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富甲美国的商店

那个富甲美国的商店

Pavel Svinyin,Travel by Stagecoach Near Trenton

我在阅读《富甲美国》一书前 ,心底里一直看不起那些做杂货商店的人。认为他们在混社会,对自己不负责任。哪怕再高级一些的超市,我认为他们如果不通过资本运作也很难立足。

当我快速看完这本书时,才羞愧的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真的是隔行如隔山,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沃尔玛,那个富甲美国的店,做的是那么的精进、贴心。

创始人是一位勤奋且伟大的老板

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他非常敬业、时刻学习,不停学习,旅游时,还到处学习零售商店,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所看、所听、所学。时刻观察其他零售商店的一切,吸取精华,加工、消化做成自己的行销、管理利器。他的行为,已经将术业有专攻做到了极致。

他还是一个激励同事的高手,引导同事向自己目标努力。他在公司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能请到许多自己认为能力强的人,协助他一起发展事业。在高层离开、中层离开,很多华尔街、业内人事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还能邀请到人才的帮助,让人刮目相看。

他逛过各式各样的零售店,没有一个人比老板逛的更多,他尊重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他乐意与员工分享、交流,倾听员工的意见。在那个年代,他能将员工视为自己的合伙人,真的是一位“公仆”式的领导。

在他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他充分授权,将责任和职权下放到一线。给许多“店中店”的经理,有自己的订购权、自主管理权、促销权等权利。当时在整个零售业也是一个创新、大胆的管理模式。

核心不变,快速改变

沃尔玛,他们一切的努力都是围绕着“顾客”这个核心,不断满足顾客的需要,然后将它做到极致。服务顾客的过程中,间接的服务着沃尔玛的员工、股东。

早些年他们就号召员工,积极融入到社区,成为良好的社区公民,成为立足本地的商人。不知道美国的社区,和我们中国的社区是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是的话,我感觉创始人实在是很厉害。我们社区就有几个微信群,小区旁边的商家都在群里,做公益的同时也经常发一些促销活动,这个感觉和山姆先生的概念应该是一样的。毕竟亲切感也很重要,慢慢和自己的顾客融为一体,获得别人的信任,自然成交的概率大大提高。这也许是他早些年,能打败小镇上那些竞争对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吧。

在中国,他们认为顾客更关心商品、价格、便利三大要素。如今,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变化,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借助京东到家,快速布局线上业务。借助微信完成与顾客高频率的沟通,更强深度的沟通。

沃尔玛能根据不同地区的顾客需求,快速及时调整商品种类、销售策略等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因地制宜地开好每一家商店。这几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外的店,开始到中国商店学习二维码技术的应用。

关键是他们以顾客为核心,为顾客着想的核心经营理念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面前,始终没有改变。他们联合供应商,共享信息数据,按需生产降低成本,让价给顾客,一起服务顾客。只有顾客满意了,饭碗才有保障。顾客至上,他们做到了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