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反華學者:要是去中國,肯定拿不到簽證

(觀察者網)

法國反華“學者”邦達茲在推特上“陰陽怪氣”挑釁中國後,被我駐法大使館“點名”。而法國有些人居然跳腳了,打著所謂“言論自由”的幌子指責中國“戰狼外交”,法國外交部還為此召見中國駐法大使。

中國駐法大使館發文指出,安託萬·邦達茲曾多次挑釁中國使館,譁眾取寵,完全是個意識形態“噴子”。果不其然,他22日接受法媒採訪時又大秀存在,還“賴”上了中國大使,甚至慫恿法國政府“對中國劃紅線”。

法反華學者:要是去中國,肯定拿不到簽證

“法國戰略基金會研究員”邦達茲 視頻截圖

採訪中,邦達茲頗具“自知之明”,承認“如果明天我去申請去中國,肯定是拿不到簽證的”。但他依舊嘴硬稱,不擔心對自己的工作造成影響。

諷刺的是,邦達茲作為“法國戰略基金會研究員”,自稱主要研究中國與東北亞的外交安全政策,卻暴露了其“雲研究”的工作本質。“我的文獻研究是基於中國的報刊,(簽證被拒)不會對任何事情產生影響。”他說。

面對記者針對性的提問,邦達茲不忘繼續挑釁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稱對方“很特別”,“極大地誇大了中國的活力”,對自己採取“極具攻擊性的言辭”。

事實上,當時是邦達茲挑釁在先:他在有關法國議員訪臺的推文中主動艾特中國大使館,並陰陽怪氣地稱“給你和你的妖魔們一個大大的吻”。對此,使館的回應只有兩個詞“petite frappe”(字面意思為“無力的一擊”,在法語俚語中有“小流氓、小混混”之意)。

法反華學者:要是去中國,肯定拿不到簽證

事後,法國《世界報》等媒體卻斷章取義、惡意解讀稱中國“戰狼外交”再現,“中國大使館攻擊法國研究員是‘小流氓’”。就在22日邦達茲接受採訪當天,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就所謂“侮辱和威脅法國議員及一名研究人員”召見中國大使。

被問及“是否得到法國政府支持”時,邦達茲拒絕談論與法國外交部的互動,但又宣稱政府“採取任何形式的反應都很重要”,因為“中國正在試探我們”。他慫恿法國政府去“說明中國已經觸及到了界限”。

此次風波起源於一週前,中方主動公開了駐法大使盧沙野2月份寫給法國參議院“臺灣交流和研究小組”主席李察的信函,要求對方遵循“一中原則”,取消今年夏天的訪臺行程。而法國方面卻並無改意,法國外交部發言人甚至公開表示“議員想見誰,就可以見誰”。

中國駐法大使館發言人19日表示,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我們反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同臺灣當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這是遵守一箇中國原則的應有之義。有關人士可以自由決定其出行和交往計劃,中國政府將視情作出相應反應。

21日晚,中國駐法大使館在官網上發表“關於言論自由的民主討論”的文章,不點名地揭穿法國某些政治人物和媒體的“雙標”,以及邦達茲的主動挑釁:

“某位學者不甘寂寞,譁眾取寵,偏離正常的討論問題軌道,對中國使館進行各種挑釁。大家可以看看我館用“petite frappe”一詞回應的他的那條推文。那是在討論問題嗎?那純粹是挑釁!言論自由是平等的。他有挑釁中國使館的自由,我們也有回擊他的自由。不能因為戴上一頂學者的帽子就神聖化了,說不得,也碰不得。

有人說中國使館是在“打壓”“獨立學者”。此人既不“獨立”,也算不上學者,而完全是個意識形態“噴子”。有網友挖出他同臺灣當局的曖昧關係,還有同美國某些反華組織的聯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位學者的媒體訪談、研究報告和推文,看看他是如何跪舔臺灣當局,如何瘋狂地“逢中必反”,如何死乞白賴地糾纏中國使館。中國使館之所以在一年前拉黑他,就是不想搭理他。此次用“petite frappe”一詞回應他的挑釁推文也是為了避免與他糾纏。”

文章也表示,中國使館一向對法國媒體和學者報道、研究、討論涉華問題持積極和歡迎態度,只要是真實、客觀、公正的,而非基於謠言、謊言和偏見。而如果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形象受到威脅和損害,我們的外交官就要衝上去拼命守護。有人因此給我們扣上“戰狼外交”的帽子。如果真有“戰狼”的話,那是因為“瘋狗”太多太兇,包括一些披著學術和媒體外衣的“瘋狗”對中國瘋狂撕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