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訪談嘉賓:

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 王松平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1

西藏旅遊的芳華40年

孫小榮: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也是中國旅遊業改革開放40年,政界和學界都在以各種方式來紀念、回顧和展望。4月份的時候,《旅遊學刊》在北京舉辦了“中國旅遊:四十年,再出發”專題研討會。據我瞭解,西藏是較早以“那年芳華·西藏旅遊人的40年”為主題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的省區。座談會的時候,到會的嘉賓都說這個主題很好,您如何解讀這個主題?

王松平:這個主題策劃確實很有深意,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讀:一個是西藏旅遊的芳華。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過40年的發展,可以說西藏旅遊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產業發展的規模、品質、形象等快速提升,西藏旅遊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顯著增強,為建設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打下了堅實基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西藏、走進西藏、瞭解西藏、宣傳西藏,西藏旅遊業發展正迎來新時代黃金期。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第二層意思是為了致敬40年來為西藏旅遊做出貢獻的旅遊人。他們很多人可以說是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白手起家,投身西藏旅遊,發展西藏旅遊。一個人40歲之前,我們可以稱為芳華年紀,西藏旅遊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西藏旅遊發展。這裡麵包括西藏本地旅遊人的辛苦努力,全國援藏幹部的無私幫扶,尤其是千千萬萬的旅遊消費者,都給西藏旅遊的發展帶來了強大動力。這次參會的代表包括三代西藏旅遊人,可以說是三代同堂,薪火傳承。

第三個層面,我們更應該致敬大時代,致敬改革開放。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旅遊業發展就無從談起,尤其是像西藏這樣的邊疆地區,坐擁大好的旅遊資源,很有可能還是與世隔絕,與窮相伴,正是改革開放的持續推動和深化,讓旅遊業有了快速的發展,帶動了西藏與世界的交流與融合,促進了西藏旅遊資源的轉化,從而推動社會、經濟、文化、民生等各方面都發生鉅變。所以,這個主題以回顧西藏旅遊40年來取得的成績,根本目的是致敬西藏旅遊人,致敬改革開放帶來的大時代機遇,或者發展紅利。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孫小榮:所以這次活動專門邀請了已經離休的老一輩旅遊人和援藏幹部代表參加,一是向他們表達敬意,二是請他們來看看西藏旅遊的最新發展成果。

王松平:這是我們舉辦這次活動的初衷之一,也是我們把活動落地在林芝的原因。我想起改革開放30週年,也就是2008年的時候,當時我分管市場監管,我們也召集了一批老幹部一起聊了聊,拍了張照片,一起唱了一首歌,算是紀念。今年我們召開座談會和考察觀摩,之所以放在林芝,就是因為

林芝是西藏旅遊發展40年來的一個縮影,也是西藏旅遊的精華所在。尤其是在廣東省無私的援建下,我們不僅建成了青藏高原首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魯朗小鎮,而且推動整個林芝市旅遊發展有了整體的質變。

現在發展好了,我們不能忘記老一輩旅遊人、援藏幹部的付出。所以,請他們來故地重遊,看看他們曾經奮鬥過的地方,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這種鉅變,旅遊業轉型升級後的新業態、新氣象。正如我們的老幹部旺堆老先生感慨的那樣,自己幹了一輩子旅遊工作,從來沒有住過這麼好的酒店,也從來沒有想過西藏會有魯朗這樣高品質的旅遊項目。像這樣發自內心的感慨或者感動,是對當下西藏旅遊發展成就的肯定,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鼓勵和鞭策。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

林芝:能成為世界級旅遊城市

孫小榮:林芝確實是西藏旅遊版圖中一個樣板,由於海拔較低,高反不是很強烈,資源構成相對豐富,加上又是318國道必經城市,林芝是很多人進藏實現西藏旅遊夢的首選。我第一次進藏也是到林芝,近三年來過五六次,每次來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變化,尤其是旅遊接待和服務能力層面,都有了本質的轉變。

