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初春的午后

阳光温柔

春风和畅

我在湖边长椅上静坐

突然就想起了你

但我不是想你

我只是想知道

下午两点

在这一刻

你那边天气如何


——Jerry《你那边天气如何》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4月份共读书11本,包括法律、政治、小说、随笔、对话录等,其中五星推荐:苏力《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奈保尔《米格尔街》、阿契贝《非洲的污名》。

1.《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苏力二三事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法学圈也是个江湖,在法学的江湖掀起惊涛巨浪的,当然是江湖中人。若仿照金庸先生的小说,这个江湖自然也还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目前我国法学发展迅速,可谓高手如林,将这些美名一一对号入座,颇费思量。私以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东邪”非苏力老师莫属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法学中人因学术观点迥异、派系有别,抑或是私人恩怨,不相谋者可谓不少。但这些江湖中人,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苏力老师。固然是夸张,但有不少老师可是半调侃半认真地要将苏力老师“撵出”法学圈子的。

考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时,往届师兄师姐总是推荐看苏力老师的书,已成“路径依赖”。于是认真读了《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以及苏力老师的不少论文,实在不明白这对复试能有多大助益。复试之后,发现果然毫无用处。苏力老师的文章自然是妙笔生花,读到兴起时甚至会拍案叫绝,只是和复试实在没什么关系。不知复试建议怎会以讹传讹,一至于此。

在北大法学院读书时,去蹭过几次苏力老师的课,也听过他几次讲座。老实讲,有些枯燥无聊,还是觉得读他的书好。

在未名湖畔也多次见过苏力老师,好几次看到他都在用手机拍摄未名美景。活力四射的样子,还是有几分可爱。也许,面对此情此景,苏力老师又有灵感喷涌而出,然后心底默念,或是猛拍大腿:“我怎么那么有才”。

扯是扯远了,回到苏力老师的新作《是非与曲直》,多是根据以往的论文重新整理扩充而成,讲述的是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中的法理。这些案例都是当年的热门案件,比如延安黄碟案、许霆案、药家鑫案、南京虐童案、肖志军案。部门法学者有部门法的视角,苏力老师作为法理学方面的大家,主要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解剖麻雀,认真说理,回归到案件本身,放大案件细节,考察案件背景,并设身处地站在案件相关当事人的角度看待案件。

不得不说,苏力老师是雄辩的,文章纵横恣肆,捭阖雄奇,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给自己的大脑狠狠地沐浴了一次,带来思想启迪和智识风暴。针对每个案件,苏力老师总是能提出新的角度,挖掘新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即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会被他的论辩所折服。

这是一个纯粹的法学家,也一定是一个会被时间记住的法学家!

2.《非洲的污名》:阿契贝的怒吼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去年读过阿契贝的第一本书《一只祭祀用的蛋》,是本短篇小说集。读完之后,并无多大感觉,毋宁说,读这本书带有猎奇心理,毕竟没有读过非洲作家写的书,试试也无妨嘛。非洲大陆虽物产丰饶,却贫穷落后,不仅是物质层面,更是文化层面。肚子吃不饱,怎能大声说话?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是不会考虑发展问题的。

《非洲的污名》是读过的阿契贝的第二本书,这本书是本杂文随笔集,收录了阿契贝的一系列演讲,内容关于非洲历史与现状、非洲政治与权利等。这本随笔集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主张和才华,不愧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对钦努阿·阿契贝也顿时有“路转粉”之感。

迄今为止,有四位非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亚洲相当,分别为尼日利亚的沃莱·索因卡、埃及的纳吉布·马哈富兹,以及南非的纳丁·戈迪默和J.M.库切。钦努阿·阿契贝虽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却被认为是真正能够代表黑非洲文学的人物,被称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也许,不仅在于阿契贝文学上的成就,更在于其关注非洲生存状况,长期在国际上为非洲发声。这点,《非洲的污名》是再好不过的明证。

对其中一句话印象深刻:“你们可真幸运。你们的政府把你们扔进了监狱。在瑞典这里不管我们写什么,都没人关注我们。”愤怒的阿契贝,在这本书里,发出了怒吼。

3.《米格尔街》:与奈保尔的一见钟情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奈保尔,全名为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简称为V·S·奈保尔,1932年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后赴英求学并定居于此。奈保尔与石黑一雄、萨尔曼·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前两者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奈保尔最先折桂,于2001年加冕桂冠,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奈保尔的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被压抑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已经收藏了奈保尔的绝大部分著作,没错,有时,喜欢一个作家,靠感觉驱使就足够了,就像两个素不相识的陌路人,仅仅凭依那毫无来由的“第六感”,就可以心照不宣,神交已久。

