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與電影、劇集的發展歷程不同,國內大型綜藝節目的發展過程迅速而澎湃。當年《中國好聲音》一炮而紅後,國產綜藝進入工業化時代。這種變化首先帶來的是體量的擴張,成本過億的項目不再新鮮。最瘋狂的那兩年,平臺的S+級項目往往兩億打底。招商數字同樣屢創新高。


而在製作上,綜藝節目也由此進入製播分離模式,徹底市場化。電視臺不再是綜藝節目唯一的生產者,越來越多製作人獨立門戶,擁有更多創作空間,綜藝類型不斷創新。正在在這種環境下,國產綜藝人激流勇進,製作了大量有口碑、有市場的節目,實現百花齊放。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因此,筆者以2012年至今為時間軸,梳理了該時間段內有大型季播綜藝節目播出的50位綜藝導演,並以節目的豆瓣評分為基礎,結合網絡熱度加權,整理出綜藝導演TOP50榜單。(需要說明的是,此次榜單僅限於在中國大陸播出的大型季播綜藝節目,因此有些節目雖然口碑頗佳,但由於體量、播出時間等原因,未納入此榜單)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備註:1、統計範圍為2012年至今執導過大型季播綜藝節目的導演。2、節目口碑、熱度是排名相關的加權因素。


01

PART

術業有專攻,

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國內大型綜藝節目起源於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後,2013年初《我是歌手》以專業的競演方式再次為音樂節目提供更多可能性。在這之後亦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音樂節目,如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2019年的《樂隊的夏天》。音樂節目的分類越來越細、越來越垂直。


除開音樂這個大類,《爸爸去哪兒》開創了親子類節目的風潮,隨後《爸爸回來了》《我的媽媽是超人》等親子節目不斷湧現。《奔跑吧兄弟》是戶外真人秀的代表,《極限挑戰》《了不起的挑戰》等等,都採用這種明星大咖+戶外遊戲的模式。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隨著節目的發展、市場的需求,近幾年又出現了偶像選拔、觀察類、情感類、脫口秀等一系列節目類型和創新模式。


但我們也發現,所謂術業有專攻,這50位綜藝導演往往有自己更為擅長的一類節目。他們在自己的領域把這類節目做到了極致。


比如,提到文化類節目,必然少不了《一本好書》《見字如面》的總導演關正文,以及《國家寶藏》的總導演於蕾。在這幾檔節目出來之前,大眾往往認為文化節目與傳統定義的娛樂市場不存在重疊,但他們兩位在傳遞文化和兼顧娛樂性上找到了平衡點。這三個系列的作品在豆瓣的平均分超過9分,播放量有不俗,真正做到了口碑流量雙豐收。


近年來口碑頗佳的系列作品還有芒果TV創作人何忱和何舒執導的《明星大偵探》系列。這個系列為國產綜藝開闢了懸疑推理這一類型,且僅此一家。此後兩人制作的《密室大逃脫》延續了這一風格,將懸疑推理在綜藝中玩到極致。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垂直領域之外,綜藝大類——音樂、戶外遊戲也有各領域的大拿。


上週五是《歌手》掌門人洪濤55歲生日,也是《歌手2020》收官之日。自2013年《我是歌手》出現,這個節目就深深烙上洪濤的烙印。儘管所有節目都逃不過綜N代的魔咒,但《歌手》仍然用極致的視聽體驗為華語樂壇提供了諸多精品。在製作8季《歌手》期間,洪濤也參與了集表演和演唱為一體的創新試驗節目《幻樂之城》,同樣打開了音樂節目的新世界。


大型戶外真人秀是國產綜藝長盛不衰的類型,這背後也有不少優秀綜藝導演加持。如《極限挑戰》前四季的導演嚴敏、《奔跑吧兄弟》的導演陸皓、姚譯添、俞杭英、岑俊義,都是戶外真人秀的行家。


其中,嚴敏一手打造了“極限男人幫”,掀起了大叔組團擔任MC的風潮。事實上,在擔任《極限挑戰》之前,嚴敏還曾擔任過音樂節目《聲動亞洲》的副總導演,之後也執導過音樂選秀節目《下一站傳奇》,但戶外真人秀依舊是其最拿手的類型。


吳彤則是室內節目的王者。在業內,這位導演以強大的藝人統籌能力出名。無論是主打回憶殺、懷舊風的室內遊戲節目《王牌對王牌》,還是要請到李冰冰、張國立、秦昊等一眾一線明星參與的表演類節目《我就是演員》,都具有強大的話題發酵能力。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2013年《爸爸去哪兒》的走紅掀起親子類節目的狂潮,這檔節目的幕後製作者謝滌葵展現了其強大的節目製作能力。在這之後,謝滌葵還聯合優酷製作了《想想辦法吧,爸爸》(尚未播出)等節目,是該領域當之無愧的一把手。


如果說以上都是衛視節目背後的推手,那麼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一大批更適應網絡傳播環境的導演在其中大顯身手。車澈、牟頔、陳剛、馬昊、孫莉、都豔等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中,新銳導演牟頔製作的《奇葩說》以看似小眾的脫口秀為楔子撬開了網綜市場的大門。這檔節目不僅在全網引發熱議,更打破當時的網綜招商天花板,為網綜正名。此後,牟頔又參與了音樂節目《樂隊的夏天》的製作,同樣在討論對和口碑上雙豐收。對這位新銳導演來說,任何一個看似小眾圈層的文化都能產生無限能量。


