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根據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甚至一些歐美國家在考慮實現“全民基本收入”的願景,這意味著很多人可以不勞而獲,每個月不用辛辛苦苦地上班就可以拿到一筆不菲的收入來支撐自己的日常開銷。

這對於很多人來說,簡直不要太快樂了!但是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裡表明,人的最高需求是實現個人價值,意味著很多人需要通過從事一些高端工作,來獲得社會認同而滿足自尊。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只想做一條鹹魚?

《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我從《圓桌派》裡每位嘉賓的觀點裡總結了以下三個原因,不得不承認非常符合大多數人的現狀。更有不少網友在評價這一期節目時說把自己都快看哭了。

有些人生來就是無慾無求,夢想就是不勞而獲

沒有人問過我們是否願意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既然我們活著了,就不得不考慮生存的問題。可是很多人並不想追名逐利,他們又該怎麼辦?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裡就描述了一個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但因為人際關係不和辭職,每天呆在家中不願意走出自己的房間,甚至都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見面的男人。不得不承認他是任性的,因為他把所有生活的壓力都放到了父母身上。

《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但對於現在很多的人來說,長大都不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了。就像我也曾經渴望長大,直到長大以後,希望媽媽可以把我塞回嬰兒車裡,做那個無憂無慮的孩童。

從上小學時,就會有課題讓同學們一起討論你的夢想是什麼?有句話說,人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圓桌派》裡竇文濤說:一個被問及自己夢想的學生說他就是喜歡睡覺,什麼也不想做,那你是不是就鼓勵我去睡覺呢?

所以很多人就是什麼也不想做,上班對他們而言是很吃力的一件事情。


《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貧困差距太大,奮鬥成功差距太大

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他們不需要過多的努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國民老公王思聰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拿到其父王健林給他的5個億去創業,而他也不需要過多地擔心創業失敗了怎麼辦。

而反觀大多數從農村出來奮鬥的人,他們沒有教育背景,沒有家庭的支持,他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或許現在網絡發達的時代,很多人會選擇做自媒體,做一些電商,但對於這些什麼也不太瞭解的人來說,這些工作對他們而言太困難了。

《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而有些就算通過大學的學習順利畢業以後,他們每天戰戰兢兢地上班,可是讓他們安守本分的工作一輩子卻還不能買車買房。就連結婚生子,都要考慮到自己的困境,現在的工資是不是能夠支撐起一個家庭。

陳丹青老師在《圓桌派》裡提到的打工詩人許立志,他有理想有渴望,但在日復一日枯燥的工作中實在看不到前途,最後帶著絕望的心情離開了這個世界。


《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因為看不到前途,所以很多人不再想要上班。

不容易滿足,能力卻又匹配不上慾望

香港一司機說到他每天辛苦工作後,排隊等著買麵包,當他吃上他喜歡的那個口味的麵包以後,就非常快樂。可是現在的人呢?就算已經衣食無憂了,依然很焦慮。因為大部分只是做到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可還有很多社會希望我們去追求的。


《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所以到節目的最後,竇文濤總結了:文明就是每個人,都有他該待的地方。但是社會用一種價值觀,用一種生活方式去把一堆人往像北上廣那些發達卻充滿壓力的城市裡推。所以很多人有慾望卻沒有能力,不得不感到沮喪。

最後只想做一隻不願意上班的鹹魚,因為他們覺得上班累,還得不到認可。

總結

節目裡還提出了一個觀點,不喜歡上班和不喜歡工作是兩件事。因為上班是迫於生存壓力做一些別人安排的事情,而工作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樂此不疲。

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現在的人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容易思考人生的意義。

但不管是怎樣的生活方式,自己做決定,任何自己承擔要付出的代價。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就像餐康永說的:很多人把“社會的要求”壓在“自己的需求”之上,就會累到怎麼做都還是擔心做得不夠。在乎所謂社會的眼光,遠超過在乎自己的真心感受,當然會活得很累。

因為累,就對上班更加感到厭惡。

《圓桌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上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