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一个人想要发展得好,除去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有人从旁辅助。对于能辅助自己成功的人,必定要有真才实学,要能帮自己少走弯路,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成功。但是要得到这样一个人,不能全靠他人推荐,必须要自己亲自挑选。这就好比买衣服、买鞋子一般,自己不亲身试穿,就不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风格。所以,要人才,除了等人才自己送上门之外,还要自己亲自发掘,甚至亲手培养。

曾国藩特别强调培养人才的作用,有人曾问,人才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农夫种庄稼一样,人才就像他们栽在田地当中的禾苗。如果农夫没有天天到田间当中去耕作,就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那就是,禾苗良莠不齐地在一起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长官就要像农夫一样,到田间当中去,每天和下面的人打交道,才能知道哪一个人是优,那一个人是劣,哪一个人在这个方面有特此,哪一个人在哪个方面有 缺陷,这样使用起来才能更好。

曾国藩: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曾国藩能充分认识到人才对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他重视人才,更是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事业来用心做好。对于如何培养人才,曾国藩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曾国藩杂培养人才时,特别提出了四个概念:教诲、甄别、保举、超擢。

教诲的意思是在长官对下属进行教诲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如果夸奖士兵,士兵会很高兴,并乐意为上司卖力气。即使说一句责备的话,下属也不会怨恨,并会及时地来改正。可以说,教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应该是最重要的;甄别是对人才进行分门别类,建立档案;保举是举荐的意思,如果觉得有人适合做这样的工作,那就可以进行保荐。最后一个超擢是针对如何对特殊人才的,特别是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只要认准了就破格提升。像左宗棠、李鸿章,都是从局级破格提拔到正部级。

曾国藩: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曾国藩的四个概念让他尽可能地网络人才,能对培养的人才的性格、情况等看得特别清澈,在遇到特别有才能的人时不浪费时间,直接就能任用,还能在培养之后让这些人才去到自己的位置最适合的位置,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和作用。

在接见人时,曾国藩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在接待之后,在他们的名字背后画上一个特殊的标记和符号,主要有三角、圆圈、点或竖四种符号。四种符号代表他对人才的四种判断结果。画三角,是不能用的人;画圆圈的,是能用的人;如果画上两个圆圈,那就是最好的人;如果画上一竖或一点,就是这个人一点儿也不能考虑。比如说,当时有一个候补知县叫陈德明,曾国藩给他写的评语是:这个人鼻歪、眼大,下面写了“心术不正”,后面还写了“精明能干”,后面还有几个字——“颇放肆”,可能是因为陈德明在他的面前不是很规矩的样子。面对这样的人,曾国藩画了一个三角,表示这个人是不能用的。

他把天下所有的事情、工作,都归纳概括为四个方面:军事、吏事、饷事、文士。通俗的解释就是军事、当官、搞财政、做秘书。

曾国藩: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曾国藩将人才招到麾下之后,他会根据这四个方面再依据每个人的自身条件给每个人进行详细的分工。曾国藩要求所有到他这里的人,一定要在这四门功课当中选一门,在每一门当中,都要求学精。而且,曾国藩还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考核,特别是后来他跟太平天国打仗并不是特别激烈的时候,他每半个月,或者最少一个月,都要出一次题考核下面所有的人。考核的内容也非常有趣,主要是国家当前所遇到的大政。大家清楚,这在过去叫“策论”,也就是建言的意思,就是在几种疑难当中,提出一个或两个最佳的方案,供领导采纳、决策、参考。

在功课上,曾国藩会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切入点,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更简单明了一些。例如一个人立志将来做一个军事家、一个将帅,曾国藩会让他从三件事上入手:一个是战守,一个是地势,一个是敌情。如果这个人是做文职官僚的,曾国藩会让他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怎么教化百姓,一个是怎样缴纳赋税,一个是怎样处理地方治安,最后一个是劝民兴业。如果是从事财政工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税种,当时主要是厘金、盐税等税种,其次是开源,最后一个是节流。从事文事的,要从上报奏疏、草拟公文、往来书函三个方面提高本领。

曾国藩: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曾国藩说,学习也好,教化、培养也好,在这些事情当中,我们每个人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方面,成为一个专家型的领导人。所以在每一个方面,曾国藩都提出了具体的、可以努力的方向,一步一步地把这些人带到一个专家的行列当中。但是,理论有了,基础也打好了,可是该怎么开始呢?对此,曾国藩提出两个字:“学”和“问”。学要向古人来学习,还要向今人学习,要多读史书,多找榜样。曾国藩有一句名言,他说:无论为官为将,都要找好师、好友、好榜样。人生的过程就是寻找榜样的过程,如果人生没有学习的榜样,那就太可悲了。所以他说:“学”字就是向古人学习,看书籍;向今人学习,找榜样。

至于另一个字“问”,曾国藩说的是要问两类人:一个问当事人,一个问局外人。当事人在处理一件事情时,都有自己的看法,因为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苦衷。这种苦衷只有当事人能知道,所以要问当局者。但还有句俗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也有迷失的时候,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作为,这时就需要问“旁观者”。旁观者因为本人不处在事件中,能更冷静地对待,对一件事的成效评价往往更客观,也能提出当局者意想不到的好办法。

曾国藩: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对于曾国藩的人才观和培养人才的高瞻远瞩,令现代之人也钦佩不已。到现在,他的培养人才的办法还依然有用,只是现代人在其基础之上加以增添罢了,我们在感慨曾国藩培养人才的能力之高的同时,也要佩服他的智慧。他的智慧让他坚定要亲自挑选培养人才,要让每个人才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也让他用人之道运用的比他人更加纯熟。而且曾国藩待人真诚,很多事情上都亲力亲为,不让人有距离感,所以他从不缺少很有才华的幕僚,也为他以后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