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挖河

星期六上午,我和妻子驱车前往宿鸭湖,本想一睹宿鸭湖的美景,不巧的是,宿鸭湖正在施工,不让往北去,我们只好沿河堤往南走,从刘大桥沿东岸往南走不远处便是一片不知名的小花,在那里迎风招展,我们停车,一边欣赏着小花的美丽,一边走上长长的河堤,沿着河流的方向,远远地望去,一排排的杨树挺拔而起,河岸满眼葱郁,我们沐浴着阳光的热烈,感受着微风的吹拂,选择一块草地,席地而坐,环视周围,河面上有一对野鸭子在那里游荡,附近有一些小花,星星点点,点缀了整体河堤,也点缀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挖河。

此时此刻,心里不禁又想起了多少年前的自己,我告诉妻子说,那个年代,我虽然未成年,但我参加过六次挖河,妻子问,我为什么那么小就去挖河呢?我说:挖河是农民工大干的场所,是显示自己力量的平台。我虽然未成年,但力量比较大,我16岁就可以拿到10分,在农村除摇楼撒种我不会外,其他的农活我基本都能做。参加挖河,一是能够挣工分,二是可以吃饱饭,有时还有肉及肉包子可以吃。

那个年代,挖河基本上都是在冬季,到了开工的日子,民工们套上马车,拉着驾子车,推着平板车,装上准备好的锅灶柴草和大筐,泥兜,铁镐、铁锨,杠子等工具,浩浩荡荡向目的地出发,到了工地之后,先是搭建工棚,盘锅立灶,做好挖河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工地上设有县、镇(公社)挖河的指挥部,还有广播喇叭。广播的内容基本有三项任务,一是广播通知;二是广播工程进度;三是广播当时的流行歌曲。

队长到工地指挥部领回任务后,在工地上插好红旗,回到住地通知民工准备开工,那个年代,挖河真是够苦够累的,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雪,都要去挖河。每天,天刚蒙蒙亮,队长就喊醒还在梦中的民工起床,吃过早饭,民工们就拉着驾子车,拿着铁镐、铁锨等工具,有时还会牵着牛、马、驴赶往工地,眺望挖河的工地,只见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成了民工们来来往往,战天斗地的海洋,虽然天寒地冻,但人群中仍不乏赤膊上阵的小伙子,整个工地无论是挥镐刨土的,用铁锨装车的,人人都汗流夹背。驾子车装满土后,几个人帮忙推上河岸(有时也用牛、马、驴往上拉),有一人再把驾子车拉向堆放土的地方倒掉,空车回来,再装土,有的人用大筐或泥兜往上抬,河挖深有渗水后,实行一级、二级往上翻,挖河能反映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能反映人定胜天的决心。不管多苦多累,人们总是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挖河的任务。

到了晚上,人们居住在四面透风的工棚内,有的在睡觉、有的人在吸烟、有的人在讲故事侃大山、有的人在聊男女之间的浑段子,引得棚内的人们哄堂大笑,用以驱走一天的艰辛和劳累,枯燥与单调。

在六次挖河的记忆中,使我记忆犹新的有三次,一次是挖黑河,寒风凛凛,天还下着小雪,县委书记亲自下到冰冷的河中挖泥,极大地激励着民工们挖河的热情。领导的示范作用,令人敬佩,令人尊重,令人感叹。一次是挖齐海闸门上游的河段,把蔡河扩宽、挖深,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赶工期,曾经大干三天三夜,人困马乏,是可想而知的,一直干到大年三十才完成了任务,回家过年。一次是为了过革命化的春节,无论你农民、工人、干部,只要回家过年,大年初二都要去挖洪河,那时我已经是一名工人了,也积极地加入了挖河的队伍之中,直至到上班时间,才回到工厂做工。

那个年代,挖河还有一特色,各村之间、各队之间、各组之间,进行挖河比赛,看谁的进程快,质量好,经过评比,杠流动红旗。

挖河的经历,使我难以忘记人们对我的帮助和照顾,难以忘记相互帮忙、齐心协力 、团结奋斗、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难以忘记热火朝天、人欢马叫的工地场景;难以忘记扛红旗的喜悦。

挖河,坚定了人们对兴修水利必胜的决心、表现了人们对改造自然环境的顽强挑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显示了人们人定胜天的巨大力量。正如李白站在运河边上说的:“齐功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回忆往事,不忘过去艰苦的岁月,珍惜当下,快乐健康地渡过幸福美满的人生。

王东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