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消费扶贫带火西山土黑猪肉

宝鸡市陈仓区西山地区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涵盖了全区80%的贫困人口,受地理条件限制,当地群众生产的农特产品由于销路不畅,一直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加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品滞销、务工受阻等问题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新的挑战。为了破除疫情影响,同时打破传统线下批发零售“耗时耗力还卖不上好价钱”的现实问题,着力解决扶贫产品销售渠道窄、储存难度大等问题,真正将贫困群众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陈仓区于3月13日全面开启消费扶贫展销活动,并于每周五下午在区政府北广场定期举行,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在各大纸媒、网络等载体的宣传报道下,大大提高了西山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了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陈仓区:消费扶贫带火西山土黑猪肉

展销会上人头攒动,黑木耳、花椒、核桃、土蜂蜜、黑猪肉等扶贫农特产品不断“吸粉”。其中最让其他商家“眼红”的就是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的拓石镇展销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带货王”张小彦,除了是宝鸡市陈仓区腾升合作社的理事长,还有“致富标兵”“返乡创业带头人”“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度宝鸡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身份。多年来主要从事土黑猪、土鸡、山羊、肉牛的养殖与销售,脱贫攻坚开始后,积极响应政策号召,2016年为拓石镇西沟村、东沟村、胡店村21户贫困户免费发放土黑猪苗63头,带动贫困人口80余人增收;2017年以来,合作社采取为贫困户代养土黑猪,年底分红的模式,使贫困户零风险坐地当股东,累计带动373户贫困户增收。

张小彦主要用玉米、糠、麸皮、豆粕、瓜果菜叶等饲养土黑猪,不添加任何药剂,每天山坡放养8小时以上,养殖的土黑猪肌肉脂肪含量高,肉质鲜美不油腻,营养丰富,含淀粉酶是其他肉质的2-30倍,不饱和脂肪酸和抗自由基成份以及18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均高于其它猪肉。因肉质品质好、价位理想,土黑猪肉在每周五的展销会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回头客”,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将300余斤的黑猪肉售罄,日销售额突破万元。

陈仓区:消费扶贫带火西山土黑猪肉

陈仓区:消费扶贫带火西山土黑猪肉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回头客”们的广泛宣传下,张小彦注册的方山原牌土黑猪肉不仅出村进了城,还迎来了不少宝鸡市、西安市有意有长期合作的“新客户”,其中西安七号茶馆在上周展销会上购买近200斤猪肉后,便与张小彦签订了长期订购合同;一个西安的顾客在一次性购买110斤黑猪肉后表示猪肉品质非常好,定于近期签订长期订购合同。

为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探索农特产品产、供、销“一站式”发展模式,带动扶贫产品可持续销售,为贫困户带来源源不断的稳定增收,张小彦与西安翻译学院签订产品订购合同,2天配送一次,每次1000余斤,销售额突破3.5万元。同时和多家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通过电商平台将方山原农家黑猪肉销往全国,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良好格局。

陈仓区:消费扶贫带火西山土黑猪肉

陈仓区:消费扶贫带火西山土黑猪肉

面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张小彦在多次考察市场后,决定延伸猪肉熟食加工产业链,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引进西山老师傅传统精致手艺,科学精选秦岭多种柏树木材熏烤,融合多种香味,采用新工艺打造安全、健康、美味的农家臊子和熏制腊肉,在展销会上深受大众喜爱,日均销售500余盒,销售额突破5000元。在陈仓区消费扶贫的助推下,西山农特产品“产-供-销”模式日渐向好,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编辑 文婷 怡冬

审核 文婷

来源 宝鸡市陈仓区扶贫办 宝鸡经济广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