《米格尔街》是我所读过的奈保尔的第一本书,整个阅读过程可谓酣畅淋漓,心神愉悦。如果之前还是倾慕不已的话,与《米格尔街》的偶遇,促成了我与奈保尔的一见钟情。是的,我爱上了这个作家。

《米格尔街》以特立尼达首都西班牙港的一条街道为中心,描写了这条街上各具特性的小人物,写作结构在严肃文学中比较少见,倒是在悬疑推理小说中经常使用。

就语言风格来说,《米格尔街》诙谐风趣,十分可爱,浑不正经的叙事风格使得书中人物的行为多了几分荒诞色彩,但又不同于拉丁美洲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读完《米格尔街》,好像发现了一座宝藏,我决定深挖下去。

4.《新参者》:加贺恭一郎的世界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不少悬疑作家在其作品中使用一个主角,从而塑造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名侦探形象,他们或风趣幽默,或特立独行,或冷峻严肃,比较有名的比如爱伦·坡小说中的奥基斯特·杜宾、柯南·道尔小说中的夏洛克·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赫尔克里·波洛、艾勒里·奎因小说中的艾勒里·奎因、范·达因小说中的菲格·万斯等。东方依然也有名侦探形象,比如我国的狄仁杰,以及日本三大名侦探,包括江户川乱步作品中的明智小五郎、横沟正史作品中的金田一耕助、金田一和内田康夫作品中的浅见光彦。

作为现今日本最为知名的悬疑推理作家,东野圭吾也通过加贺探案集这一系列作品创造了一个名侦探形象,那就是加贺恭一郎,在《毕业》《沉睡的森林》《恶意》《红手指》《麒麟之翼》《祈祷落幕时》等作品中大展风采,而这本《新参者》,就质量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绝对值得一读。

东野圭吾说:“我需要一个绝对安定的标尺,因此加贺恭一郎是必要的存在。加贺并非解决案件本身,而是一点点深入案件的背景;并非抓到罪犯就结束,在侦查上他把重点置于犯罪为什么发生。”诚如斯言,加贺智商与情商都十分超群,追求的并非仅仅是案结事了,更注重案件背后的原因,还原真相的同时,也试着去抚平相关人员的伤痛。读完之后,带来满满的温情与感动。

总之,我是迫不及待要继续进入加贺恭一郎的世界了。

5.《闻书抄》: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在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挫折和磨难。有时,这些不甚美好的经历是人生的炼金石,使人砥砺,愈加强化苦难的价值和意义;有时,这些经历却是阴影,每每忆及,总是牵扯出不胜心酸的芜杂心事,那是岁月也无法使之结痂的心灵伤疤。

也许有些绝对,但我总以为,农村妇女是世上最可怕的物种之一,几个人聚集在一起,便是流言蜚语的温床,传播着无中生有的谣言,杜撰着杀人诛心的故事。在初三和高一的那一年,我也成了这一群体的受害者,心中愤懑不已,却无处讲理,文明遇到野蛮,不会更加文明,只会更加野蛮。更可怕的是,父母也相信了那些故事,亲情的防线一旦失守,家庭的堡垒也随之塌陷了,我向父母提出了辍学。

高一的那个寒假,是我最难捱的一段日子。我经常独自一人,在田野中漫无目的地踟蹰,脚下的土地最踏实,空旷的田野最自由,那是我唯一的慰藉。

但我始终怀着郁悒的心情,周围没有敌人,却仿佛充满着无形的恶意。有次,我在田野中行走,看到了前方灌溉农田的水井。我走了过去,蹲坐在水井旁,看着井底浑浊不堪的井水,忽然间就有了轻生的念头,想让一切一了百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或许是沉郁的心绪累积到了极点,却没有释放的出口。

我在井旁待了很久,却始终没有跃下去。固然是不想如此失去生命,还不具有那般勇气与决绝。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不甘心,我不甘心如此寡淡无味的生存,不甘心堕入庸常无为的轮回。我想要证明自己,不是用多余的解释,而是实在的行动。

在之后的时光中,我把这段经历深深埋在心底,未曾向任何人提及。但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我曾多次回想起那个下午,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次灵魂转向,是关于何去何从的初次启蒙。我从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来,下定决心去捕捉遥远的光,去追寻远方的梦。

时至今日,我还在奔跑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却始终没有忘记出发的原点。在那个阴冷寒冬的下午,在一口凄瑟无言的石井旁,我仿佛瞬间明白了苦难的意义。我开始勇敢面对生命中的不可测,因为我明白,如果不经历些苦难,将来自传都没什么可写。

6.《番石榴飘香》:重新发现马尔克斯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化用雷蒙德·卡佛的一句经典语录,当我们在谈论马尔克斯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作为一个蜚声国际的文学大家,与马尔克斯相关的关键词最多的怕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些什么呢?而《番石榴飘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通往马尔克斯的文学国度,从中可以看见老马的成长经历与文学历程,也可以窥见老马的文学品质与心灵状态。

