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每当夜暮降临,华灯初上,在常州中天体育馆的南广场上就可以看到一群武术爱好者习练起来。习练者有3、5岁的娃娃、敏捷的中年人,还有六、七十多岁的老者,个个身手不凡。但见棍棒呼呼作响,刀剑闪闪发光,拳快鸡啄米,腿长蛇摆尾,在不大的广场上便可变幻纵、跳、跃、击、勾、劈等无数招式,围观者无不赞叹喝彩。为首的陈洪庚师傅说:这就是“阳湖拳”,又名常州南拳、苏南南拳,江苏唯一的地方拳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陈洪庚师傅的无影“太乙佛尘”,展现了阳湖拳之强劲风采。

提到包拯,可谓无人不晓,在他身旁常随的展昭也是无人不知。这个展昭,就是阳湖拳的创始人,所以该拳的套路又名“南侠展昭”。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陈洪庚师傅已经73岁高龄了,这身手可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比得了的!

阳湖拳器械有“十八长与十八短”,共36种之多,历经几百年长期衍化及发展,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特色拳种。它集“南拳北腿”之长,独创了具有“南北兼收,拳腿并重,原地旋翻,幅度颇小,快速勇猛,精悍灵巧,近身短打,进多退少”的武术风格,并以地域区分为阳湖派、横山派、紫阳派、西山派、茅山派等五大武术流派。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陈师傅在表演阳湖拳中的“龙虎双钩”

阳湖拳中的武术套路“双插子”就是展昭所创,原为短兵器操练之功,是武术训练中不常见的稀少套路,它的特点是短小精干,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大方,跳跃旋转敏捷,身腰遂手腕而转动,眼神因插尖而运转,时而长龙裹体,忽而彩蝶纷飞,所谓练拳五要素”手眼身法步“,要领与技巧,尽体现于套路之中。它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力量、柔韧、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实战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阳湖拳嫡系传人王宁师傅在表演阳湖拳中的“子龙枪”

阳湖拳的领军人物王宁师傅,曾经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地区第二届武术交流大会,以阳湖拳中的“麒麟锤”和“天罡拳”分别荣获金牌、银牌。王宁师傅还首怀揣阳湖拳绝技参加了在泰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国际武术节,分别表演了阳湖拳术、器械、对练、散打等项目的交流比赛,展示了阳湖拳博大精深的武术内涵,令世人瞩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梅师姐的阳湖拳之无敌“太乙佛尘”,虎虎生风,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

阳湖拳与其他拳种比较,其特点显然。一是幅度很小;二是拳架低矮;三是快速勇猛;四是边练边唱;五是拳路短套;六是手步迥异。此外,阳湖拳还有复合单练、复合群打、连打行打、功夫绝技等套路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何生来自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幼习武,长期潜心研练长拳、棍术、剑术、刀术等传统武术,现跟随陈洪庚师傅学习“阳湖拳”、“阳湖十三剑”等。

阳湖拳内功心法:脱肩团胛、直项圆胸,两肩有意识地向下沉,肩胛向前微合,下巴向里收,使脖子挺直、胸部园合,这样胸、背、肩、肘的劲力合在一起,再加上沉气实腹,使腹肌紧缩,全身上下的劲力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搏击时,以腰为发力的枢纽,把全身劲力从腿部发出,经腰部动作的传递,转移到手臂上。通过各种细的手法,打出的拳力变化多端,如寸劲、长劲、飘打劲、连绵劲、爆发劲等等。习武者通过运气鼓动,使肌肉隆起,时张时弛,同时以发声用气来增强爆发力,形成一股压倒对手的强大声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阳湖拳”

民间的即是民族的,阳湖拳一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正是由这群生生不息的民间武术爱好者,坚持不懈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的精神,才得以将阳湖拳传习与传播,发扬和光大。

原创作者:何义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