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山場

所謂山場,主要表現在土壤和微域小氣候兩個方面,事實上任何一種茶都受山場的影響,只是相比之下武夷巖茶所受影響最大。武夷巖茶因巖而得名,撇開來談巖茶是不現實的。

武夷巖茶的山場

武夷巖茶的土壤特徵:通過分別對竹窠、企山、赤石茶園代表“正巖(紫色砂礫岩)”、“半巖(紅色硅鋁質土)”、“洲茶(河流沖積黃土)”茶園土壤調查表明,三地茶園的氮磷鉀三要素含量相互比例相距甚大,竹窠茶園磷鉀高而氮低,赤石茶園氮高而磷鉀低,企山茶園位於二者之間;據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調查,凡是“正巖”生長的土壤,含礫量高,質地以輕壤為主,土層較厚,土壤疏鬆,孔隙度在50%左右,土壤通風透氣適中;而質地較粗粘,含礫量較小的黃土所製出的茶葉的品質則較差。

武夷巖茶的山場

土壤對武夷巖茶茶葉品質的影響:正巖、外山土壤中氮、磷、錳和有機質含量差異不大,但PH值、鉀、鋅、鎂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鬆差異顯著,直接導致了茶葉的品質差異。滋味方面,以水仙為例。正巖、外山水仙品質主要生化指標差異顯著,茶多酚、咖啡鹼、可溶性總糖、兒茶素總量差異不大,水浸出物差異顯著(表現為茶湯厚度),氨基酸、酚氨比(表現為茶湯濃度、茶味的輕重)差異極顯著。香氣方面,茶青中的香氣成分以醇類物質為主,不同品種茶青主要香氣物質(品種香)不同,水仙以乙醇含量高,肉桂以橙花叔醇含量最高;在香氣總量上,成正巖大於半巖大於外山趨勢,不同品種香氣總量相關較大,肉桂香氣總量是水仙的2倍左右,種類更多,因此做出的茶香氣(工藝香)更加馥郁清長;不同產地茶青中香氣成分中有相同物質,也有獨有的香氣物質,且同一香氣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土壤香。

武夷巖茶的山場

傳統的武夷巖茶山場劃分:正巖(紫色砂礫岩),以著名的“三坑兩澗——慧苑坑、大坑口、牛欄坑、流香澗、悟源澗”為代表,還有慧苑巖、天心岩、馬頭巖、竹窠、九龍窠、三仰峰、水簾洞等。正岩土壤含砂礫量較多,土層較厚、土壤疏鬆,土壤通氣性好,有利於排水,且巖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條件好,形成獨特的正巖茶的“茶土”,這些地方出產的巖茶素來是武夷巖茶裡公認的最優品種。半巖茶地(紅色硅鋁質土),為風景保護區內,除核心景區外周邊的景區,產於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獅巖、碧石巖、燕子窠、獅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帶,品質略遜於正巖。主要是厚層巖紅土,土層較薄,鋁含量較多,鉀含量較少,酸度高,質地較粘重。

武夷巖茶的山場

在武夷山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在山為巖,沿溪為洲。洲茶地(河流衝擊黃土),主要是上述區域之外的黃壤土茶地及河洲、溪畔衝擊土茶地等,範圍較廣泛,該地所種的茶品質最次。

武夷巖茶的山場

武夷巖茶不同生長方向茶葉品質差異較大,基本上形成了以三坑兩澗為中心,往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成不同的規律變化。茶樹的生長除土壤限制以外,還受日光照射、溫度等影響,因些就算正巖的同一個山場產的茶,坑底的和山崗上的茶味道區別就有可能很大。坑底,由於巖崖和森林的遮陰,在夏季茶樹承受散射光,在冬季高崖擋住西北冷風,且尚有終年不斷的巖隙流水補充,因此巖坑谷的微氣候更為優越,為茶樹的生長提供非常好的氣候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