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齊魯之鄉,禮儀之邦,這裡的婚俗文化值得大家觀賞。

旅行回來之後啊,今天到中華水上古城,古城轉了一圈,早就看到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一直沒有進去看看,今天拿出來點時間到裡面認真仔細的看了一圈,感覺非常的有意思,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相信你一定也很感興趣。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婚俗文化博物館主要分三部分:婚前風俗,結婚婚禮和婚後風俗。

婚前第一部分介紹的是納彩,這個不看我還真的不知道。

那彩是中國古代婚禮六禮的第一個程序,也就是男女兩家出此商議婚姻事情 男方想與女方結親,首先呢,需要找媒人到女方家去提親,得到女方家的允許之後,男方家才可以派媒人攜帶禮物向女方家正式求婚,這裡的彩不是彩票的意思了,而是指的禮物的意思,所以將商議婚姻的事情,商議婚姻的事情就是納彩。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這是一幅沒人到女方家去提親的圖片。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雙方要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還用八卦的方式算出是不是相剋?如果相剋的話,這個婚姻就很難成了,如果不相剋,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生辰八字,簡稱八字,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的干支歷日期;年月日時共四柱干支,每柱兩字,合共八個字。生辰八字在中國民俗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國道家、星相家據此推算人的命運的好壞。

八字預測術在實踐中不斷髮展,從李虛中的三柱、到徐子平的四柱,到人體生物節律學傳授的四柱太陽律月亮律,每一個階梯的遞進,都包含著歷代學者與社會實踐活動者的辛勤付出。

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古代中國人民認為在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準。鐘錶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標準時,必須依節氣(太陽黃經)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

在曆書中,年的干支與日的干支基本都有,而月與時的天干可以依據年、日的干支按口訣推算得出。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下面是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

子時:23點——凌晨0點59分

丑時:1點——凌晨2點59分

寅時:3點——凌晨4點59分

卯時:5點——早晨6點59分

辰時:7點——上午8點59分

巳時:9點——中午10點59分

午時:11點——下午12點59分

未時:13點——下午14點59分

申時:15點——下午16點59分

酉時:17點——下午18點59分

戌時:19點——晚上20點59分

亥時:21點——晚上22點59分

如果雙方父母都同意之後,就會進入相親的程序,下圖是男女雙方相親的一張圖片。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相親俗稱見面。相門戶、面試、對演法。物以類聚,有些人相親不看外表,會考慮門當戶對或工作能力、職業對等問題。就是驗證、考察雙方的職業或社會地位是否相似或相當、說話是否通順、順眼、般配等。中國民間婚姻民俗。

相親的時候,多由自發或婚介、媒體、人力資源部門、親戚家族、媒人聯繫牽線,雙方見面議親。歷代相親形式大同小異。舊時男女當事人並不見,而由父母長親包辦。

部分是在集上、廟會上男女進行所謂的“會面”。男女雙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帶到集會上。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下面的圖片就是古代相親的圖片。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納徵: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四禮。亦稱“納成”。即男家納吉往女家送聘禮。《禮記·士昏禮》孔穎達疏:“納徵者,納聘財也。徵,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經此儀禮婚約完全成立。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納徵,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禮,至於聘禮的多少,取決與女方的貧富與身份。

