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导读:年前带着妻子儿子从北京回到小山村里的老家过年,不想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村子封闭,到了3月初,一看花呗账单竟然为0!这一个月我们过着怎样的田园生活?小小的山村,大大的北京,到底哪里是远方?


年前,带着妻子儿子从北京回到小山村里的老家过年,不想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村子封闭,春节假期延长,单位先是通知暂不复工,后来通知在线办公。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到了3月初,我一看花呗账单,顿时惊呆了!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2月花呗账单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3月花呗账单


平时每个月都得六七千的花呗账单,这个月竟然为零!这对于每到月初就为房贷、房租、信用卡、花呗反复盘算的笔者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在妻子的指导(威逼)下,我开始对这一个多月的生活展开复盘,看看到底过着怎样的一种田园生活。(照片为手机随拍,质量有限,不喜轻喷)

一、住在山村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夕阳下的小山村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感谢年迈的父母,90年代初就在这个小山村里自建了一幢二层小楼房,加上侧屋、厨房、猪圈、柴房、厕所,共同组成了一个小院子,平时关上大门,自动自我隔离。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小二楼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我和妻子、儿子住在二楼,一间柴房、一间杂物间,一间卧室、一间客房,虽然简陋,但还算宽敞,楼梯尽头还有个阳台,平时晒粮食用的。窗外就是小树林,每天早上被小鸟们欢快的叫声吵醒,起初很烦,习惯了之后,倒也觉得有一种久违的自然气息。尤其是儿子,往往是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儿子已经趴在窗户上跟小鸟们咿咿呀呀聊了好久。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山村一隅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小小的山村,本就人口不多,封闭管理期间,几乎看不到有人在外面走动,除了陆续建起的楼房,几乎保持着天然的状态。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窗外小树小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淅淅沥沥一阵小雨,原本就不错的空气质量更加清新,打开屋后的窗户,小树、小草更加苍翠欲滴,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是充斥着钢筋混凝土格子的城市里无法想象的。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小山村远眺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小雨过后,大山、小河、山村,就像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简单朴素、寻常无奇,却是那么的亲切。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小山村雪景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场冬雪,给小山村盖上一层银色薄被,寻常瓦舍谈不上银装素裹,却也白雪皑皑别有景致,纯洁无暇的雪、缓步不趋的小河,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习惯了大都市快节奏的我们,心态也随之慢下来、静下来,工作、赚钱、买房子、养孩子……这些烦恼似乎暂时离我们远去,全身心享受这难得的放松。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农家柴火


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下雪不冷化雪冷,老辈人的俗话就是硬道理。冻得手脚冰凉,慌忙生起一盆柴火,自家人围坐在一起,胸前顿时被火热笼罩。柴火噼里啪啦的燃烧着,农家人的家长里短、大北京的花花世界,跟火焰一样热火朝天聊了起来。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储备的柴火


柴火都是从山上拾回来的,天然无污染,火势还旺,柴火烧的差不多化成木炭了,还可以在火盆上烧水,暖暖和和泡个脚,别提多惬意了。在火盆边给妻子烤上个桔子,妻子吃着热腾腾的桔子,笑的很开心,或许,这就是幸福的样子吧。


二、吃在山村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农家饭菜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小山村里的羊群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勤劳的父母,虽然年近古稀,依然耕种着几亩田地,养着一群鸡鸭,与人合养着两只羊,菜地里也有着虽然不多却足以自给自足的蔬菜。喝着石壁里流出的山泉水,简单的农家饭菜,总有着一种亲切的感觉,就连习惯于海底捞、巫山烤鱼的妻子也吃的格外的香。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自家土鸡蛋


自家养的老母鸡下的蛋,做西红柿炒鸡蛋那叫一个香。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母亲下地干活,母亲背篓里背着一窝鸡往地里一放,我们种地,鸡群追着抢着吃蚂蚱、蟋蟀,天黑了自己会跑去卧在背篓里,我们回家时母亲再把它们背回家。现在母亲背不动了,鸡们也就没了去野地里吃野味的机会。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槐花“鸡脑壳”


闷得久了,竟也跟风学起了做饭菜,无意发现冰箱里竟然还有一包母亲春天里收集的槐花,心血来潮,和上面粉鸡蛋,做了一份油炸"鸡脑壳"(方言)。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花鸭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儿子很喜欢这两只可爱的小花鸭,不过最终还是被祭了"五脏庙"。别说,香甜不腥,口感极佳。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农家饭菜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今年的元宵节,特殊情况不能走亲访友,自己家做了几个菜,年前从村里养猪的堂叔家割的猪肉做成腊肠,家养的鸡做成腊味鸡,平时做饭攒下的锅巴,自家腌的糖蒜,再配上母亲秘制的油泼辣椒蘸水料汁,吃着别提有多痛苦,封闭隔离的憋屈劲仿佛跟汗液一起,被辣椒催着从毛孔挥发,消散的无影无踪。再呡两口父亲自己烤的包谷(玉米)酒,美美的睡一觉,满足!

