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鉴美丽乡愁的一湾清泉——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

著名的文化学者罗迈德·威廉姆斯有句名言:“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断,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这句话讲得很精彩,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探寻未来的方向。文化研究如果没有现实的意义,就没有未来的价值。

照鉴美丽乡愁的一湾清泉——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

《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正式出版

道德文化是超越种族的人类天下大同的文化,道德文化是指引人类共同回归的精神灯塔,中华道德文化的核心源流是道德精神。挖掘民族文化,凝聚道德力量,是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自觉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潘赵先生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以下简称《共鉴》)就是这样一部挖掘民族文化的力作。

经典作品多维解构的突破

《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是一部活化经典国学,探究未来选择方向的书。徜徉书海,可见这样的书汗牛充栋,大多是一种单一的解读或聊些心得的模式,没有突破,不足为奇。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摈弃窠臼,将壮族的《传扬歌》与老子的《道德经》,放在时代的视阈中作三维解读,多角度宽领域的探讨,这是此书分量之所在!

照鉴美丽乡愁的一湾清泉——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

作者在广西大学给郑州市优秀公务员做《国学素养与领导智慧》讲座

正如潘赵先生在《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序言所讲的那样,“《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开山祖,《道德经》是一部融合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哲学大书。老子绝尘去世,超然物外,时而立足云端俯瞰,时而站在高山之巅观照,时而穿插缤纷尘世体悟,参透宇宙玄机,彻悟人生真谛。以曼妙自然、云蒸霞蔚之笔法,点化宇宙人生的密码。而《传扬歌》是壮族比较全面的传统道德哲理长诗,通过比照可以看出《传扬歌》字里行间处处都蕴涵着《道德经》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如果将《传扬歌》放在《道德经》的视阈下观照,特别是从道的层面,从终极的层面对人的关怀,对人生存的意义和生命活动的探思,去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对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内涵、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动力等进行探究,进行挖掘,将《传扬歌》中蕴涵《道德经》的哲学元素,以及人与自然终极和谐的道德思想等量齐观,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凝聚的固本工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照鉴美丽乡愁的一湾清泉——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

作者在凭祥市给中学生做《感悟中国》报告

很显然,《传扬歌》从《道德经》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传扬歌》开篇就指出,“提笔细思量,道理要传扬。编歌警世人,共同明主张”。传扬道理,以正压邪,文明共鉴,就会像《道德经》指出的那样——人一旦得到“道”的佑护,就会得到彼岸的幸福、健康、快乐、顺利、和谐、美满。这样的道理是要世代相传的,如《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所载:“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壮族著名的民间文学作品《传扬歌》,是壮族传统的道德哲理长诗,是壮族山歌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扬歌》由梁庭望教授整理翻译,是一部产生于明代的讲述伦理道德的长诗。主要内容是揭露统治者、剥削阶级的不公道行为,是一部产生于明代的讲述伦理道德的长诗。壮族人民将其加上优美的山歌曲调加以传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部少数民族伦理道德歌。它生动而深刻地引导壮乡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传唱不衰。

司马迁有言:“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诚哉斯言!可见壮族人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照鉴美丽乡愁的一湾清泉——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

在广西师范学院给优秀大学生做《做时代新人》讲座 图为广西新闻网的报道

《道德经》如斯,《传扬歌》亦如斯。真可谓,《传扬歌》与《道德经》深度契合,大道之行,天下无二!

智慧的光芒照鉴美丽乡愁

捧读《共鉴》一书,细品作者用富有诗性的语言描写时下的乡愁——“当下梦幻般美好的村落家园,渐行渐远。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奔向城市,村落渐渐成为孤老寡小的留守聚落,很多民居成了空巢。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形成的、具有乡村居民心理认同性和集体精神纽带性的村落传统文化亟待抢救、弘扬和传承。重找精神的家园感、归属感,留住文化美丽的根本,这是壮乡人民热爱家乡的永恒记忆,也必定成为壮乡人民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精神道德动力”。

从遂古之初,到于斯天下,上天一直凝望着岭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凝望着壮乡勤劳智慧的子民,无论沧海桑田、时代变近、社会发展,这斯山水情怀、故里乡愁永远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壮乡人的心里。而一代又一代的乡愁,都融进了美轮美奂的山歌中。

照鉴美丽乡愁的一湾清泉——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

作者在扶壮学校做《道德经与健康成才》讲座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壮乡人民喜爱歌谣,甚至可以“以歌代言”。壮族人民是“百越”最直接的先民。壮族山歌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如约创作于公元前529年楚灵王的《越人歌》,是目前发现的壮族先民最早的诗歌,她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壮族最早的山歌当属《越人歌》。

“可以说《道德经》是我们血脉之河、心灵之桥,是庄子‘乘道德而浮游’的智慧源泉,也是孔子‘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道德境界。《道德经》就是一部要我们顺应自然、依照自然规律行事,最后获得自己生命价值的智慧的书。朱元璋评《道德经》是‘天地之至根,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作者这样评论《道德经》。

照鉴美丽乡愁的一湾清泉——评《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

作者给企业家做《道德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讲座

正如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梁庭望所说的那样,“《传扬歌》基本概括了壮族传统的优秀道德,是一部集大成的宏篇巨制”。可以说,《道德经》和《传扬歌》,都是用智慧的光芒 去照亮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乡愁。以此引领我们世代歌颂道德,歌颂友情,歌颂劳动,歌颂美好生活。

上善若水的人性光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性不是杨花,而是扬德扬智扬才。《山海经》有言‘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河图洛书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用《道德经》的话来说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至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不但能够接纳‘善’的万物,更能够接纳‘恶’的万物,所以跟道很接近。这是道的境界,也是人绕山绕水,游刃有余,光而不耀,进入自由王国的最高境界”。书中作者纵横捭阖,以水为鉴洋洋洒洒评论水中蕴涵的人性光辉。

美国著名学者蒲克明指出:《道德经》属于未来世界,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挖掘民族文化,拨亮人性光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重大责任。《共鉴》作者无意拔高壮族《传扬歌》的哲学思想,也没有贬低《传扬歌》的精神境界,只是尽可能恰如其分地挖掘出《传扬歌》中所蕴含的老子哲学思想,从中找到中华民族几千前文化中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

“阖卷深思怜烛短,枕书浅卧待花明”。读完了《壮族传扬歌与老子道德经共鉴》,心澜不惊,唯见一湾清泉,照鉴明月,也照鉴你我他,梦里依稀的乡愁。(东盟智库秘书长 覃善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