《晉書·志十一》:“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禮納徵,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馬二駟。王侯玄纁束帛,加璧,乘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宋代所用禮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銀綾絹,各依等級而定。明代聘禮提倡節儉。《明史·志三十一》品官婚禮:“納徵如吉儀,加玄纁,束帛,函書,不用雁。”儀式因襲宋制:“賓致詞曰:某官以伉儷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禮。有不腆之幣,敢請納徵。”主婚者曰:“某官貺kuàng某以重禮,某敢不拜受。”賓以函書授主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書。”至近代,無“納徵”之名,而有送禮之實,或並之於納采,或更稱納幣。1920年《英山縣誌》:“婚禮古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今止用納采,納幣。”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催妝,古代婚姻禮俗之一。謂女方出嫁須得男方多次催促,才梳妝啟行。催妝要多次:婚禮前二三日,男家下催妝禮,有鳳冠霞帔、婚衣、鏡、粉等。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古代婚禮習俗。盛行於唐代上層社會。新娘出嫁之日,新郎作詩,派人傳達至女方催妝,稱為“催妝詩”。亦可由賓相代作,詩為五七言近體,多頌讚吉利語。到迎親時,女方家門緊閉,男方為催新娘啟門登轎,則反覆吹奏催妝曲,放催妝炮,伴以遞開門封。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唐盧儲《催妝》詩:“昔年將去玉京遊,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原注:“李翱曲郡江淮,儲以進士投卷。翱置几案間,其女見之,謂小青衣曰:‘此人必為狀頭(狀元)。’翱聞,選以為婿。明年,果第一人及第。”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雲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原注:“順宗女下嫁劉士經,百僚舉觴為賓相。”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孃家為新娘準備的陪嫁至夫家的結婚用品及財產財物,如房子、車子、衣被、傢俱及其它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準備的嫁妝也會不同。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準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又稱為“陪嫁”,按照古代習俗,嫁妝一般和彩禮相等。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送嫁妝的原因有二:

1. 為了女兒過得更好些,貼補家用,或以備應急。2. 儘量給女兒爭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妝多可以顯示女方家有經濟實力。所以經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視自己帶到男方家的嫁妝。

嫁妝,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準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收到大禮後,女家最遲需於大婚前一天把嫁妝送到男家。嫁妝是女家身份與財勢的象徵。送嫁妝可分為「送妝」與「迎妝」。「送妝」是女家將嫁妝往男家送,除了抬妝的人外,女家會請幾位親友跟隨照料,人數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 嫁妝抬到男家後,男家會請親朋友好出來迎接,這叫「迎妝」。在嫁妝中,除了名貴的珠寶金飾外,還有許多象徵好兆頭的東西。以痰盂作子孫桶,希望女兒開枝散葉,兒孫滿堂。以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花瓶代表花開富貴;銅盤及鞋則寓意同偕到老;銀包皮帶有腰纏萬頃之意;剪刀有指蝴蝶雙飛;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祝福新人恩愛纏綿;片糖則比喻甜蜜幸福;龍鳳碗筷作衣食碗,有豐衣足食之意。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忌諱講究

1、婚禮前一天男女兩家大人不宜見面,所以送嫁妝時女方不宜派新娘的直系成年親屬相隨。

2、女方得派一近親男童(一般為新娘胞弟或近親族弟)手執陪嫁之箱櫃鑰匙前往,現在一般只要隨同前往即可,名為“押嫁妝”。

3、所有陪嫁物品以及送嫁妝用的各式車輛工具一律系以紅綢布,以示吉慶。

4、送嫁妝的人員、車輛宜為雙數。

5、男方得給送嫁妝的人員喜煙和喜糖。給押嫁妝男童的喜糖應略多。

6、忌陪送床、鍋、鍾。

7、可由新郎新娘分用的物品,如被褥、臉盆、面鏡、茶杯、枕巾、椅凳、花瓶等,宜為雙數。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婚俗,人生在世,結婚是大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結婚也就是正婚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正婚

亦作“正昏”。 指符合禮制的婚配。

古人一般以男子二十歲至三十歲、女子十五歲至二十歲於春秋兩季嫁娶為正婚。

晉 孔晁 《答馬昭》:“ 晁 曰:‘有女懷春’,謂女無禮,過時故思;

‘春日遲遲’,蠶桑始起,女心悲矣;

