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練拳,怎樣找著爭力爆發的那個點?

要把渾元抱球樁渾身上下的爭力,無一遺漏的清晰表達出來,很難!

這裡只講一個道理,攝取站樁打拳的一個局部點,來試圖與同好分享。

我在網上看很多大成拳發力的視頻,爭力形式如軀幹與手之間、兩腳或兩手之間等等,在發力的一剎那,互相反方向運動的軌跡很大,很明顯,好像爭力的形式越大越有功夫似的。

其實不是這樣的,反向動作一大,力反而越弱。

我們撕一張牛皮紙,不就是快撕開的時候,力氣最大嗎?撕開後力氣就不大了。

真正的爭力是無形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拳頭著敵的剎那間,力量必須是互相排斥,好多人的發力是推力,就是因為拳頭已經碰到目標了,慣性力仍然保持向前。

拳鋒也就是指關節根處在發力的爆發瞬間,要有向後的抽勁;但是身體巨大的向前湧動力與拳鋒的回抽,形成一股合勁,正反合一瞬間作用到敵人身上,此即矛盾發力的辯證統一。

站樁,要把這種力練出來。

千萬不要理解成拳頭一碰目標,沒什麼勁就表現出向回抽的明顯動作,那就可笑了。

也不要拳頭已經打到目標了,力量沒有互斥,繼續前推,這樣也錯了,勁兒容易憋在自己身上或胳膊上。

爭力在無形的時候,力量最大,一出外形是力量漸消的過程。

我們練的、關注的,是對方感到金屬般的爭力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