王松平:林芝能成為世界級旅遊城市,首先它有世界級的旅遊符號,一個是有“西藏眾山之父”之稱的南迦巴瓦峰,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今年剛好是世界地理大發現認證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最大峽谷”20週年,5月份我們也做了一個紀念活動。奇怪的是這個活動在國內反響不大,在國外輿論關注反而高一些,這也說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國際影響力和關注度是比較高的,這也是林芝具備世界級旅遊城市發展潛力的一個例證。

其實林芝有很多獨一無二的資源大家都不太熟悉。舉個例子,在其他地方,當海拔達到3000米至4000米的高度,山上基本是長不了森林樹木的,大部分都是高山草甸,但是林芝的山上生長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所以林芝也被稱為高海拔的“綠色腹地”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一帶四千多米的山峰,生長著蒼老挺拔的雪松,由於常年被風雪吹壓,它們的樹枝都是一邊倒,中國國家地理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一個奇特的現象,證實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高寒植被生長帶,是大自然天造地設、鬼斧神工造就的奇景。

再比如318國道,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中國景觀大道,《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對它的發現和推廣功不可沒。這是一條跨區域的線路,還有茶馬古道和香格里拉大旅遊區、旅遊線,西藏都是核心區。現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要整合推廣,對於西藏旅遊來說是很好的機遇,我們也做好積極的響應,推動西藏旅遊更加開放,實現聯動融合發展。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3

唐竺古道:自然奇景與人文秘境

孫小榮:除了318國道和茶馬古道,唐竺古道也是西藏重點打造和推廣的一條核心線路。

王松平:這是我想重點說的一條線路。大家都知道唐蕃古道,但是在很多人的意識中,認為唐蕃古道就是文成公主從西安嫁到拉薩的這段送親、迎親路程,這是大家都熟知的歷史。而實際上,有一條更遠的古道,叫“唐竺古道”,是從西安到古印度地區,但它也不是我們從文學作品中瞭解的唐僧取經開拓的道路。

唐竺古道由三段古道組成,第一段就是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從唐都長安到拉薩這一段,叫“唐蕃古道”;第二段是公元8世紀,蓮花生大師從印度加德滿都啟程,橫穿喜馬拉雅山的“天賜之路”入藏,在拉薩設壇傳教,這段叫做“蕃尼古道”;第三段

是在公元658年,外交家王玄策奉詔第三次出使天竺,一直走到今天的新德里,從加德滿都到新德里這段叫做“尼竺古道”。從此,唐蕃古道、蕃尼古道、尼竺古道全部貫通,形成“唐竺古道”,成為中印交流的重要通道。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唐竺古道”是一條有著豐富文化遺產遺存的旅遊帶,沿途有神山、聖湖、古堡、寺廟、冰川、峽谷、草原等自然人文秘境,這裡記錄著歷史上唐朝與南亞交往的歷史,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2000年的時候,我就寫過一篇關於三段古道聯合打造的文章,這些年也一直在推動。這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國家層面已開始規劃建設中尼鐵路,這樣就能把古今連接起來,打造一條自然奇景和人文秘境融合的旅遊帶,意義重大。去年,我們又開始重點推動唐竺古道的建設和推廣,也在支持拍攝一部電視劇,叫《大唐御史》。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4

“野奢”定製:優質旅遊發展重點

孫小榮:在“全域旅遊”、“優質旅遊”的理念下,您如何理解西藏旅遊未來的發展?