‘嘒彼小星’,喻妾侍從夫人;‘蔽芾其樗’,喻行遇惡人;‘熠燿其羽’,喻嫁娶盛飾。皆非仲春嫁娶之候。 玄 據期盡之教,以為正婚,則奔者不禁,過於是月窮矣。”《詩·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時也” 唐 孔穎達 疏:“ 毛 以卒章雲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為蕃育法,二章為男年二十八九、女年十八九,首章謂男年二十六七、女年十六七,以梅落喻年衰,則未落宜據男年二十五、女年十五矣。則 毛 以上二章陳年盛正昬之時,卒章蕃育法,雖在期盡,亦是及時。”《詩·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毛 傳“春,不暇待秋也” 唐 孔穎達 疏:“《傳》以秋冬為正昬。此雲春者,此女年二十期已盡,不暇待秋也。”《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 唐 賈公彥 疏:“舉正昬以刺時。”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迎親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迎親隊伍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下面這兩張圖片是婚禮的六部曲: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迎親,進門,拜堂,喜宴,進洞房,鬧洞房。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愛在聊城,很好的一個拍照佈景。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千禧年結千年緣,百年身伴百年眠。

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羨鴛鴦不羨仙。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並肩同走幸福路,攜手共繪錦繡春。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拜堂不僅僅是拜高堂,更需要拜親友,古代講究,只有夫妻對拜之後才是真正的夫妻。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紅色的是剪紙圖案。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拜堂,應該是婚俗中最主要的。

拜堂又稱拜天地。中國婚姻習俗,起源約在北宋時期。流行於全國各地。在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後,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 也有將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對拜都統稱為拜堂。

唐代,新婚之婦第二日見舅姑,俗名拜堂,但與後世的拜天地不同。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拜堂,中國傳統婚姻禮儀。是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拜堂之後,即正式結為夫妻。因古代婚禮中的交拜禮都是在堂室舉行,故稱。又稱拜天地、拜花堂、拜堂成親。廣泛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漢、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該風俗。

南北朝時,夫妻對拜固定為婚姻禮儀。

唐以前北方地區民間稱“交拜禮”,在特設的青廬(飾青布幔的屋子)舉行。唐時“拜堂”一詞正式出現。

北宋時,新婚日先拜家廟,行合巹禮,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鏡臺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展拜。

至南宋,則改在新婚當天。坐富貴禮後,新婚夫婦牽巾到中堂先揭新娘蓋頭,然後“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行參諸親之禮”。後世一般在迎娶當天先拜天地,然後拜堂。

清代和民國時均有將拜天地和拜祖先統稱為拜堂禮之說。近代多於當日辰、巳、午中的某一個時辰舉行。一般在男方家堂拜堂中的夫妻對拜前設供案,置香燭,陳祖先牌位等。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拜堂之始,燃燭,焚香,鳴爆竹,奏樂。樂此,禮生(即婚禮主持人)誦唱:“香菸縹緲,燈燭輝煌,新郎新娘齊登花堂。”新人就位,隨禮生誦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對拜,送入洞房”,如儀依序跪拜。在封建社會,新郎新娘先至家廟參拜祖先,之後夫妻行交拜。浙江省海!產地區稱男家迎親時在花燭之前向天地三拜為拜堂。現代婚禮多不跪拜,改行鞠躬禮,對父母鞠躬、夫妻相對鞠躬的形式,不拘成規。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由來

現有史料上,未見漢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記載,但在《世說新語》一書中有個故事,可證明拜堂風俗始於晉代的徐州。

書中說,當時有個叫王渾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個。續娶之妻為顏氏,是個平民百姓,地位比較低。他們拜堂時,顏氏先拜王渾,然後王渾準備答拜。這時,有人對王渾說:你是一個州級高官,怎麼可以拜她?王渾就沒有答拜。為此顏氏非常惱怒。

