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的女人,“活出自己”有多難?

一、

有一次下完課,跟一個媽媽聊天。她講到自己有小孩後,由於達不到生孩子前24小時待命的狀態,便從公司的核心崗調離到更輕鬆的崗位,當然收入也銳減。

不過說到這,她也沒什麼怨言,因為她知道如果繼續留在核心崗,意味著她得像沒孩子似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

可是她做不到,所以她主動申請調崗。

其實,很多女性有孩子後,如果沒有很強的經濟後盾或是沒有得力的助手,都會同時面臨忙工作和養育孩子兩座大山。

結合自身情況,有的女性選擇在兩者中平衡,比如我自己,雖然狀態還可以,但也沒法在某一個象限做到自己的極致;還有的會在兩者中取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像這位媽媽所在的證券投資公司,就有女性為了高收入做拼命三郎,選擇不生孩子,甚至不結婚。

本以為這樣的人生會有缺憾,我問了一句:“那她的狀態如何?”

沒想到,這位媽媽客觀地說:“人家挺好的呀!”

其實,真的就有人很享受通過自己努力工作,得到高收入,然後讓生活越來越好所帶來的成就感。這種自己有底氣說得算的感覺很爽!

與越多的女性聊,你就會發現雖然每個女性都各自不一樣,但都需要一個東西——那就是——生命的意義感。這也映證了歐文·亞隆所說的:每個人都要直麵人生的四個根本命題:

死亡、孤獨感、自由與責任,以及生命的意義。

如何讓生活有意義,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

生了孩子的女人,“活出自己”有多難?

二、

當我讀到旅美鋼琴家茅為惠(鋼琴教育博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的孫女)的書時,我很詫異為什麼這麼優秀的女性會選擇不生孩子呢?哪怕是生一個?

她在自己的書中寫到:“我是一個選擇不要孩子的女人,因為我不敢面對做母親所必須具備的無私、忍耐、忘我的奉獻精神和一輩子為孩子操勞的決心。為人父母不容易,為人父母太偉大。雖然我不是母親,或者正因為我不是母親,我對天下父母充滿由衷的敬佩。”

我想她是想得很清楚的人,她決定把音樂藝術事業作為自己的“小孩”。她只能把自己的每份精力都投入到她所衷愛的鋼琴藝術中,所以無法再將自己的精力分給另一個真正的小孩。

況且,真正的小孩需要更多父母的精力。

所以,茅博士選擇鋼琴事業這個小孩,同樣是能帶給她滿足感和成就感,也賦予其生命的意義,這就夠了。

生了孩子的女人,“活出自己”有多難?

三、

獲得普利茲克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一位女性,著名建築師扎哈終身未婚,無兒無女,雖然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也還是孑然一身,但她的建築思想與作品卻給後人帶來震撼。

她也是因為選擇自己熱愛的建築事業,放棄了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我也覺得有伴侶和孩子的生活美好,但建築師個需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的職業,否則沒人可以把它做好。我擔心我找了伴侶,無法平衡好家庭和事業......"

瞧,每個女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只是她的選擇不同於普通人罷了。

說到這,我想到前不久一個醫生好朋友快要生了,她問我:“你休產假每天都是怎麼過的啊。”我聽了很懵,“難道不是每天弄孩子嗎?孩子一出來,事兒就很多。時間過得很快的。”當我這麼說時,她哦了一聲,說:我怕自己會很無聊,想做點自己的事兒

“那你的孩子誰照顧?”我還是很懵。

“哦,我請了月嫂,媽媽會幫我,我不想全部用來弄孩子,我還是想有點自己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

一句“自己”顯得很是珍貴,這位朋友很怕有孩子後失去自己......

可有了孩子肯定與沒孩子是不一樣的。我們說看一個男人是否成熟的標誌就是他是否只為他自己活......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女人。

我聽說過經營婚姻的秘訣是結了婚像沒結婚,但我沒聽過當好媽媽的秘訣是有孩子像沒孩子......

有了孩子就是了孩子。它不可能像沒孩子。

所以啊,選擇權只存在於當媽媽之前,你可以選擇未婚、結婚、生孩子等等;可是當你成為媽媽後,你的選擇

只能是養孩子和養好孩子了。

而這也正是生命的另一番意義,從此你不再只為自己活.......

生了孩子的女人,“活出自己”有多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