三、活在山村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爬山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华如雪。

最初的几天,还可以出门走走。蜿蜒的山路几乎没有什么车辆,附近的小山空旷寂寥,儿子撒了欢的跑,我和妻子一边在后面跟着,一边感慨,远离了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连空气都是那么随意的感觉。横着走也行,倒着走也好,不用担心有人提醒你:麻烦让一让,拍照呢。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油菜花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花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虽然疫情影响下社会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大自然还是延续着亘古不变的规律。油菜花如约而至,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这是春天的气息,这是生命的力量。天然而不加雕饰的美,你看或不看,美就在那里,不紧不慢。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疫情还没那么严重的时候,我还带着妻子儿子去河边钓了钓鱼,虽然没钓到,单是甩杆下水那几下子,也算过了把瘾。碳素鱼竿、精致钓线鱼钩,却连鱼鳞也没钓上来,还不如小时候偷母亲缝衣服的针线、芦苇杆做鱼漂,那时一下午能钓个一盆呢。不知道是鱼变少了,还是技术变差了。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小虾泥鳅


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

钓鱼当了空军,被妻子好一顿嘲笑。不甘就这么丢了面子,决心发挥特长——使一身蛮力,找到水田边几道沟渠,一顿铁锹挥舞,挖出小虾、泥鳅若干。浑身稀泥的我,像极了顽童的样子。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锄地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在家憋闷了,跟着父亲下地挖地干活。虽然离开老家快二十年了,胳膊腿也不像少年时那么灵巧了,但挖起地来还是那么娴熟。或许这就是与生俱来的基因,祖祖辈辈生于这片土地,长在泥土地里,劳作于田间地头,最终回归这片黄土。对于我,也应该是如此吧。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山村一隅


不知道是否受到了武汉对面窗户唱歌的影响,这天上午,村里有人在家唱起了山歌。据说,《诗经》中的"周南""名南"等歌谣,最早的出处就在我们这片山里,就在这些山歌里。歌声婉转清丽,却少了应和。老辈人讲,曾经山歌是这片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闭塞、农田耕作辛劳的农家人寻找快乐的载体,种地累了,就唱支歌解解乏;在家干活孤独寂寞,就哼个曲解闷;放牛割草无聊了,就吼两句逗逗趣,久而久之,就成了山歌曲种。可惜的是,现在会唱的已经极少了。生活方式变了,山歌也不可避免走向了消亡。如果不是这次封闭隔离这么久,恐怕就连这寥寥几声,也听不到了。


结语

小山村的田园生活,节奏缓慢,作息随意,饮食天然,耕作辛劳,民风淳朴,与世无争。在一瞬间,我突发奇想:现在不是时兴在线办公吗,要是咱能在村里生活,用互联网办公,那该多好啊!

妻子一巴掌扇过来:你这就是想在东家吃、在西家住的小媳妇!在村里住,生病住院怎么办?儿子上学怎么办?

一巴掌把我扇回了现实:北漂。


北漂回小山村宅家一个月看到花呗账单惊呆了,田园生活太真实

小小的山村

北漂,一个简单的名词,却寄予着太多人太丰富太难以描述的情绪,爱过,伤过,喜过,悲过,这是一个繁华而忙碌的城市,在这里,不同的人有着或大大的或小小的梦想,却往往不得不藏起那些懦弱与理想,告诉自己用坚强的外壳与自说自话的执着,来掩饰内心的慌乱与恐惧。当一次次华灯初上时,不知有多少人曾独自在黑夜里游荡,为了那些年少时许下的梦想,已满是尘灰的眼眸依稀在霓虹灯下映出狂暴的暗芒。

我们在这里卑微地经营着眼前的苟且,却不知道如何够得到诗和远方。一个月,我能用诗来描绘小山村里的田园生活,以后呢?年幼时看着电视里的北京无比的憧憬和向往,现在却总盼着过年了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小小的山村,大大的北京,到底哪里是远方?

未完……我像候鸟一样每年春节往返于北京和小山村之间,但今年,没按时回北京。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北京,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回北京。


原创手敲,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文史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