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国人,不懂中国法规”,能作为粗鲁的遮羞布么?

2019年7月9日,福建福州,一名骑着电动车的外籍男子因违规载一女伴,在路口被交警拦下,他竟数次推搡交警,暴力抗法,引起现场民众的强烈愤慨,自发上前将男子围住阻止其离开,并声援民警,10分钟后,增援警察赶到才将其制服。

“我是外国人,不懂中国法规”,能作为粗鲁的遮羞布么?

怒吼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我是外国人,不懂中国法规”,能作为粗鲁的遮羞布么?

2019年7月10日,福州公安发布情况通报:该男子是福州某大学国际留学生,警方已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经批评教育后,其已被学院带回。

“我是外国人,不懂中国法规”,能作为粗鲁的遮羞布么?

该男子的粗暴行为在网络上引起激烈批评,同时,网友还普遍质疑“批评教育”的处罚太轻。

执法机关应充分理解人民群众的情绪。外国学生身份不应是“法外开恩”的理由,外国人身份更不是护身符。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今天,尤其应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切不可按照“外交无小事”来处理全部涉外事件,或将此解读为中国要特别优待外国人,让外国人享有特权等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外交无小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据说,这是在1949年11月8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对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的谆谆嘱托,要他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旧中国积弱积贫,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需要在全世界争取形成统一战线,而新中国的外交干部绝大部分并无经验,“外交无小事”是必要的准绳。

然而常年累月下来,“外交无小事”不仅从过去的特殊岁月传承至今,还从外交系统溢出,各行各业只要是有与外方打交道的场合,负责人往往会对下面的人来上这么一句。

狭义的“外交”原则,被放大到广义的所有“对外交往”上。

你有没有见过,办事的人因为“外交无小事”,对各种并不重要的细节反复推敲,改来改去?

你有没有听说过,要押金要不回来,假扮外国人写封邮件,瞬间就搞定了?

因为“外交无小事”被滥用,以至于有些人已经对这句话满腹牢骚。

这些言论是周总理在谈如何同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外交工作时所说的,大体意思是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打交道其实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好像军队打仗一样,必须加倍谨慎,否则就要打败仗。为了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在这篇文章当中还专门举了解放前和马歇尔交往的例子,强调和马歇尔那时候的交往属于“游击战”,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同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则近似于“正规战”:

同样在这个讲话当中,周恩来总理还特别强调了,在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外交的时候除了要仔细和谨慎,另一方面也不能被动和怯懦,而应该像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决不能像晚清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一样“跪倒在地上办外交”,也不能像旧中国给外国人治外法权那样再继续让外国人保留特权:

事实上,清政府近代早期对外交往当中给予西方帝国主义开租界等部分特权,除了应侵略者的要求之外,也有一方面是自身粗枝大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才把租界的管理权让给了外国人。因此,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工作要加倍谨慎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享有特权,恰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尤其是外交事项的高度专业化的发展,一方面,中国对待外国人需要转换思维,应严格秉持“国民待遇”原则,另一方面,应注重外交的职业性,以专业手法来处理中国所面临的诸多外交挑战。这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