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佩剑,关羽读书,当代应当如何习文练武?

文圣孔子的塑像和画像,一般都会佩一柄剑。而武圣关公的形像比较多,《三国演义》中,关羽夜读《春秋》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手执书卷的关公像不少。


一、在古人那里,文和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孔子佩剑,关羽读书,当代应当如何习文练武?

  • 孔子兴办私学,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兵车,都是武的内容。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武将,力能扛起城门。孔子有着武将的基因,又十五志于学,因此精通六艺,能够教授射箭和驾驭兵车,当然是文武全才。


孔子曾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这句话中的文武之道,一般地解释,是周文王、周武王的道,这当然不错,但未免有些狭隘。文王和武王,只是尚文和宣武的标杆,文和武才是核心。

孔子佩剑,关羽读书,当代应当如何习文练武?

  • 不只是关羽会读书,古代不少大将都读书,甚至写书,因此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传世。自汉朝独尊儒术之后,武人读经,被称为儒将。


孙武,春秋时期吴国将军。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开启军事理论的先河,提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理念,被誉为“兵学圣典”,直至如今,仍然被中外军事家所重视。


三国时期大将吕蒙,只是一介武夫,孙权劝其读书,他发愤勤学,一段时间后,好友鲁肃与之交谈,感叹地说:士别三日,你已经不是原来的吕蒙了。


宋朝名将岳飞,不仅擅长军事,文才也同样出众,其《满江红》一词,壮怀激烈,至今仍激起人们的爱国之情。

孔子佩剑,关羽读书,当代应当如何习文练武?

二、文以载道,武以证道,文武缺一不为道。


文,不是文字,不是文献,不是数理化等固定的知识,而是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金庸先生所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武,不是哪一种拳脚,哪一门具体的功夫,而是通过习武,使周身血气健旺,从而有勇气铁肩担道义,长空万里行。


文,如果离了武,就会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会失去改变现实的勇气,只能衰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武,如果离了文,就会成为一介武夫,妄谈忠义,却不知大义所在,好逞血气之勇,违法乱纪,难得善终。


文和武,如太极图,一阴一阳,相互成就。

孔子佩剑,关羽读书,当代应当如何习文练武?

三、当代人如何习文?


最承载中国人价值观的,是传统文化经典。国学大师钱穆,曾谈到中国人必读的四部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前两部是儒家经典,是关于积极入世,如何妥善处理人伦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后两部是道家经典,是如果不能实现道济天下的理想,则当独善其身,守住良知和道德底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良知才是方向。今天的人们,有多少人把这四部经典通读一遍的?

孔子佩剑,关羽读书,当代应当如何习文练武?

四、当代人如何练武?


最能体现中国人思维的武术,是太极、八卦、形意等内家拳。


体育健身不是武。体育多是竞技项目,目标在人体之外;健身是练出漂亮的肌肉,让别人欣赏,都与自身生命不相干。训练过度,甚至会造成运动伤害。


内家拳强调意气的流通,姿式的舒缓。


强调意气,使脑细胞活跃起来,神经细胞突触增多,能够增强智力。姿式舒缓,才是有氧运动,能够帮助五脏得到充足的营养。


内家拳有单操,有套路,有心法,最好有明师指导,事半功倍。如果找不到明师,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易筋经》、《八段锦》也很不错。

孔子佩剑,关羽读书,当代应当如何习文练武?

结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诵读经书,习练功夫,都是为了全方位提升生命的质量和能量,不是给别人看的。


我们的经典,犹如西方的《圣经》,需常常诵读,使我们感受到圣贤的境界,从而日渐开阔自身的境界。


学习经典,要先放下逻辑思维,让左脑暂时休息,用右脑去感受,去觉察,去悟,去修。如果道理不能化为自身的行动,那学习的层次很浅,还远在大门外,更不用提升堂、入室了。


练拳时,不必在意姿势是否优美,而要用心体察身体的变化。时间长了,自身气血稍有失衡,就可以觉察到,从而及时调整。武道通医道,就是这个道理。


读经练武,百日筑基。每天一小时,100天开启新生活,既然读到这里,何不试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