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扶貧路上的“綠馬甲”

——記天等縣法院幹警、向都鎮樂久村駐村工作隊員李林格

□ 梁列寧

駐村工作隊員,個個都是行走在扶貧路上的“綠馬甲”,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力軍。李林格,就是其中的一個“綠馬甲”。

2018年4月,天等縣法院幹警李林格成為天等縣向都鎮樂久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此後,他深入山間地頭,奔走於房前屋後,積極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組織建設、農村治理等工作,並取得了實際性成效,為助力打好天等縣脫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性強,大家要減少外出,勤通風、勤洗手,暫且不要串門走親……”1月30日,李林格面戴口罩,奔走在村間路上,積極向群眾發佈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認真宣傳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廣大群眾正確理解、積極配合、科學參與疫情防控。

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返鄉探親過節的人員眾多,鄉村人口流動大,鄉村防疫成為第一線,也是關鍵的一環。作為村裡的駐村工作隊員,李林格不畏風險,選擇和鄉鎮政府、村“兩委”、村民代表等工作人員組成疫情防控攻堅力量,通過口頭相告、懸掛橫幅、張貼通告、進組走訪等多種方式共同到村參與防控知識宣傳。那段時間,“綠馬甲”成為村裡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李林格是防城港市上思縣人,於2015年通過公務員考試,來到天等縣工作。作為天等縣人民法院進結法庭的一名書記員,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審判一線,努力踐行著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諾言。直到2018年4月,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被選派到天等縣向都鎮樂久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

入戶走訪是一項重要工作,作為外地人,同群眾進行語言溝通成為擺在李林格面前的一大難題。而天等縣是廣西勞務輸出大縣,常年有13.6萬多人在外務工創業,13.02萬多名“三留守”(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群體留守鄉村,他們接觸世面較少、文化水平較低,大多數老人甚至不會說普通話。這無疑是李林格的第一道屏障。為此,他主動學習當地方言,虛心拜村乾和群眾為師。他平時有事沒事都會“厚著臉皮”向他們討教。“功夫不負有心人”,至今,他已能完全聽懂當地語言,並且能用簡單的天等壯話和村民溝通交流了。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李林格對家庭總是滿滿的牽掛和愧疚!但是天等縣是國定貧困縣,是2019年全區整縣脫貧摘帽的21個貧困縣之一。面對全縣脫貧攻堅進入“生死攸關”的關鍵時期,時間緊迫,任務艱鉅,每逢雙休或節假日,他總是放棄與家人團聚,爭分奪秒同貧困群眾一道向貧困宣戰,展現了駐村幹部的擔當作為和無私奉獻精神。

如今,樂久村群眾都知道“綠馬甲”就是村裡的扶貧工作隊員,遇到困難,也會第一時間想到找“綠馬甲”諮詢和尋求幫忙。在貧困群眾眼裡,駐村工作隊員的這一身“綠馬甲”就是春天裡的一片綠意,充滿了勃勃生機。

李林格這兩年來紮根於樂久村這片土地,以激情承載夢想,憑擔當促就美好,以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