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1922年,一件隐匿多时的国宝突然惊现湖南漆家河的泥地里,面世不久,这件国宝就身首异处,被不同人分别占有,从此阴差阳错两分离,各自飘零惨兮兮!直到1989年,中国学者马承源与此件国宝的器身在日本不期而遇,此后,历经艰辛,这件国宝终于回归祖国,头身相聚。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商皿方罍(léi),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它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方罍之王”。

自出土后不久,皿方罍就“身首异处”。自1956年以来,皿方罍器盖就一直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那么它的器身在哪里呢?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这一直是个谜。直到30年前,中国青铜器权威专家马承源先生造访日本,才在偶然间发现了它。

这件皿方罍为何会流失到日本,还要从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渊源谈起。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日本列岛地处中国东部的海洋上,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缘故,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颇深。二战期间,日军侵略中国,无数中国国宝被日本人掠夺,藏于日本官方或者民间,这个数量恐怕以几百万计数。

改革开放后,中日民间交往频繁,中日文博界之间也经常举办交流会。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日本收藏界的情况,许多中国考古界的老专家不顾年事已高,经常来往于两国间进行文化互动,为推动国宝回归尽一份薄力。

中国青铜器权威专家马承源就是这样一位令国人尊敬的长者。他有着“中国青铜文物鉴定第一人”的美誉。他的专著《中国青铜器研究》、《中国青铜器》都开创了全新的中国青铜器分期体系,在世界青铜器研究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在行内,一件青铜器物的价值和真伪如果用“马承源来看过了……”这句话做开头或者结尾,那么,这件器物的身份就会呈现天壤之别。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马承源先生

马承源,曾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他对上海文博界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众所周知,上海并非出土青铜器之地,但马承源却凭借着一双慧眼和收纳天下的气度,为上海博物馆收集了数以万计的珍贵青铜器文物。上海博物馆获得国内文物库藏“半壁江山”和青铜器藏品“世界第一”的美名,是和马承源分不开的。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傲视天下、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上博新馆和博物馆里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

1992年,日本东京举办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年过六旬的马承源先生会后礼貌地谢绝了记者采访,悄悄乘车离开。他这次要拜访东京新田商事株式会社负责人,同时也是著名青铜器收藏家的新田栋一先生。

新田栋一,出生在中国台湾,二战后移居日本,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他能说一口地道的闽南话和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有些生活习惯还保留着闽南习俗。在台湾的时候,他就对中国古玩格外喜爱,尤其是对青铜器青睐有加,一有机会接触到好的中国青铜器,他必定会想方设法得到,即使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在他看来,那不仅仅是个人的痴迷,更是自己研究中国文化的一种动力来源。

一走进新田栋一的家,马承源内心就忍不住哀叹昔日国力的羸弱,只见众多的中国国宝赫然陈列在室内,让人心痛。两个人边看藏品边点评,互相交换着意见。突然,马承源的目光里闪过一尊披拂着阳光的青铜方罍。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方罍身

“哎呦!这个有来头!”马承源心中深感震惊,他径直走到方罍的展柜前。新田大为不解,连忙亦步亦趋跟着马承源。

这件方罍高半米有余,肩前后有兽首衔环,肩两侧及腹下一侧共有三只兽首耳,从肩至足共有八道钩形扉棱,所饰纹饰以兽面纹和夔龙纹为主,通体花纹都有细腻的雷纹衬地,十分精致。马承源仔细查看,只见器身内壁还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器身表面呈金褐色,在岛国煦暖的阳光照射下闪映出斑斓的光泽,透出一股悠远、神秘、哀叹的凝重气息,铜铸的身躯却又蕴含着一种不可撼动的威严与霸气,彷佛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在回味昔日的辉煌。

“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啊!”仔细查看了十多分钟,马承源心里已知晓了这个器物的真实身份。他清楚地记得,早些年在湖南省博物馆考察时,他在那见过一个皿天全方罍的器盖,纹饰和眼前的这件器物极为相似,且铭文也几乎一样。可是自从国宝皿天全方罍被人发现后,方罍器身就被一个古董商人强行买走,最后下落不明,只留下这个器盖。

​与同类的罍相比,皿天全方罍是目前发现尺寸最大的一尊,因而一直被视作“方罍之王”。被视为“王”的皿方罍,一直身首两异,并因此成为中国文博界的隐痛之事!如今眼前这个没有盖的皿方罍无疑就是在中国失踪了67年之久的皿天全方罍器身!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新田的视线随着马承源的目光也停留在皿方罍上,面对这个器物新田已经烂熟于心,他对皿天全方罍的研究成果自信并不少于马承源。两个人站在皿天全方罍前,各怀心事,一时间,房间里静悄悄的,时间彷佛停止了……

过了很久,新田忍不住问道:“马先生,你怎么看?这方罍有什么奇怪之处吗?”

