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對於英雄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既有廣義的解釋,也有狹義的解釋。廣義上的英雄是指勇武過人而且具有英勇品質的人;狹義上的英雄是指不畏犧牲自我,為國家、為民族、為世界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本文討論的英雄是在反侵略戰爭中,為本國和本民族作出重大犧牲和重大貢獻的人。在中國古代和近代史上,有四場大型的戰爭,即宋金戰爭、宋蒙戰爭、明清戰爭、中日戰爭,在這4場戰爭中,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稱之為英雄,但是這4類英雄是同一性質的嗎?

01

宋金戰爭、宋蒙戰爭、明清戰爭是帝國內部的戰爭

宋朝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多國家並存的時代,同時還有大金、大遼、西夏、大理等國家的存在。後世史學家將北宋和南宋作為中國的正統朝代,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所以站在宋朝和明朝的角度,這三場戰爭也可以稱之為抗金戰爭、抗蒙戰爭、抗清戰爭,即抗擊金國、蒙古、滿清的入侵。

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抗金戰爭、抗蒙戰爭、抗清戰爭,都是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碰撞,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之間的較量。這種較量是帝國內部的矛盾,是一種新秩序的重組而已。儘管蒙古和滿清最終戰勝,但是仍然擺脫不了中原文化的影響,也就是仍然是漢文化占主導地位。所以說宋金戰爭、宋蒙戰爭、明清戰爭是帝國內部的戰爭。

02

中日戰爭發生5次,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較量

在世界歷史上,中國和日本交往了長達2000多年,兩國之間發生了5次大規模的戰爭。

第1次中日戰爭是唐朝時期的白江口之戰,日本慘敗後,開始對大唐尊敬有加,派遣大量留學生學習大唐文化。

第2次中日戰爭是元朝侵日戰爭,忽必烈於1274年和1281年兩次對日本東征,由於蒙古兵不懂海上作戰,兩次都慘敗而歸。

第3次中日戰爭是明朝萬曆朝鮮戰爭,日本大臣豐臣秀吉佔領朝鮮,大明皇帝出兵相救,收復朝鮮土地,豐臣秀吉被迫提出議和。

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第4次中日戰爭是清朝甲午中日戰,此次戰爭,日本仍然是先佔據朝鮮,朝鮮再次求救,此次大清並未相救。甲午中日戰爭,大清慘敗。大清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承認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

第5次中日戰爭是近代日本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從1931年到1945年進行了14年的艱苦抗戰,將日寇趕出了中國,取得了重大勝利。

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綜上,中日之間5次大規模戰爭,中國3勝2敗。而且中日之間的戰爭,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戰爭。所以無論哪次中日戰爭,無論是戰勝還是戰敗,為反抗日寇侵略戰爭中犧牲的人,都是英雄。

03

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金國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滅亡後,女真族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改名為滿族。在現在中國,滿族和蒙古族都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的成員。所以抗金戰爭、抗蒙戰爭、抗清戰爭是帝國內部的重構,屬於內部戰爭。而抗日戰爭是兩個帝國之間的戰爭,是反對的外部戰爭。

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所以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這3類屬於同一性質的英雄,不能算是民族英雄,例如抗金英雄岳飛、抗金英雄辛棄疾、抗清英雄袁崇煥等等。而抗日英雄是民族英雄,例如張自忠、張學良等等。

抗金英雄、抗蒙英雄、抗清英雄、抗日英雄,這4類是同一性質的嗎

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