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川军带病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抗日的川军名将刘湘的故事。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军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之烈闻名全国。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写着川军这一华彩乐章,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是民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若即若离,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与政治均有建树,笃信神道。另一方面,刘湘对川渝地区教育事业也有很大投入。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并且为重大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卢沟桥事变后,刘湘出川抗战,1938年因病在汉口去世,逝前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曾参加过二次革命、护国战争、靖国战争。曾请缨抗倭,也算是一代民族英雄,但是在纷乱的年代也是一方枭雄诸侯。1937年日军进一步扩大了侵华,这激发了刘湘的爱国主义传统。"卢沟桥事变"的第二日刘湘电呈蒋介石:"请缨抗日",并"同时通电全国呼吁一致抗日"。8月7日,刘湘乘飞机到南京出席中央召开的国防会议,他在会议上发言指出:"竭力抗战,四川可以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万百万和粮食若干万担"。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川军为第二路预备军,辖两个纵队,并任命刘湘为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担任平汉铁路的作战任务。在刘湘的积极推动与督促下,出川抗战的先头部队于9月1日分东北两路,浩浩荡荡的开赴抗日前线。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随后,蒋介石将邓锡侯的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调往第二战区归阎锡山指挥。在二十三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武汉后,拨归第一战区程潜指挥。刘湘得知,心急如焚,虽身患重病,仍赶赴前方担任作战指挥任务。省府秘书长邓汉祥劝其坐阵后方,然刘湘态度坚决的说:"我一向高呼抗日,如今战幕揭开,自己反退缩不进,岂不贻讥后世"。又说"过去在省内打了多少年内战,脸面上不光彩,今天枪口向外,正好乘时为国效命,借以洗刷自己的污垢,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11月28日,刘湘被移送汉口万国医院。在汉口期间,刘湘仍旧积极关心抗战大局。当记者就当盛传日本通过德国驻华大使提出议和问题,征求刘湘意见时,刘湘说:"如果有人要和,我刘湘决定率领四川七千万同胞和川军将士抗战到底!"1938年1月13日以后刘湘病情恶化,于20日下午与世长辞。直到逝世前,刘湘仍不忘在他的遗嘱中嘱托四川军民"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以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他的遗嘱成为大多数出川将士的信条,对整个抗战时期川军各部的抗战杀敌仍起着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论述四川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不能不谈到川军出川,也就不能回避谈论川军领袖刘湘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非功过。遗憾的是,在讨论这一问题时,许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刘湘,总认为他是军阀,抗战是出工不出力,是谋取政治资本,是斗不过蒋介石不得已而为之,甚至说他图谋与韩复榘勾结联日反蒋,事败被蒋吓死。这些议论虽然也“合情合理”,但终究只是推测,并非确切的事实。因此,笔者特撰此文,用历史事实说明,刘湘是一位爱国将领,对抗日战争是有贡献的,他的英年早逝是抗日川军的重大损失。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死前留下遗嘱,勉励川军将士奋勇杀敌:“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死前还留下他亲笔书写的两句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充分表明,刘湘意欲以北出中原的诸葛亮为榜样,意欲在抗日战场上建立伟业,却不得不像诸葛亮一样英年早逝,赍志以殁。死后他的爱国正气得到世人的公认,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入祀成都市南郊。今天,在他的墓园,人们为他开辟了纪念馆,缅怀他的爱国抗日事迹,他的爱国正气也将长久激励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