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艾滋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HIV病毒?

HIV艾滋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HIV病毒?

賀建奎副教授

最近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賀建奎副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完成了“世界首例天生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時間引起各大領域專家和學者的爭議。爭論的焦點在於 “臨床試驗是否符合倫理”與“臨床試驗受試者又是否知情”。隨後記者聯繫了為該研究項目招募志願者的北京“白樺林”艾滋病公益組織,“白樺林”公益組織表示, 2017年3月在招募開始前就對該項目是否能通過倫理審查存有疑慮,但後來賀建奎副教授解釋說這個沒有問題,肯定能夠通過。但是,南方科技大學隨後發佈公告稱,賀建奎副教授的研究工作是在校外開展,從未向學校報告過,學校對此不知情。筆者本來認為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是象徵著人類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的大躍進,結果被倫理爭議搞的一頭霧水。

HIV艾滋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HIV病毒?

基因編輯

拋開對與錯,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是研究人員如何通過基因編輯讓人體免疫艾滋病(HIV)病毒的。首先我們要知道絕大部分人的體內都存有一組叫做CCR5的基因,而該基因是HIV病毒入侵人體所需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有調查研究表明,在北歐有約10%的人天生缺失CCR5基因,因此他們能天生免疫HIV病毒。換句話說人體內如果沒有這組基因就可以對HIV病毒有較強的免疫力。那麼這次賀建奎副教授帶領的團隊,就是利用人稱“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對兩名嬰兒的基因鏈進行編輯,簡單的說就是把CCR5基因從人類胚胎中剔除,從而達到免疫HIV病毒的效果。

HIV艾滋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HIV病毒?

艾滋病患者統計

對基因編輯大概瞭解後,我們來聊聊國內關於艾滋病的一些相關情況。我們先要清楚“HIV感染者”和“HIV患者”這兩個概念。簡單來說,人體被感染HIV後,HIV病毒會直接侵襲免疫細胞,造成大量免疫細胞的死亡。當免疫細胞減少到一定的數量後,人體的免疫力嚴重低下,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攻擊,因此HIV感染者就成為HIV患者。根據國家衛紀委2014年發佈的數據來看,我國艾滋病患者的數量占人口總數的0.035%,也就是說我國大約有50萬HIV患者,這其中還不包括HIV感染者,並且感染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

HIV艾滋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HIV病毒?

日常接觸不傳染

說到這裡,順便科普下艾滋病感染的途徑,一般接觸艾滋病患者,比如握手、上公共廁所、用公共電話、游泳、淋浴、交談、一起進餐等等,都不會被感染HIV病毒。因此,預防艾滋病一定要認識艾滋病感染途徑。性交、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比如接吻的時候,如果雙方有口腔出血等問題,病毒就有可能通過破損的黏膜或舌頭進入體內,從而感染艾滋病。

HIV艾滋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HIV病毒?

關愛HIV患者

雖然目前人類還未能完全治癒艾滋病,但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艾滋病已經從絕症變為可控的慢性病,就像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用降壓藥控制高血壓一樣。艾滋病感染者堅持抗病毒治療,理想的話可以活到人類的平均壽命甚至活更久。

HIV艾滋病患者在不斷的增多,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面對HIV病毒?

預防艾滋病宣傳海報

在預防艾滋病方面,每個人都應該積極瞭解艾滋病知識,並向筆者這樣有義務將自己所掌握的有價值的資訊傳遞給身邊的人。只有科學的宣導才能避免走進對艾滋病的認識誤區。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艾滋病防治的宣傳使者,使醫療機構在艾滋病防治宣傳工作中單打獨鬥的局面趁早得到緩解。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項艱鉅工程,需要上下聯動,深入貫徹,狠抓落實。以此來保衛自身的健康,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健康守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