我们一直将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作品风格概括为魔幻现实主义,其中马尔克斯为佼佼者。但老马并不认同魔幻现实主义这一说词,本质上认为其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导向的。所谓魔幻,不过是以旁观者视角看待拉美世界光怪陆离、荒诞离奇的种种现象,但这种现象在拉美却是如此司空见惯,每天鲜活而又生猛地发生着。正如老马所说,“我要为我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

此外,老马对文学评论家颇为讨厌,并充满幽默语调而又不失辛辣口吻地嘲讽,“因为他们总是摆出一副主教大人的臭架子,冒着大放厥词的危险,承担解释《百年孤独》之谜的全部责任。他们没有想到,《百年孤独》这样一部小说,根本不是什么一本正经的作品,书中有很多给最亲密的朋友的暗号,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发现。”也难怪,吹毛求疵、搬弄是非是所谓评论家的一贯伎俩。也许,一切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电影、绘画等等是不需要评论家的,而评价家却需要精神科医生。

在这本书中,有一句对话给我留下最深印象:

——在你所认识的人里,谁是举世罕见的人物?

——我的妻子梅塞德斯。

7.《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去想想风吧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作为世界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的热门候选人,村上春树在日本国内并不是很受文学界欢迎。究其原因,或许很大一部分在于村上的作品十分西化,听爵士乐、喝威士忌、看西方文学,并没有多少与日本传统文学相传承的因素,在这点上,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等作家十分不同,也难怪会在其本国内受到质疑。即使是在我国,村上先生的作品也被著名作家阎连科称之为“苦咖啡文学”。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所偏爱的作家以及文学风格上,自然也会有百般不同,但不管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比如对于村上君的作品,我就十分喜欢,在随性淡然的语言中,掩盖不住的生动活泼;在一本正经的文字中,也有无法隐藏的诙谐幽默。

在写作小说之余,村上君很喜欢写些随笔、杂文之类的文字,这些文字既不是为了批判,也不是为了歌赞,本质上也许是一种消遣,就像跑步与马拉松一样。

《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是村上春树1980年代的随笔集。私以为,村上先生的随笔,最像其人,幽默风趣,闷骚可爱,有些地方读了让人忍俊不禁。想要尝试轻松阅读的朋友,或许此书是不错的选择。嘚嘚,这可不是推荐这本书来着。

杜鲁门·卡波特在《关上最后一扇门》中说道:“去想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这句话村上君颇为喜欢,并用在了其作品中(具体哪一本忘记了,好像是本杂文集),不少人以为这句话是村上春树说的。

我也十分喜欢这句话,尤其最近心情低郁,压力颇大,但幽默感是重要的,不能少了这个宝贵的品质。在每天黄昏田野漫步的时间,看着夕阳西下,看着小麦抽穗,默默地为自己开怀:“去想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

8.《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密涅瓦的猫头鹰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村上春树的作品有各种类型,小说、杂文、随笔、游记等等,而这本《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则是访谈录。读过了村上的那么多作品,访谈录倒还是第一次,也罢也罢,且读就是。

这本书说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并不严谨,而是川上未映子与村上合作而成。作为访谈录来说,川上未映子来提问,村上来回答,内容主要涉及到《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刺杀骑士团长》这两本书,当然也无可避免地提及《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等书。总之,谈话似乎并未设置严格框架,一切海阔天空、侃侃而谈。

至于书名的由来,黑格尔曾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比喻哲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沉思的理性。但就具体内容而言,访谈内容和哲学并未有多大关系,既没有人生的哲学思考,也没有写作的哲学感悟。关于写作固然是聊了不少,但还不到哲学的层次。

村上倒是个老实人,在访谈中没有用故作高深的姿态来回答川上未映子的问题,许多地方想不起就是想不起,就连自己小说中的要素,写了出来也坦白承认没有那么多深意,甚至自己也不理解其具体含义。嘚嘚,说是可爱的作家,怕也不会招致反对吧。

说到最喜欢的村上春树的小说,还是《国境以南太阳以西》,那种读来朦朦胧胧的感觉,也是极为少有的阅读体验。说来,也该找时间重读一次了。

9.《民族主义》:文学与政治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说句玩笑话,有很多人,表面上是诗人,骨子里却是政论家。以前只知道弥尔顿有《失乐园》,后来知道还有《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以前只知道泰戈尔有《飞鸟集》.《新月集》,现在知道还有《民族主义》。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每个文学家绕不过去的话题。是坦然面对,并积极参与其中,还是避而远之,将文学与政治抽离,前者如鲁迅、阿契贝,后者如梁实秋、村上春树,其实两者并无道德伦理的差别与文学精神的是非,每人选择不同,于我而言,都表示尊重和理解。

