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父親毛順生和恩師楊昌濟是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是自然生理之父,一個是精神之父。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毛澤東認為父親從來不瞭解自己,而自己也很難理解父親

毛澤東出生在典型的中國式的嚴父慈母家庭。父親年輕時因家道艱難,入不敷出,負債累累,被迫外出參軍,在湘軍中當了好幾年兵。正是這幾年的軍旅經歷,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生活的閱歷,也積累了一些錢財,回家後購置了二十多畝稻田,除此之外,還兼做糧食及豬牛生意,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毛澤東上面還有哥哥,不過很小時候就夭折了,毛澤東是家中長子,自然被寄予厚望。父親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認為吃苦耐勞、拿得起農活、生意頭腦靈活這些是立身處世、振興家業的根本,把毛澤東著意按此培養。從六歲起拔草、放牛、拾糞、砍柴,這些都是毛澤東的日常工作,識字後就幫父親記帳。而正好相反,毛澤東完全志不在此,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渴求對外面世界的瞭解才是他嚮往的方向。父子之間長期衝突,少年時期的成長,伴隨著對父親的不斷反抗。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毛澤東後來回憶說,父親很嚴厲,14、15歲的時候讓他跟家中僱的長工一同幹活,"看不得我閒著,如果沒有帳要記,就叫我去做農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兩個弟弟"。有一年冬至,父親宴請生意場上的朋友,吩咐他幫著招待客人。毛澤東不願意做這些事,父親很生氣,就罵他懶而無用,為子不孝。他當著客人反駁道:“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父親更加生氣,舉手就要追打。他便跑到家門前的一口池塘邊,聲稱父親再要逼近,就跳下水去。在母親的調解下,一場風波才和平解決。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經過這件事,父親心底可能也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了,就同意了他外出讀書的要求,這時毛澤東18歲。從現在開始,他和父親就在兩個世界探尋,父親延續著祖輩的足跡終身辛勞,最後倒在這片他所熱愛的土地,而毛澤東則在更廣闊的世界尋找著自我價值。在漂泊中尋求自我成長的毛澤東,離家之後與父親的距離越來越遠。

如果沒有遇見楊昌濟,毛澤東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模樣

從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的5年中,毛澤東遇到了他的人生導師楊昌濟。楊昌濟是青年毛澤東最景仰的人,是毛澤東人格和思想的塑造者。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楊昌濟年輕時應試舉人不中,為生活計,在家設館授徒,潛心研究宋明理學,常與密友楊守仁討論國事,認為“非改革不足以圖存”。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楊昌濟對戰事十分關心,見清兵一敗塗地,而清朝當局還一味妥協,心中焦急,積極參加譚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組織的維新改良活動,加入了他們組織的“南學會”。楊昌濟冀望睜眼看世界,1902年,參加赴日留學考試 ,獲官費留日資格。此後十年,他留學日本、英倫,遊歷考察德國瑞士,是當時為數不多學貫中西,對中西方文化、社會、哲學有過深入研究的學者。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回國之後,楊昌濟婉拒了湖南督軍兼省長譚延闓邀請他當省教育司司長的聘約,出任師範學校教員,秉承“欲栽大樹柱長天”的理念,奉行教育救國的理想,希望通過教育開啟民智,以此監督官僚政府,改善權力運行體系,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毛澤東離家求學,正是想打開羽翼,展翅高飛的時候,但卻一片迷茫,不知道往哪飛,而楊昌濟正是這個指路的人,在楊昌濟的鼓勵引導下,他真正找到了自我。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當楊昌濟一身西裝站立在課堂上,由西方的倫理學、西方的文化發展開始,講述西方的歷史進程,並結合國家那時的實際,引導他們對國家前途、國家命運思考的時候,對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將長沙就看做最大天地的毛澤東來說,無疑在他的眼前打開了一扇世界之窗。這個窗口對於正在尋求自由、尋求解救中國真理的一代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他們最想要看到的風景。所以,楊昌濟成為毛澤東等學生敬仰並深愛的老師。

恩師和父親,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週之內相繼離世

1920年1月17日,恩師楊昌濟在北京逝世,1920年1月23日,父親毛順生在老家湖南韶山去世,前後只相差一個星期。父親去世時,毛澤東正在北京協助楊家兄妹料理恩師喪事,路途遙遠,也不及趕回,就發電報讓大弟毛澤民主持父親的喪事。

父親的去世帶給毛澤東的衝擊,遠沒有恩師楊昌濟大,這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令他愛恨交加,一個令他景仰感懷。在後來的回憶中,他說父親更多的是束縛了他,而恩師楊昌濟先生,是精神理性之父,給了他人生的指引。

毛澤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愛恨交加,一個景仰感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