儘管這對夫妻的對拜沒有最後完成,但說明當時的徐州的確存在拜堂風俗。

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渾還是要答拜的。這也說明,夫妻互拜的風俗剛剛興起,王渾不拜也就不拜了,後來風俗成熟時,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齊皇帝舉行婚姻大典時,夫妻也要互拜的。不過仍是女先跪拜,後起;男後跪拜,先起。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後,風行全國,所拜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並夫妻交拜,表示從此女子成為男家家族的一員,因而成為婚禮過程中最要的大禮。近化“拜堂”範圍擴大,除天地祖先尊親及交拜外,更須拜畢家族尊親、友好賓朋。鄉村於新婚次日拜宗祠後,尚須拜揖鄉黨鄰里,婚禮始告成立。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具體流程

拜堂

新郎、新娘進門後,接著就要“拜堂”,又稱“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門前,設一張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桌後方懸掛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後,由兩位男賓引導,行三跪九叩禮,參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後女東男西,行夫妻對拜禮。雁北大同一帶,拜堂時新郎拜,新娘卻不拜,與常俗殊為不同。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舉行拜堂儀式。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

拜堂意識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

通贊:新郎新娘進香。

引贊:跪,獻香。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後就是電視劇裡面常見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最後才進洞房。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洞房

拜堂完畢後,新郎、新娘在眾人簇擁下進入洞房。晉中、晉南等地,要在洞房門前或門檻上事先放一馬鞍,等新娘前腳剛跨過去,便立即將馬鞍抽去。洞房內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還要在門口貼喜聯,窗戶貼大紅雙喜字,屋內點大紅花燭。忻州等地,洞房門頭還要掛一個麵塑兔子。沁縣一帶,洞房裡擺著鬥,鬥內裝有五穀,銅鏡等鎮物,用於照妖避邪;燈燭懸掛高牆,通宵不火,俗稱“長命燈”。雁北平魯一帶,入洞房之後,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虛射,名為“攆白虎”。

晉中、晉南的一些地方,則把弓箭懸掛在牆上。民間認為,洞房易受邪魔侵擾,如果不禳解、鎮壓,就會出現異常事故,於新郎、新娘不利。晉中祁縣等地,入洞房後,新郎、新娘並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壓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桿挑去新娘頭上的“蓋頭紅”,然後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動手脫去新娘腳上的新鞋,為她另換一雙。所謂“換新鞋,就新範”,意思是新娘以後行事要按男家規矩,受婆家約束。忻州河曲一帶,新郎挑去新娘的紅蓋頭以後,還要用梳子象徵地給新娘梳幾下頭髮,俗稱“上頭”,表示這位女子從今以後成為他的媳婦了。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還要用同一器皿飲食,行“合巹(謹)禮”。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飲一點,然後將兩杯酒攙兌,兩人換杯飲完。山西各地風俗稍異,雁北平獸一帶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稱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聞喜等地則衍變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新婚之夜,晉南一些地方還有“踩四角”的習俗。新郎拉著新娘在炕上左轉三圈,右轉三圈.踩時,還要有人在旁邊唸誦讚語:“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護著。娃多著,女少著,婆夫兩個常好著……”山西和全國各地一樣,都有“鬧新房”的習俗,洞房之夜,熱鬧非凡。

俗語說:“不鬧不發,越鬧越發”;民間還有“新婚三日無大小”的習慣,婚後三天,賓客、鄉鄰、親友不分輩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匯聚新房參與逗鬧新郎、新娘。人們認為,鬧新房不僅能增添新婚的喜慶氣氛,還能驅邪避惡,保佑新郎、新娘婚後吉祥如意,興旺發達。

相關傳說

我國傳統婚禮上,新郎、新娘都要拜天地,即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高堂。這個拜天地的風俗是何時形成的呢?