王松平:2010年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給拉薩和林芝兩座城市確立了新定位,拉薩是國際文化旅遊區,林芝是國際生態旅遊區,兩個區都是“國際”定位。從2010年確立發展定位到現在8年時間,我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比如拉薩,一直在開展文化創新工程,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文化創客產業基地,目標是把中華文化特徵、西藏文化元素和現代符號融合,積極推進雅礱文化、象雄文化、茶馬古道、唐竺古道、藏羌彝文化走廊等文化項目建設,建設與旅遊線路相結合的文化走廊,通過創意創新,將傳統文化優勢與現代文化創意融合,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旅遊文化創意產業鏈條,以文化賦能促進優質發展,構建青藏高原唯一的國際文化旅遊區。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去年,林芝的巴松措景區升格為西藏第一個自然類的國家5A景區;今年年初,魯朗小鎮正式成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這也是青藏高原唯一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過去我們想都不敢想,因為一想到度假,大家意識中總是會想到藍色海洋、金色沙灘的沿海地區,才能是國家旅遊度假區,但是現在我們高寒地帶的西藏,有了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我們已經創造出了很好的發展基礎,未來要更進一步培育世界頂級的文化品牌和旅遊品牌,西藏擁有世界頂級的資源優勢,理所當然要有世界頂級的品牌。按照中央提出的“優質發展”要求,我們旅遊行業也確立了優質旅遊的發展路徑,國務院也出臺了《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未來西藏旅遊的創新發展路徑就是“打好特色牌、走好高端路、扶好精品點、唱好全域戲”,我們簡稱“四好要求”,這也是自治區政府給西藏旅遊確立的發展導向和路徑。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優質旅遊怎麼發展?我們提出了一個“奢野”理念。西藏是 “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千山之巔、萬川之源,甚至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等河流的源頭,都在西藏,再加上青藏高原七大山脈,造就了西藏獨一無二、不可比擬的奢野旅遊資源。所以,“奢野”定製將成為西藏優質旅遊的重點發展方向,也只有將西藏打造成全球奢野產品聚集區,才不辜負西藏美好的山水資源。目前,我們已經研發推出了七條奢野旅遊線路,從市場反應來看,很受歡迎。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5

新起點:主打生態牌,唱好旅遊戲

孫小榮:野是原生,奢是享受,這個概念非常好。雖然說西藏的交通網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對而言,出行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還是很高的,川藏高鐵開通以後可能會更好一些。

王松平:川藏高鐵全線開通預計是2026年,但是拉薩到林芝段目前路基主體工程完成,預計到2020年開通,按照規劃只是時速160公里的動車,這個也很了不起。高鐵是中國了不起的創造,正在引領世界交通和旅遊的潮流,不能把西藏撇在後面。高鐵旅遊發展前景非常好,川藏高鐵開通以後,將方便更多的遊客來領略西藏旅遊之美。不說別的,就318國道,現在是自駕遊的黃金線路,未來高鐵開通以後,這條線還會是中國最美的高鐵旅遊線路。

就墨脫這個地方,沿著雅魯藏布江畔,在一百多公里的地域分佈著所有自然植被生態景觀帶。更不用說

從海拔不到100米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到海拔8844米的珠峰的垂直景觀分佈,峰迴路轉,移步換景,處處都是風景。西藏旅遊資源的分佈太豐富也太集中,世界別的地方找不到同類型的資源。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從遊客規模來看,2002年,西藏旅遊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2005年突破2000萬人次;2017年,我們接待遊客2560多萬人次,今年按照自治區政府確立的目標,全年要實現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336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突破400億元,也就是說,今年接待總人數要增加800萬人次以上。

我們旅遊業擔當的使命還是非常艱鉅的,尤其是後四年,我們每年要增加1000萬人次遊客量,到2022年要達到7000萬人次,這些目標都寫進了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西藏旅遊現在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也到了轉型升級,邁向優質發展的新起點和新階段。

走過40年,再踏新徵程,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孫小榮:接待人數規模,直接反應了一個旅遊目的地發展水平。但西藏是生態脆弱區,旅遊業該如何平衡數量和質量的關係?

王松平:西藏作為“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我們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一直秉承綠色發展,始終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到旅遊產業規劃、開發、管理、服務全過程。通過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執行資源規劃和項目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大力推進旅遊行業節能減排,積極開展“綠色認證”、“綠色監管”,開展遊客生態環保教育,積極倡導可持續旅遊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旅遊生態發展新格局更加深入人心。

在今後的旅遊業發展中,我們還是主打生態牌,因為生態是西藏的家底兒,包括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我們一是要牢牢把住生態保護的底線,而且要持續修復、優化生態環境;二是要緊緊抓住發展的機遇,實現“造血式”發展,以旅遊業帶動打贏西藏的扶貧攻堅戰。

我們也不求在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上跟別的省份攀比,立足於自治區實際情況和市場條件,確立階段性發展目標,是對我們的一種倒逼和激勵。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更需要以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耐心和耐力,一點點尋求突破,把西藏打造成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我們也相信,西藏的未來一定是一個具有豐富多彩體驗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本文作者: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 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碩士導師 孫小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