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1974年被發現,為什麼國家不進行考古發掘?

我們知道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而他的陵墓也早已探明方位,但為什麼考古學家一直沒有發掘呢?(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外圍陪葬坑,且屬於搶救性挖掘)

秦始皇陵沒有全部挖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秦始皇陵,規模太龐大。

秦始皇陵佈局仿照都城咸陽,有內城與外城組成。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園的面積在2.13平方公里。

史記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陵1974年被發現,為什麼國家不進行考古發掘?

二、也是主要的原因,技術不成熟。

前車之鑑,1956年,由某些學者(大家知道的)主導提倡開發明十三陵,最初選定為明長陵(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墓),但由於部分學者的反對,又因為長陵規模實在太大,後改為發掘明定陵(萬曆皇帝的陵墓)。然而就在開發的過程中,大量的出土文物出現了氧化和風華的現象,大量的藝術品變成碎片。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偶然被發現,之後通過發掘,兩千多年前秦帝國的龐大軍團重見天日,使世人第一次見到那個時代秦朝士兵的風姿。兵馬俑剛剛出土時,各各神采奕奕,都身披紫色鎧甲和戰袍。

秦始皇陵1974年被發現,為什麼國家不進行考古發掘?

但是,幾分鐘之後秦俑出現了可怕的一幕,兵馬俑身上的顏色由於遇到外界空氣很快脫落消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而這一幕恰恰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更遺憾的是,秦俑身上顏料的成分專家至今還沒有定論。可以說兵馬俑的發掘有驚喜,但也是有遺憾的,而這遺憾是無法挽回的,不可逆的。

馬王堆漢墓我們大家都曾聽說過,都知道出土了一具兩千多年的完整溼屍,但是馬王堆漢墓挖掘過程中也曾有很多遺憾。

秦始皇陵1974年被發現,為什麼國家不進行考古發掘?

比如在墓室中曾看到過新鮮的藕片,大量的絲織品衣物,但是這些接觸空氣不久,幾分鐘後就開始褪色,手指輕輕一碰就瞬間成為灰燼,這可是考古中莫大的損失;馬王堆女屍剛發現的皮膚還有彈性,即便是迅速進行搶救,女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腐敗,以至於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在陵墓發掘中,有機物質陪葬品是最難保存的,它們只要接觸氧氣就會化為灰燼,這一現象,世界各國都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解決。

秦始皇陵1974年被發現,為什麼國家不進行考古發掘?

親愛大讀者,您怎麼認為呢?歡迎給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