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神祕的地宮,規模宏大,為什麼至今都沒有繼續挖掘

塵封的歷史,始皇陵的謎案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國古代第一位實現大一統的開國帝王,他所帶給後世王朝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時至今日,儘管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關於秦始皇的一些事蹟傳說還是被人們廣為流傳。歷史的真真假假從來都不會因為時間的漫長而被人遺忘。真相的樣子也有待後人去不斷的挖掘,終有那麼一天。那些塵封的謎底會重現天日。在滾滾的謎案之中,始皇陵是其中最為神秘的一環。

秦始皇陵神秘的地宮,規模宏大,為什麼至今都沒有繼續挖掘

皇陵的挖掘從未停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是統一了中國後。在秦始皇37年,他第五次迅遊全國的時候病死在了沙丘,這位在生前驕橫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後留下的陵墓依然是撲朔迷離,成為了中國考古史上最重要也是最難破解的謎團之一。從發現始皇陵四十餘年來,關於秦始皇陵墓的考古工作可以說是從未停止過。雖然,近來又有重大的發現。但是陵園最大的秘密,就是地宮之謎,任然深藏在地下等待後人的挖掘。

秦始皇陵神秘的地宮,規模宏大,為什麼至今都沒有繼續挖掘

地宮的秘密

地宮,是放置秦始皇棺槨和一些隨葬器物的地方,兩千多年來,深藏地下的地宮的構成已經成為了先秦文化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秦始皇地宮內部情況,司馬遷在《史記》當中做了詳細的記載:始皇帝繼位以後,就開始修建了陵墓。統一中國以後,從各郡徵來了七十餘萬人,在驪山建造了地宮,並令工匠做了防盜的機弩,用水銀擺成江河大海,用機械相互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讓它永遠不滅。秦二世還下令,將後宮的宮女婦人殉葬,將所有的陪葬器物和人等下葬之後,所有的工匠也都葬於墓室之中,無一倖免。

地宮的結構

在1981年到1982年,中國地質科學院物探所兩次發現封土中心的部位有汞的異常反應,經過十餘年的仔細勘探,發現地宮周圍地下的宮牆由精製的磚坯砌成,宮內還有斜坡門道,東邊五個,北邊和西邊各一個。宮牆之內呈現方形的地宮樣貌,面積大約有十八萬平方米。據考古學家推測,地宮的屋頂上可能會有代表天體的二十八星宿圖。地宮中安排了百工次位。地宮的深度有多少是研究者們爭議最大的地方,有研究者推斷地宮的深度有五百到一千五百米的深度。既然地宮有如此的深度,那麼就有一個工程上的技術問題,那就是採用什麼方式去處理地下水呢?在秦始皇陵附近的村民家中,散落著許多五邊形的石制的材料,大小的規格非常精確,經過專家的檢測,這就是當年始皇帝地面建築的排水管道。兩千多年前的排水設施依然是那樣的堅固和結實。可見當年工程的嚴格,在地宮結構的研究方面,大多數人認為,始皇帝皇陵地宮的結構不可能超越現代,應該和秦漢時期的大型的墓室結構有很多相像之處。

秦始皇陵神秘的地宮,規模宏大,為什麼至今都沒有繼續挖掘

地宮可能存有對中國地理的詳細記載

在《史記》當中記載:地宮內以水銀擺成江河大海。中國地質研究院的研究員認為: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明顯存在汞異常,而且汞分佈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銀的分佈代表江河湖海的話,這正好與我國的渤海和黃海的分佈位置是相符的。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所以其很有可能把渤海勾勒進了自己的地宮如果這被證實,那麼說明秦代對於中國的地理就有了非常詳細的調查和了解。

秦始皇陵神秘的地宮,規模宏大,為什麼至今都沒有繼續挖掘

地宮的盜墓者的防盜措施

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以讓這些隨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不腐,而且汞是有劇毒的物質,地宮的水銀還有可能是毒死這些盜墓者的唯一的因素。可以說這近十年來,陝西省秦俑的考古對在秦陵周圍的勘探發現若干個通往地宮的通道,沒有發現甬道里有人動過的跡象,所以可以推測地宮依然保持完好。

秦始皇陵神秘的地宮,規模宏大,為什麼至今都沒有繼續挖掘

發掘技術的侷限

既然地宮保持的完好,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挖掘呢?作為古代陵墓的遺蹟,國家一直是主張保護為主。長期以來,出土文物的保護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這是限制發掘工作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沒有完全瞭解地宮的情況基礎之上,以及缺乏這種應對特殊情況的發掘技術,既能夠了解地宮的情況,又不對地宮的結構造成毀壞,所以,貿然發掘會出現許多意料不到的情況,到那個時候再採取措施就已經晚了。如果有一天,秦始皇地宮被挖掘人們會發現一座燦爛的文化藝術的文物寶庫,那將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最為壯觀的考古發現,到那時,所有關於秦始皇陵的一切謎底或許都將大白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