马承源面无表情地说:“新田先生,您是怎样收藏到这个皿天全方罍的?”

新田微微一笑,拉着马承源坐下,有些炫耀地说:“这个皿天全方罍啊,是几年前我从一名英国人手中买来的,当时可是花了50万美金呐!那个英国人开始并不愿意出手,因为他的孩子并不喜欢这些老古董,他担心自己死后没人能继承他的收藏,加上我一次次相求终于打动了他。不过,据我的研究,它真正的价值远高于我所花费的,我相信即便在中国,也找不到和我这尊皿天全方罍能媲美的同类器物。您看它多精美、多有气势!每次见到它,我的心都会砰砰直跳……”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方罍身侧面图

马承源一遍遍地打量着方罍器身,略有激动地说:“新田先生,您不要否认,这尊皿天全方罍就是中国的国宝,只不过飘零至此而已,可惜了这稀世宝物啊,竟然一分为二,无论对我的国家,还是对你这样的收藏者,都是一种遗憾……新田先生,您可知道,这件皿天全方罍的盖子正在它的发现地苦苦等待器身的归来!”就如每一次在国外看到自己国家的文物时一样,他的心,掠过针刺般的痛感,而这次,痛感更强烈。

“你说什么?它的盖子还存在?在哪里?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方罍盖子还在人间,这个就是断臂的维纳斯——缺盖之物更美!”当时,新田购买皿天全方罍的时候,英国人没有提及过原器有盖的事。但是据新田研究,此物应该有盖,为此他还曾四处找寻过盖子,以补其无盖之憾,并曾在英国购得一春秋时代的方形器盖,但盖的大小、纹饰、颜色均与原罍身相比太逊色,只得作罢。后来就以断臂的维纳斯安慰自己,说这样的缺憾也是一种美。

马承源笑了:“新田先生,您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破镜重圆的喜悦,感受不到失而复得的幸福;中国的许多国宝流失在海外,是一种悲哀,也是我等普通中国人的难言之痛。如果我的判断准确的话,它应该和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里的方罍盖是一套的,都是中国至高无上的国宝。如果方罍盖和方罍器能合二为一,一定是精美绝伦,震古撼今了。”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方罍盖

新田深知那段清末以来的中国历史,他也知道中国人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他是个聪明人,绕过了这个沉重的话题,他端坐着对马承源说:“马先生,如果我刚才的言语对您有冒犯,请原谅!我个人是十分喜爱中国的,也十分敬重所有和您一样的中国人。”

马承源一拱手,起身告辞。回到住处,马承源情绪起伏,情浓难抑,他久久不能入睡。次日他飞回上海,一进家门,就拿起电话,将皿天全方罍器身收藏在日本新田家的事告知了他的好友、湖南省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熊传薪。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湖南省博物馆

熊传薪知道马承源的本事,他看过的东西绝不会有疑。放下电话,熊传薪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馆长办公室。

皿方罍流失之谜(一):失踪了67年的皿天罍“器身”在日本被发现

高至喜工作照(右一)

“皿天全方罍!皿天全方罍器身啊!就在日本,老马昨天亲眼见到的,好端端地在一个日本人手里呢!”熊传薪向高至喜说出了这个天大的消息。

“皿天全方罍?哪个老马说的?是马承源吗?”高至喜一下子握住了熊传薪的手腕。

“中国有几个老马?当然是马承源了!”熊传薪嚷嚷道。

“好!好啊!真是好消息啊!”高至喜松开熊传薪的手腕自言自语着。消息迅速被门口闻讯赶来的工作人员传开,湖南省博物馆像炸开了锅,上上下下兴奋异常。

高至喜立即召集馆内骨干人员,商议下一步行动方案,力争促成皿天全方罍回归。

与此同时,远在日本的新田也坐不住了。他不曾想到,自己奉为至宝的皿天全方罍却还有器盖在人间,能让它们重新聚首,也算功德圆满的大事了。他开始谋划中国之行,家人也为他订了机票。一切就绪,只待东风了。

如今,它终于再次回归世人面前,等待它的将会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