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一個俊俏的後生,這後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

一天晚上,月亮圓了,明光光地掛在天上,小夥子觸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的情!”剛說完,月亮一忽閃,一個白眉長鬚的老人拄著一根龍頭柺棍來到小夥子的面前,說:“後生不要愁,我給你找個小幫手”。說完後,一陣清風,長鬚老人不見了。小夥子感到很納悶。過了一個時辰,就見長鬚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落到小夥子面前,對小夥子說:“我到女媧那裡,讓她又造了一個女人,給你領來了。 你們先認識一下,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一忽閃,老人不見了。

小夥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花一般,於是喜上眉梢;姑娘見小夥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兩人四目一對,一見鍾情。小夥子結巴著說 : “你願意和我一塊生活嗎?” 姑娘聽了,臉上飛起兩朵紅雲,說:“ 願意。”……“ 哈! 哈! 哈!”正在這時,傳來一陣笑聲,長鬚老人領著兩個白髮白鬚的老人站在小夥子和姑娘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後的生活全都離不開他倆。現在我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拜,‘一拜、二拜、三拜’”。隨著月下老人的喊話聲,小夥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後,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一拜、二拜、三拜”。小夥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見了。

從這以後,小夥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裡幹活,姑娘在家為小夥子燒火做飯,縫新洗舊,兩人恩恩愛愛,過著幸福的日子。

為了感謝天、地的養育之恩,為了感激月下老人牽線搭橋的情意,從此以後在結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下老人;三拜父母。便形成了結婚“拜天地”的習俗 。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鋪床,指鋪設臥具,整理被褥。也指舊俗在婚禮前一日,女方派人去為新夫婦整理被褥,一般在婚前三日,也有前一二日舉行的,此禮起源甚早,宋時十分通行。

鋪床人

從宋代起就有迎親前一日邀請“好命婆”為新人進行鋪床的儀式。鋪床的人一般由女方家邀請。必須是父母雙全、健康長壽、配偶健在,生兒子,家庭幸福的女人進行,也稱“全活人”。以求她們將好運氣傳給新人。也有地方的風俗邀請德高望重的長輩為新人鋪床。

流程

民間鋪床過程根據各地風俗不同也略有差別,主要流程除了掃床、鋪鴛鴦枕、龍鳳被之外,最被大家熟悉的應該就是“撒帳(撒床)”了。“撒帳”是指將花生、桂圓、蓮子、栗子、棗等乾果鋪撒在婚床上,取義“早立子、蓮生子、花生子(兒女雙全)”的生命祈願。

在現代,婚姻已經不僅是延續生命、傳宗接代的意義。更多代表的是愛情的昇華,新的家庭成立。所以,傳統的鋪床儀式中多子多福的寓意,更多代表的是長輩對新人的關愛,對新生活的祝福。

禁忌

在古時,結婚代表的意義更多是傳宗接代,延續生命。因此寡婦或未生育過的婦女是不能觸碰被褥、床品甚至攙扶新娘的。新郎新娘在未舉行婚禮儀式之前,也不可坐在床上。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鋪床歌是民族文化遺留下來的一種結婚禮文,在為新人洞房鋪設床鋪時,邊鋪邊唱的賀詞歌。

鋪新床一般選在新人婚禮的前一天或當天早晨進行。通常情況下,先填枕、後套被、再鋪床。“鋪新床、迎新娘、全家老少喜洋洋”,男方開即新房的佈置。“鋪新床”相當重要,一定得由兩位或四位“全福太太”承擔重任。全福者須是原配夫妻、兒女雙全。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鋪床歌一》

一把栗子一把棗

撒哩( lī:相當於普通話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語氣的“的” )小孩滿堂跑

一把棗撒到床裡面

有個兒子做武官

一把棗撒到床外面

有個兒子做狀元

一把棗撒到床噹噹(dāng :當中、正中之意)

