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開》讀後感:心若向陽,無懼悲惘


《次第花開》讀後感:心若向陽,無懼悲惘

1

上個周讀了《次第花開》,堪布的文字真誠而睿智,彷彿一雙妙手輕柔的揉碎潛藏心底的悲愁迷惘,又緩緩的指向暗夜中的北極星,照亮我們前方未知的迷途。

堪布用平實而真誠的語言傳頌佛法的基本知識,用以解開我們的心結,卻尊重我們每一個人原本的信仰。

修佛既是修心。對於普通人來說,修心的道路千千萬,不一定要絕對遵循佛教戒律才能獲得安樂解脫。只要心靈足夠良善、純粹,回望一生時能做到問心無愧,那便是解脫了。

《次第花開》讀後感:心若向陽,無懼悲惘

2.關於故事

我喜歡聽故事,於我而言好的故事不必過於張揚與悲悽,打動人心的往往是最細微平凡的事蹟,它的純粹與真實敲擊著我們心底最柔軟的情愫。

有別於堪布告訴我們放下“我執”尋求安樂解脫的道理,本書最讓我淚流滿面的恰恰是“我執”,是那些佛教徒們對振興佛教文化,重塑札熙寺單純的執念。

歲月如水流逝,往事如在目前。在重遊札熙寺舊址時,希阿榮博堪布記錄了這些故事:

幾位對堪布恩重如山的上師囑託他有能力後一定要幫助重振札熙寺。

堪布也不負眾望,重建札熙寺、恢復各項制度和傳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札熙寺終於恢復了往日的榮光和生機。於是,堪布決定按照藏地傳統的做法,把寺廟的管理交與本寺的活佛和堪布。

很多百姓得知他的想法後,哭著求他:“請不要不管我們的寺廟!”從此事上,我窺見的是百姓的質樸與堪布純粹的良善。

然而堪布本人的心中卻滿是無奈,他在書中坦言:我不知該如何讓他們明白:我不是甩手不管了,人活在世間要盡忠盡義。

盡忠是完成前人的囑託,盡義則是讓寺廟持續發展,佛法廣泛流傳。他在重建寺廟的同時也幫助那裡的活佛堪布樹立威信、積累管理經驗。

他說:我自覺身體、精力一年不如一年,他們若能把管理寺廟的重任擔負起來,我也就放心了。

如今的札熙寺莊嚴肅穆,是弘法利生的莊嚴道場,它今日的榮光與生機凝聚著無數僧侶們深重的執念。

索南日登喇嘛。他一生精進樂觀,無慾無求,唯有對札熙寺異常“執著”。他忍飢挨餓的省下糌粑粉去換回別人手裡札熙寺流失的佛像和法器。

八十年代,札熙寺初步修復後,他把自己捨生忘死保存下來的佛像等物品全部歸還了寺廟。他一直想看到札熙寺重現往昔的興盛,可惜沒有等到。

《次第花開》讀後感:心若向陽,無懼悲惘


三十三年前,希阿榮博堪布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找尋心中敬仰的哥寧活佛。當抵達札熙寺時,印入眼簾的卻是一座荒蕪破敗的寺廟。寺廟旁邊只有哥寧活佛的小屋孤獨地立在一堆廢墟旁。

哥寧活佛多年來以病殘的形象示人,他在艱難動盪的年代裡持續閉關修行。儘管經廟被毀,人員四處流散,他依舊堅守在札熙寺的斷壁殘垣之上。因為執念,也因為他“怕”,“怕”很多人找不到回寺廟的路。

《次第花開》讀後感:心若向陽,無懼悲惘


堪布的筆下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動人故事。有平凡而純粹的真情與執念,有迷途知返的懺悔以及看透俗世後的返樸歸真。太多太多真摯的美好數不勝舉,需要個人用心去感知。

《次第花開》讀後感:心若向陽,無懼悲惘


3.關於佛學

佛學是世上最偉大的學問之一,它浩如煙海,囊括了宗教、哲學、科學、諸子百家等一切的學問。南懷瑾老先生常告誡人們不要碰世上的兩種學問:一為佛學,二為易經。這兩種學問有兩種人可碰,一為智力超群者,二是沒有任何學問純如白紙的人。平常人若執意要學,就鑽一半好了,否則極容易陷進去出不來。

我呢,對佛學的知識知之甚少,可謂不知,所以不敢妄言。但我想大多數佛教徒們幸福的根源也許在於思想純粹,少欲知足吧,他們更注重精神修持,並朝著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的前行,直至旅程的終點。

這些就是本書帶給我的感動和意義。平淡卻別有深意。

《次第花開》讀後感:心若向陽,無懼悲惘

#讀書感悟##次第花開# #南懷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