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委組織部 孫 婕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扶貧幹部是中間力量、決定因素。當前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衝擊,重在持續激活扶貧幹部隊伍“一池春水”,使扶貧幹部這支主力軍團結一心,以不懈衝鋒的姿態持之以恆地奮鬥在脫貧一線。
用好評價考核的“指揮棒”,讓扶貧幹部努力幹。2019年,全國34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異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基本完成,這意味著除了“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我國大部分貧困縣都已經進入“後摘帽時代”。常年的高強度作戰再加上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效,難免讓部分扶貧幹部產生鬆氣歇腳的想法,滿足於壓線達標完成任務,不願意再多看一層、多想一步。基於此,要加強思想教育,充分發揮幹部評價考核“指揮棒”“風向標”作用,獎勵與懲罰並行,激勵幹部持久發力、久久為功。要防止基層年終評優形式化,保證年終評優“不變味”,讓評價評優機制能最大限度激勵工作積極性。要以奮鬥者為本,讓有為者有位,破除“劣幣驅逐良幣”的怪圈。要突出實幹導向、業績導向、一線導向,持續跟蹤跟進,實時動態考核識別幹部,營造“能者上、優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圍。要明確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對於在衝刺關頭目標鬆動、消極作為的扶貧幹部敢於調整、嚴肅問責,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幹事創業導向。
用好容錯糾錯的“護身符”,讓扶貧幹部放心幹。作為脫貧攻堅工作中政策落實“宣傳員”、工作推動“戰鬥員”、群眾幫扶“勸導員”,扶貧幹部長期以來“五加二”“白加黑”,又逢戰“疫”,責任重、任務量大,工作中難免會出現失誤,因此容錯糾錯機制也要跟上步伐,為積極作為的扶貧幹部提供幹事探索的空間。要形成合理的容錯糾錯機制,合理劃定容錯界限,仔細判定是無心之失還是有心之過,是出於公心還是源自私利,讓扶貧幹部能放下思想包袱,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大展拳腳。對於探索性失誤、創新性失誤、改革性失誤要區別對待,樹立保護探索者、支持擔當者的鮮明導向,使扶貧幹部在攻克最後“深度貧困堡壘”時,能主動作為、大膽嘗試。及時糾正濫用問責、不當問責等問題,研究制定為受到誣告錯告幹部澄清正名的意見,將制度落細落實,真正以組織對幹部的擔當,推動幹部對事業的擔當。
用好關愛激勵的“助推器”,讓扶貧幹部用心幹。脫貧攻堅到了攻城拔寨階段,剩下來的都是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差、致貧原因複雜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在有限的時間解決這些“疑難雜症”的壓力和長時間離家的孤獨感,部分駐村扶貧幹部難免生出急躁心態,想要“一發了之”“一股了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越是緊要的關頭,扶貧幹部越是要把敢於踏“地雷陣”、闖得了“荊棘林”、啃得下“硬骨頭”作為檢驗自身能力的“磨刀石”和“試金石”。與此同時,組織部門要用好關愛激勵的“助推器”,對經受住嚴峻考驗,表現優秀的扶貧幹部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要真正把幹部帶薪休假、津補貼、職務職級等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實處。定期組織一線扶貧幹部體檢,定期開展扶貧領域幹部全覆蓋談心談話活動,幫助解決幹部日常生活的實際困難,使扶貧幹部能留得下、用心幹。
培育鄉村本土的“領頭雁”,讓扶貧隊伍穩得住。“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下,除了要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要保證長效脫貧、穩定脫貧,說到底就是要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要對部分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駐村幹部“保姆式”大包大攬,村幹部邊緣化、產業扶貧過度依賴駐村幹部人脈資源問題重視起來,防止給未來的穩定脫貧埋下風險。要培育鄉村本土“領頭雁”,充分利用本土力量帶動基礎建設、引領產業發展。要注重培養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威信,開展工作注意將村幹部推向臺前,既能充分發揮村幹部的主觀能動性,也能提高他們幹事創業、獨當一面的能力。要高度重視村級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農村的產業鏈條中去,探索“支部領辦合作社”“黨支部+企業+貧困戶”的扶貧新路子,為村莊長效脫貧提供穩固組織保障。(孫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