有個閨女做娘娘

一撒鴛鴦枕

二撒枕鴛鴦

三撒佛爺落地

四撒事事如意

五撒五子登科

六撒滿園熱鬧

七撒全家團園

八撒父母雙全

九撒玉石娃娃站在床前

十撒小兩口同過一百年

《鋪床歌二》

撒個棗、領個小(兒子),

撒個慄、領個妮(女兒),

一把栗子一把棗

大滴領著小滴跑,

一把栗子一把錢

大滴領著小滴玩。

《鋪床歌三》

鋪床鋪床,龍鳳呈祥,

夫妻恩愛,日子紅亮。

鋪床鋪床,兒孫滿堂,

先生貴子,再生女郎。

鋪床鋪床,富貴堂皇,

財源滿地,米糧滿倉。

鋪床鋪床,喜氣洋洋,

萬事皆樂,幸福吉祥。

《鋪床歌四》

孃家制床紅羅罩,

婆家制架象牙床。

花枕頭擺兩旁,

花鋪蓋擺中央。

二人起本,壘尖一床

一個喊爹,一個喊娘

《鋪床歌五》

鋪床疊被,榮華富貴,

被子寬褥子長,

生個後代氣狀元郎!

褥子長被子寬,

生個娃娃做大官!

《鋪床歌六》

一鋪金銀滿地

二鋪子女雙全

三鋪平安康泰

四鋪龍鳳呈祥

五鋪五福並跟

六鋪如意吉祥

七鋪萬事如意

八鋪家業興旺

九鋪平安昌盛

十鋪地久天長

《鋪床歌七》

抓到鋪蓋抖一抖,

兒女生的起柳柳;

抓到鋪蓋扇一扇,

兒女長大坐高官;

我把床頭按一按,

生的兒子當大官;

我把床頭理一理,

生的兒子當總理;

鋪床鋪的滿堂春,

生的兒子當將軍;

鋪床鋪的滿堂彩,

生的兒子當總裁;

鋪床鋪的滿堂紅,

生的兒子當總統;

鋪床鋪的整整起,

生的兒子當主席。

《鋪床歌八》

第一鋪床鋪席先,

第二鋪床鋪張氈,

第三鋪床花錦被,

第四鋪床一對蓮,

蓮子開發又結子,

子上開花中狀元。

《鋪床歌九》

手端篩子喜洋洋

新郎請我們來鋪床

我二人走進新人房

進門恭喜新郎新娘

父母購買新人床

新鋪新蓋新衣裳

鋪床鋪床恭喜新郎

鋪床鋪床恭喜新娘

兩頭一摸五子登科

兩頭一按五子狀元

《鋪床歌十》

一鋪金,二鋪銀,麒麟送子送上門

三鋪床是桃李園,恩愛夫妻一百年;

四鋪鋪上四季財,金銀財寶滾滾來;

五鋪、六鋪是致富,七鋪八鋪堆金庫,

九鋪鋪上大元寶,十鋪鋪的真是全,也生女來,也生男。

生個女的當娘娘,生個男的是狀元。

鋪床鋪的這麼全,榮華富貴萬萬年。

《鋪床歌十一》

一鋪金來二鋪銀,麒麟送子送上門。

三鋪床是桃花園,恩愛夫妻一百年,

四鋪鋪上四季財,金銀財寶滾滾來,

五鋪六鋪來致富,七鋪八鋪堆金庫,

九鋪天長又地久,十鋪好運年年有。

《鋪床歌十二》

一鋪金玉滿堂!

二鋪子女成雙!

三鋪幸福安康!

四鋪龍鳳呈祥!

五鋪五福臨門!

六鋪六六大順!

七鋪七彩人生!

八鋪發達興旺!

九鋪地久天長!

十鋪十全十美!

