天變如此,宜草詔出之。”遂有河南之命。竦少苦學,六經、諸史、百氏、陰陽、律歷之書,皆博洽,亦善為文,朝廷大典冊屢以屬之。

大中祥符間,參政丁謂請釃金水河作后土祠,三司使林特欲治玉清昭應宮複道,發運使李溥欲致海上巨石為三神山於會靈觀池中。群臣爭言符瑞,竦獨抗疏以為不可,其役遂寢。知洪州,其俗信巫,有疾輙屏去親屬,飲食衣藥悉聴於神,死者甚眾。竦索部中,得巫一千九百餘家,毀其淫祀,以聞,朝廷詔江淮以南皆嚴禁絶。知襄州,歲飢,發公廩募富人出粟,常全活數萬人。賜詔褒諭。

「江西德安夏氏」北宋歐陽修學生曾鞏撰《隆平集·夏竦傳》


《蘇軾集》 卷一百九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許詔(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敕宗晟。君子之於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而況漢、唐之舊,故事具存。如翟方進、房喬之流,皆以儒術致身,不免於釋哀而謀國。近歲夏竦、晁宗愨,亦以近臣奪喪,君子不以為過。今宗正之事,止於治親。譬猶父兄,訓敕子弟。豈以衰麻之故,而廢閨門之政乎?卿其勿疑,亟服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