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瀝川"真的去世了

今天中午吃午飯的時候,翻朋友圈,看到朋友發了一條狀態:“這裡睡著王瀝川,生在瑞士、學在美國,愛上了一位中國姑娘,所以,死在中國。王瀝川真的走了”。

我當時看到這條朋友圈,第一感覺是:王瀝川?這個名字好熟悉啊,哦,想起來那會用app聽過有聲小說“瀝川往事”,應該是裡面的主人公,具體倒記不清細節了,百度了下王瀝川,映入眼簾的新聞竟然是“高大帥氣的高以翔生命停在了35歲,因王瀝川走紅”,“猝死”等字眼。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猝死定義:“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從發病到死亡多長時間才能認定為猝死呢?具體的量化時間目前尚無公認的統一標準,分別有人認為其從發病至死亡的時間在1小時、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有人認為也包括48小時之內的死亡者。

2019年初,36歲的華為工程師猝死;2018年8月的一天下午,一位程序員起身接水突然倒下;2015年36歲的IT男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酒店馬桶上,等等案例層出不窮,猝死這個名詞,大概一年總得聽那麼幾回,它就在我們身邊。

那保障猝死的相關保險有哪些呢?誰都不會希望用上之類的保險,保險是一款金融產品,是將未來可能的風險轉嫁或者規避一種方式。而保障猝死的相關保險,轉嫁的則是被與保險人相關的親人等,在自己發生不幸的時候,能夠在生活上有保障,不會出現因失去經濟支柱而陷入困境的各種情況。

1.定期壽險,顧名思義,定期壽險一定是保障猝死的(壽險是以死亡為賠付條件),定期壽險可以在保費相對低的情況下,購買到很高的保額。比如某款定期壽險,28週歲的男性,一年1000出頭的保費就可以購買到100w的保額,能夠充分利用槓桿。

2、意外險,普通的意外險是不保障猝死的,很多人可能會誤認為猝死是意外,而實際上,猝死都是身體內部有某些病症導致的。有些特別的意外險會將猝死責任加入,但是額度通常不高,作為個噱頭。當然,那麼多的產品,作為經紀人肯定不能讓大家失望,有一款優秀的意外險,只需要299元即可保障100w的意外身故+30w的猝死+3w意外醫療,這樣的保額,在意外險這塊,真的是良心了。

關於猝死保障這塊,只推介這兩種,其它的,筆者認為,性價比不高,也就不推介給各位朋友了。

最後,希望朋友們早睡早起,運動也不要透支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