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總有人奮不顧身永遠愛你。

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自媒體運營幹貨,私信我回複數字“01”,送你一份新手自媒體入門大禮包。

別怕,總有人奮不顧身永遠愛你。

01

打掃衛生時,在抽屜的角落裡,翻到了一本舊相冊。

打開相冊,裡面大多數的照片已看不出人的面容,剩下的幾張“倖存者”,也早已泛黃得不像樣。

縱使如此,我還是認出了我的父親。

照片上的年輕人滿臉膠原蛋白,他意氣風發的樣子,倒是著實讓我難以將他與記憶中那沉默的身影重合。

我想年輕時候的父親,一定也是志在四方,對未來充滿著期待的少年郎吧。

那時的少年,心中是遠方的清風明月,眼裡是詩中的瀟灑自在,那時的未來,是夢想中的未來。

在這厚厚的相冊中記錄著的,是那些我們念念不忘的時光,以及時光裡的那些希冀的夢。

只是後來,歲月依舊,但少年成了家,有了娃,他的未來從此有了牽掛。

少年依舊期待未來,依舊滿心歡喜,依舊想要寫下一首浪漫至極的散文詩,可沒想到,散文詩裡沒有浪漫,這一寫,便是一輩子。

少年老去,但他依舊頂天立地。

再後來呀,他成了我的英雄,一輩子為我奮不顧身,卻永不言愛。

別怕,總有人奮不顧身永遠愛你。

02

沒有誰的未來,最開始不是充滿期待,只是生活要讓我們去看清現在。

我的父親,那個普通的農村男人,便是這樣走來。

二十歲的他,夢想著仗劍走四方,想要掙錢,想要榮華。

然而因為給不起兩百塊錢的學費,他成了最平凡的石匠,但他依舊渴望遠方,想要仗劍天涯...

三十歲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爸,他已不敢再去想遠方,因為他有了家。

石匠的職業已被社會淘汰,他不得不拎起了衣袖,走到那堆積的貨物箱前,他要用肩膀去撐起那個家。

汗水浸泡著的生活是苦澀的,太陽是毒辣的,肩上的貨物是沉重的,身上被汗水打溼了一次又一次的衣服,味道也是不可描述的。

但因為孩子那稚嫩的一聲“爸爸”,他忘了這所有的苦澀與汗水。

次日太陽昇起時,貨車上,他依舊扛著貨物,步步向前,汗水打溼了他的半個肩。

四十歲的他,成了老闆們不要的搬運工,因為有了更年輕的人代替他。

沒有活幹,沒有錢拿,前思後想下,他拿上了砍柴刀,背上了墊肩包,走向了竹林。

於是,四十歲的他,有了新的職業。

今年是五十歲的他,混跡在一群壯年人中,依舊在竹林裡工作著。

他扛著一百多斤一捆的竹子,邁著看似堅定的步伐,顫巍巍的走在山間小道上。

只是不知何時,那身影,早已沒了記憶中的高大。

別怕,總有人奮不顧身永遠愛你。

03

父親的前半生沉浸在汗水與太陽下,他的散文詩裡的一筆一劃,是用生命書寫的青春年華。

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他們一天天老去,而我們卻長大了。

上學的時候,我們總說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摘取那些關於夢想的果子,然而,我們本身就在巨人肩上,只是巨人不堪歲月侵蝕,默默無聲,從不讓我們發現他的弱小...

在我成長的二十一年裡,父親總是沉默寡言。

打回家的電話,和他沒聊兩句,他就去叫我媽。

小時候不懂沉默的意義,長大才明白,父愛如山,原來是這樣的含義。

"一九八四年,莊稼還沒收割完,女兒躺在我懷裡,睡得那麼甜。今晚的露天電影,沒時間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縫紉機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鬧著要吃餅乾。"


許飛 - 父親寫的散文詩.mp33:48

來自小鬱兒

第一次聽許飛的歌曲《父親寫的散文詩》時,我的心裡感觸很深。歌中的點點滴滴,記錄著的,便是那位父親用生命寫的散文詩。

不知這沉默背後的艱辛有誰能知道?

痛往心裡鑽,苦往心中咽,父親只是沉默不言,但這沉默卻又早已說明一切。

或許,天下的父親都一樣。

他們用他們的整個後半生告訴我們:別怕,我會永遠愛你。

別怕,總有人奮不顧身永遠愛你。

04

疫情滯留在家,我遲遲不能開學,但因禍得福,我也多了一段陪伴父母的日子。

每天,父親依舊是天不亮就起身外出幹活,午飯時才回家。回家後,最常見的,便是父親帶著小孩子的得意,一臉高興的告訴母親今天自己的收穫。

那張飽經風霜的臉,像個年過六旬的老人,黑黢黢的一雙手,也不知覆滿了多少老繭傷疤。

但他毫不在意,他只知道,今天他掙了多少錢,結賬時可以拿多少回家。

淳樸憨厚的父親,是家中的小兒子,但他卻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太多的愛,父母姊妹成了他苦難的源頭,簡單的一生,處處都是別人的冷眼。

可因為他愛的家,他依舊選擇了熱愛這個並沒有給他多少好臉色的世界。

世界於我而言,最富有的不是比爾蓋茨,最窮的也不是別人。

我的父親,他便是世界上最窮的人,不捨得吃,不捨得穿,衣服永遠只有那麼幾件。

但是呀,他又是最富有的,他給了我好的生活,給了我一個家,我要什麼,他便給什麼,樣樣無價。

為你擋下所有的風雨,為你攔住所有的危險,為你哭,為你笑,永遠為你奮不顧身,這就是父親。

別怕,總有人奮不顧身永遠愛你。

父親後來呀,老得像張舊報紙,在時間的通道里,我們漸行漸遠,做著最後的告別,這輩子的緣分就此終止。

那舊報紙上的故事,便是我父親留下的這一輩子的散文詩。

時間會有多殘酷?大概就是,我們成長的速度,始終比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唯夢想與父母不可辜負。

追逐夢想的同時,回頭看看那個漸漸老去的人吧。

趁我們年輕,趁父母安在。

作者:藍楓,二十一歲的窮苦女大學生,大三考研狗一枚,愛吃愛玩愛生活,喜歡一切能激勵自己的雞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