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富豪避稅指南:普通人才做選擇,有錢人名聲和金錢二者都要

◎本文作者 | Jay Huang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講的是頂級富豪們的那些花式避稅大招。

雖然這篇文章針對的對象主要是美國的超級富豪,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讀完以後,還是很受啟發的。

結合當年在稅務機關對高淨值人士進行稅務稽查的一些實際案例,筆者今天打算給讀者揭秘這些花式避稅大招。

有需要的讀者可以自己琢磨琢磨,暫時沒有需要的也可以看看圖個樂子。

1、設立慈善信託基金

眾所周知,美國的權貴名流,超級富豪都喜歡搞慈善活動。他們慷慨捐贈,捐款金額往往動輒就是幾十億美元。

以自己或者自己家族的名義搞慈善基金已經成為幾乎所有美國富豪的標配動作,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蓋茨基金,克林頓基金等等。

很多不明就裡的普通人,特別是中國的普通民眾,往往據此發出感慨,得出結論:看看人家美國富人這覺悟,自己富裕了,不吃獨食,不忘回饋社會,先富帶後富,這思想境界哪裡是中國富人可以望其項背的。

但事實真相哪有這麼簡單哦。馬克思早就說過資本的唯一目的是追求資本增值,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資本家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而且和中國傳統上倡導的集體主義不同,美國更強調個人主義,美國的資本家行事更為乖張和不羈,他們也較少受到政府的制約,因為本質上政府就是他們家開的。

美國人的普遍主流價值觀是個人利益高於一切,包括國家利益。普通民眾都是這樣,更何況這些富豪名流呢?

所以你沒有猜錯,這些所謂的慈善基金背後都是有大貓膩的。這個貓膩就是:

避稅!

這個才是慈善基金的主要目的。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有遺產稅的,而且徵收比例不算低,可以高達50%以上,這個無論是生前贈予還是死後繼承都是需要徵稅的。

即使美國政府一再提高遺產稅的免稅額度,但對那些大富豪來說,這些稅收改革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如何合法的規避高昂的遺產稅才是這些大富豪最關注的問題。

慈善基金就是為這個目標量身定做的。

按照美國稅法規定,慈善捐款無需徵收任何稅費,但條件是每年需要把這些捐款的5%用於慈善事業。

所以美國富豪的常規做法是,自己設立一個慈善基金,然後讓自己的子女掌控該基金,接著自己向這個基金做大筆的捐款。

基金會收到捐款後,只需要把其中的5%用於慈善目的,剩下的95%就可以用來投資增值了。

由於頂著慈善的名頭,這些投資收益是不用納稅的,更大的優勢是基金還無需向外界公佈捐款的具體運作明細,這個和很多非盈利組織的套路是一樣的。

雖然理論上講,捐款進了慈善基金,這筆錢就不再是富豪自己的個人財產了,但信託基金的好處就是“控制但不佔有”,只要由自己的子女控制住這個慈善基金,那麼這筆錢的支配權和控制權就能牢牢掌握在家族手裡,這不就夠了嗎?

所以你看,慈善基金不僅能讓富豪們合法避稅,還能給他們搏個好名聲,真是一舉兩得。

不明內情的以為是樂善好施,瞭解真相的才知道是鱷魚的眼淚。

2、在避稅島註冊離岸公司

在美國版圖的南部有一片美麗的海域,叫做加勒比海。加勒比海上散落著很多環境優美,溫度適宜的美麗島國,這些島國是美國人最喜愛的度假勝地。

除了旅遊業收入外,這些島國的GDP中還有一大塊灰色收入,比如賣護照的聖基茨和尼維斯,比如充當避稅天堂的巴哈馬,開曼群島,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和巴巴多斯等等。

這些獨有技能讓這些島國成為世界富豪,特別是美國富豪眼裡的香饃饃。

比如富豪們最喜愛的開曼群島,總人口不到6萬,但卻有超過8萬5千個公司在那裡註冊。

富豪們的口號就是:哪裡稅少,我們就去哪裡註冊公司。

類似於加勒比海對美國富豪,歐洲富豪的加勒比海地區就是地中海。

和加勒比海一樣,地中海海域也散落著很多集度假,賣護照和避稅天堂功能於一身的島國,比較著名的有馬耳他,塞浦路斯,直布羅陀等等。

所以我們不妨來開個腦洞,隨著中國崛起,中國富豪人數越來越多,未來東南亞海域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加勒比海和地中海?

那裡會不會出現一大批亞洲版的開曼群島和馬耳他呢?

如果有北美投資、房產移民理財、稅務等問題,可私信諮詢聯繫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