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治理诚信缺失 多名失信人员子女读高中收费高选学校受限制

西安治理诚信缺失 多名失信人员子女读高中收费高选学校受限制

图片来自网络

8月29日下午,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西安市“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

加大平台建设

实施联合惩戒

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关相林表示,西安已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西安市企业诚信“红黑榜”集中发布制度》等系列文件制度。先后8次发布诚信红榜企业3707家、黑榜企业及失信个人共计2759个。同时加大平台建设、实施联合惩戒。按照省、市社会信用建设要求,积极督促市级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将掌握的失信信息上传省、市级公共信用平台,努力促成省市两级公共信用平台建设。积极落实《西安市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备忘录》要求,统筹协调法院、人民银行等单位及时将失信黑名单纳入征信系统,形成联合惩戒格局。

“黑名单”企业不予受理项目审批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在信用信息全面归集共享的基础上,西安着力推动各级各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对信用信息的核查使用和信用监管。例如:西安市发改委在项目审批时,设置信用信息查询环节,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予受理;西安市教育局对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作出限制;西安市工信局在兑现投资奖励资金等重大事项时,设立信用核查环节,先后对千余户企业进行了信用记录核查,对4户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一票否决,限制享受财政资金;市资源规划局在土地招拍挂、供应审批等重点领域从严审核企业或者个人信用信息等。

2018年,组织召开了全市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工作专题会议,各区县开发区、市级有关部门及全市两级法院执行局长等100余人参会,印发了《西安市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行动方案》,现场发布了140户企业和158名自然人的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对其在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乘坐飞机、乘坐高铁、出境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6月,全市两级法院以涉嫌拒执罪移送99案99人,已经判处17案18人;共拘留811人,罚款122案124人,限制出境1340人次,限制高消费59474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1256人次。

今年5月,在收到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请求协助落实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民办学校的函》后,西安中院及时整理统计相关材料,向西安市教育局复函,提供了两级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3682名。此举措促使21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了自己的法定义务,21起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俗称老赖。

2013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明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相关工作操作规程。

2018年5月1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证监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对特定严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出入境等,做出规定。 7月10日,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全国已有280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10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中国将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