《鋪床歌十三》

良辰吉日喜事多,我為新人鋪銀窩。

一張棉被四方方,

床單新來床單花,孝敬父母人人誇。

內有棗子含檳榔,

被子疊得方又方,生個兒子到中央。

今年添個新媳婦

枕頭放得正正端,生個女兒是天仙。

明天添個讀書郎,

床鋪鋪得圓又圓,生個兒子掙大錢。

喜果

喜果種類

全服太太手執托盤,裡面裝滿喜果,喜果有:紅棗、栗子、花生、桂圓等。

紅棗:取“早生”意。棗樹多果,又象徵多子。

栗子:即“立子”“利子”,與紅棗一起寄寓“早立子”。俗諺有:“一把栗子一把棗,明年生個大胖小。”

花生:意味著花花搭搭生,既生男又養女,合在一起,就是早得貴子,兒女雙全。

麥麩子:取諧音“福子”。生個兒子有福氣。

也有撒“五子”----松子、瓜子、蓮子、白果子、棗子(或是五穀雜糧)代替的,希望“五子登科”、“兒女滿堂多得福”。

由來

據記載,花果撒帳始於漢武帝,現代婚禮上的彩色紙屑,可能是從撒五色花果傳承而來,現在主要是棗、栗子、桂圓、花生等。

滾床

“床鋪好後,不能空著,要找一個男童在床上壓床。”這叫作“滾新床”。滾新床的孩子,最好父母雙全,在3歲之內,會說話、會走路。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結完婚之後呀,並不算完事。還有很多很多的風俗。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婦女要遵從三從四德。可是大家知道哪三從哪四德嗎?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這一個祭灶還真的不知道。原來只知道過年過節祭灶。沒想到結婚之後還需要。所以有時候逛逛博物館是沒有壞處的。最起碼能增加自己很多的知識。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古婚禮,婦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則於三月後至家廟參拜公婆神位,稱為“廟見”。《禮記·曾子問》:“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孔穎達 疏:“此謂舅姑亡者,婦入三月之後而於廟中以禮見於舅姑。”漢 劉向《列女傳·齊孝孟姬》:“三月廟見,而後行夫婦之道。”

稱新婦首次拜謁祖廟為廟見。宋 梅堯臣《閏正月二日夜張氏納婦》詩:“環珮遙聞出,當脩廟見儀。”明 顧起元《客座贅語·禮制》:“按:家禮,於第三日廟見,見舅姑第四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三回:“因為辦事匆促,一切禮節都從簡略,所有拜天地、拜花燭、廟見、交拜都並在一時做了。”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回門又稱歸寧,中國傳統婚俗。是指女子出嫁後首次回孃家探親。新婚夫婦新婚的第三天後回岳父母家,對於新娘來說,則是初為人婦後回到自己的孃家。也有的地方在新婚後第二天去,如湖南大部分地區。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孃家”。傳統婚姻風俗。回門也是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孃家省親,夫婦二人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這時的新郎見到岳父岳母,就應改口為爸爸、媽媽,為整個婚禮正式收尾,即讓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滿之意.岳家還要設宴款待新女婿,有的女方親戚還要鬧女婿.當然,此時的新女婿還是要獻給岳父母”回門禮”、”回門錢”,並根據各地不同,帶上不同的禮品.有的帶一隻公雞,取”吉祥如意”之意.有的帶上些肉、雞蛋、面等物,到了女方家,還要住幾天方可返回.而更常見的還是奉橘子、蘋果、香蕉、酒等,樣式多不固定,但切忌回門禮為單,必須是雙數,意為夫妻成雙,合好百年,單數則不吉利.等過第一個春節,新郎還要偕妻子帶禮品正月初二去給岳父岳母”拜新年”,長輩一般都設宴款待,並在返家時給新人賞錢。

結婚風俗很有趣,帶你逛逛魯西婚俗文化博物館,和你哪裡一樣嗎?

婚禮的習俗太多太多。而且每一種習俗都可以寫成一篇長篇的大論。我呢,今天也只是走馬觀花。簡單的看了一遍。拍了一些圖片。

今天就簡單到這裡吧,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們這裡的風俗和你們那裡有多大的區別。

寫了很多也很辛苦,看完之後最好加個關注。當然了點贊,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