《民族主义》主要包括三篇泰戈尔的演讲,主要讨论了何为民族主义以及日本、印度的民族主义。虽未必都赞同,但也不乏有真知灼见。以印度种族制度为例,讽刺的是,100年前泰戈尔就对这个问题有鞭辟入里的论述,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然无解,哀之叹之,不胜感慨:

“印度在它的种姓制度中承认差别,但是不承认作为生命规律的变异。在试图避免冲突时,它建立了固定的壁垒作为界线,从而给它的许多种族带来和平和秩序的消极利益,而不是发展和运动的积极机会。它承认产生差别的自然,但是忽视为了无穷变更和组合的世界竞赛而利用这种差别。它认真对待各种生命,但是损害不断运动的生命。所以生命脱离了它的社会制度,它隆重崇拜的是它所制造的分成无数间隔的大牢笼。”

“在它力图避免行业之间的利害冲突时,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它将不同的行业和职业与不同的种姓联系起来。这可以永远避免由竞争引起无休止的妒忌和仇恨,这种竞争滋生残忍,并且造成充满谎言和欺诈的气氛。印度在这方面也十分强调遗传的规律,而忽视变异的规律,因而逐渐使艺术降低为手艺,使天才降低为技术。”

10.《王者》:失手的伊坂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作为当今日本悬疑推理小说的两座高峰,伊坂幸太郎与东野圭吾相比,无论是内容特点,还是文字风格,都有很大不同。伊坂幸太郎像春日和风,温暖可爱,不乏炙热与真诚,在推理中注入温馨的元素;东野圭吾像秋日暖阳,温情固然有,却多了几分孤独与绝望,已然蕴含了寒冬的冷彻与冰凉。

若问更喜欢哪位作家,对我来说则是一个“先救谁”的两难困境,实在无法做出回答。我不时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穿梭,像是在季节中游览,如今是春天,正是读伊坂幸太郎的好时节。

伊坂幸太郎的书也读了不少,老实讲,《王者》大概是最不喜欢的一部作品了。小说讲了一个天才的成长故事,却仿佛失去了明显的靶向,情节走向不知所往,人称变换蹩脚凌乱,有不少毫不相干的情节像是多余的枝杈,让人不知所云。此外,阅读此书还是需要一定门槛的,书中涉及不少棒球术语和基本知识,若对棒球一窍不通,那么最好还是放下此书。

尽管如此,伊坂还是在《王者》中作了一番尝试,借鉴了莎士比亚的一些要素,试图讲述一个现代版麦克白的故事,只是这种尝试并不成功。

即使是山田王求,也有失手的时候,所以,对了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我永远饱含期待。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早已将《杀手界》《疾风号》《恐妻家》《潜水艇》加入购物车,迫不及待要一读为快了。

11.《云边有个小卖部》:感动自己,恶心别人

2020年4月读书小结:你那边天气如何

2016年底去看《摆渡人》,本来期望值很高的一部电影,看完之后大跌眼镜。内心难免会感到困惑,即使导演张嘉佳发挥不了任何正面作用,只要不拖后腿就行,有梁朝伟、金城武如此优秀的演员,并且有王家卫监制加持,“王者”的组合却交出了连“青铜”都算不上的烂片,实在是匪夷所思。

2017年10月份闲来无事,抓起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来看,想着只为消遣,这种快餐书再适合不过。看完之后,准确地说是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被狠狠地恶心到了,也明白了《摆渡人》为何会那么烂,原来从根子上已经烂掉了。

本着“自己买的书,就算再烂也要看完”这种受虐式的强迫症驱使下,我又看了《云边有个小卖部》。于是,不长记性的我又被恶心了一次。

与张嘉佳的上部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样,《云边有个小卖部》无疑又是一块裹脚布,又臭又长,简直不堪入目。其一,张嘉佳继续发挥其拿手好戏,这本书矫揉造作,强行煽情,就如书中所说,“这世上大部分抒情,都会被认作无病呻吟”,这本书通篇都在装模作样,无病呻吟,看似自我感动,实则恶心了别人,让人膈应不已。其二,内容假大空,小说不仅有多处基本常识错误以及前后矛盾之处,还丝毫不顾生活逻辑与生命体验,用幻想代替想象。可以看出作者没有多少写作天分,却故作高深,勉强挤出深沉的姿态,这一反差,使得小说蹩脚局促,读起来聱牙诘曲,味同嚼蜡。其三,这部小说的走红,无疑也是一个信号传递,反映了大众文学趣味的媚俗与审丑倾向,才会给这样一位所谓的“作家”粉墨登场的机会。

一坨屎如果是在马桶里,那是“适得其所”,无可厚非,但要是放在大街上,那当然是“人人喊打”。《云边有个小卖部》就是这样一坨屎,所以我要发出我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