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使總導演車澈為大眾所熟知。事實上,在這之前,車澈已經做過《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節目。隨後離開燦星,進入愛奇藝後第一次執導的大型綜藝節目便一炮而紅,打造了當年的現象級節目。之後車澈繼續深耕青年文化,製作了《熱血街舞團》《我是唱作人》和《潮流合夥人》等節目,以青年文化為基礎,打造一系列精品節目。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視頻網站的崛起帶來了偶像選拔類節目的重生。2018年被稱為偶像元年,當年的兩檔偶像節目點燃選秀戰火。這背後是《偶像練習生》的總導演陳剛和《創造101》的總導演孫莉和製片人都豔。


陳剛曾擔任《2017快樂男生》總導演,是選秀節目的老手。此後其一直在偶像產業深耕,製作了現象級節目《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系列,以及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


而都豔和孫莉則是選秀節目中的另一支力量。《偶像練習生》播出後《創造101》緊隨其後。彼時兩人以總導演和製片人的身份合作。但節目結束後,孫莉自立門戶成立了好楓青雲,繼續擔任《創造營2019》、《創造營2020》的導演,而都豔選擇與優酷合作今年唯一的男團選秀《少年之名》。總而言之,這三人稱得上是新時代的選秀教父/教母級人物。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另一位老牌選秀節目——《快樂男聲》的締造者馬昊也加入互聯網偶像選拔的隊伍。其製作的《明日之子》系列挖掘出毛不易、周震南、馬伯騫、陳鈺琪等音樂新人,與成團形式的偶像選拔做出區隔。


網綜領域,除這幾位超大型項目操盤者外,也有一些在小眾垂直領域閃閃發光的導演。如《奇遇人生》的總導演趙琦,將綜藝與紀錄片相結合,創新性地製作了類紀錄片的新模式。胡明在製作了脫口秀節目《火星情報局》之後也將電視劇製作和綜藝進行結合,推出了《演技派》這檔不同於以往競技類表演節目的綜藝,為綜藝模式創作更多可能。


可以看到,大多數製作人在某一領域有更成熟的製作方式和思維,撐起了國產綜藝的大半邊天。


02

PART

系出同門,

製作江湖的競爭


如開篇所提,隨著綜藝節目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綜藝製作人的出處不再僅限於電視臺。


目前,以上所列50位綜藝導演主要出自以下三種途徑:


一、電視臺臺聘導演,如浙江衛視的吳彤、姚譯添、陸皓,湖南衛視的洪濤、徐晴等;二、視頻網站自有導演,如愛奇藝的車澈、優酷的彭正園、芒果TV的袁白麗等。這兩類導演只需要每年為平臺產出固定項目即可。第三種自由度更高的則是製作公司導演,如陸偉、吳群達是燦星的導演,王徵宇、陳格洲是合心傳媒的中堅力量。這些製作公司既可以與不同電視臺合作,也可以與視頻平臺綁定。


近兩年視頻平臺大力培養自制力量,選擇與社會上的頭部製作公司捆綁。騰訊和阿里便入股了燦星,燦星也與騰訊合作了《即刻電音》、與優酷合作了《這!就是街舞》、《這!就是原創》等一系列節目。今年,騰訊又以佔股10%的方式綁定了孫莉所在的好楓青芸,阿里則收購了《火星情報局》的製作公司——銀河酷娛。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那些沒有被平臺綁定的製作公司通常也與平臺有固定合作。如擅長製作偶像節目的魚子醬和導演陳剛常年與愛奇藝合作,擅長青年文化的米未更喜歡和愛奇藝合作。這是一種製作公司創作基因和平臺屬性的匹配。


同時,作為一門手藝活兒,綜藝製作其實有些非常強的師徒關係和傳承文化。因此,儘管這些導演看似獨立,往往在背景出身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系出同門或師傅帶徒弟。


上週,孫莉也在朋友圈發文,祝自己永遠的老師生日快樂,配圖為《歌手》總導演洪濤。在離開湖南衛視之前,孫莉和都豔均在《歌手》團隊。


如今合心傳媒的創始人王徵宇也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為團隊培養新生力量。比如《幸福三重奏》的導演李睿、張航希就是這種模式下的成功案例。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這種模式在芒果TV的應用也存在。比如最典型的盒子工作室的何忱與何舒,後者經過幾季《明星大偵探》的歷練逐步走上總導演的位子。


另一種普遍存在於業內綜藝導演之間的關係則是系出同門。前兩天《這!就是街舞》總導演陸偉在朋友圈曬出與車澈的合照,兩人在燦星時便是師兄弟。同樣,王徵宇在創辦合心傳媒之前曾在浙江衛視任職,岑俊義、俞杭英以前都是浙江衛視的製作人。而謝滌葵、馬昊則都是湖南衛視出來的湘軍。


03

PART

結語


自大型綜藝節目誕生之日起,國產綜藝製作突飛猛進。但隨著行業自我調整和影視行業遇冷,2019年綜藝數量走勢放緩。根據藝恩數據,2019年共上線293檔季播綜藝,相較2018年的358檔減少65檔,較2017年的352減少59檔。但從電視綜藝與網綜的上線數量來看,網綜的減少幅度小於電視綜藝。視頻平臺的優勢和創新力正在展現。


金牌綜藝導演TOP50丨術業有專攻,各領域大拿締造經典


同時,隨著網友審美水平的提升,質量和內涵也成為他們在觀看節目時的一大要求。這也是《一本好書》《國家寶藏》等節目能在近兩年走紅的原因。


因此,在受眾要求不斷提升、市場又處於變動的情況下,綜藝節目對各位導演的創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結合當下需求開發出新題材,如何在口碑與流量中找到平衡,是擺在所有導演面前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