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前陣子,蘋果剛剛發佈了iPhone 11。

高價一如既往:國內5499元起售,512G高配版售價更是高達12699。

而讓人覺得頗有意思的是:

在大規模吐槽新款“難看的3孔攝像頭”,“意味不明的暗綠色”的同時,iPhone 11的預售, 卻就水漲船高的突破了原本預期。

蘋果手機新款,依舊是朋友圈值得炫耀的資本。

朋友阿May,預售一開,就在朋友圈發了張手機下單截圖。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右下角9999的付款數字,使得這條朋友圈下的點贊,迅速漲了起來。

但其實我知道的是,阿May曬出的訂單,其實是遠遠超過他的負荷能力的。

因為,就在預售前一晚,他就以囊中羞澀為由,問我借錢了。

而阿May的螞蟻花唄,每個月的面額,永遠都是負數。

但對他而言,這不重要。

畢竟,代表品味和身份的新款蘋果手機發行,他的內心活動,明白的體現在了這張圖: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愛貴之心,人皆有之。

只是,像阿May這樣,用借來的螞蟻花唄,幾個月的咬牙吃土,換一部手機帶來的虛榮,真的值得嗎?

前陣子,一個女大學生的求助信火了。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求助內容十分奇葩:

剛上大學的女孩,要求家裡每月打4500生活費,媽媽不肯,於是女孩在全網求助。

這條新聞瞬時引起來全網熱議: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費至於高成這樣?

但其實看看女孩信裡的訴求,倒也是見怪不驚:

護膚彩妝新衣服……女孩子就是要花錢。

身邊人用的東西都很好,為什麼偏偏不給我?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究竟根本,不過是因為,虛榮心教唆下的相互攀比。

不過是因為,被所謂“偽精緻”綁架的生活。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但其實,這些“偽精緻”的出現,也並不突然。

畢竟,現在隨手打開現在的社交網站,似乎人人的朋友圈和動態,都透著用心修飾的精緻。

每日下午準時打卡星巴克;

早餐必備網紅牛油果;

新發布的iPhone手機必朋友圈第一個打卡……

很多人似乎都在維持“表面的精緻生活”,可是掀開網絡的濾鏡,背後的真實又是什麼樣呢?

社交網站上,一個粉絲無數的網紅,美名其曰“生活博主”,發出的朋友圈,大都是讓人神往的打卡旅遊、精緻下午茶。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可就是這樣一個精緻女孩,但凡走進她真正的房間的人,都會大吃一驚。

原來她的日常,竟然在這樣一個亂糟糟的環境中。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而那些拍攝出精緻下午茶的場地?

不過是女孩在攝影前,用腳在中間扒拉出一塊乾淨的地方,選好角度,拍完一P圖就完事兒了。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看,大部分時候,你看到的,是被別人精心修飾的A面,而不是背後真實的B面。

而那些給宣傳精緻生活的博主網紅,不過圖你口袋裡的真銀白銀罷了。

她們真正的任務,其實就是造夢。

最近,淘寶上更是曝出了震驚三觀的朋友圈炫富騙局產業鏈。

你能想到嗎?這些被在朋友圈所看到的豪車、豪宅、各種旅遊照片,都可以輕而易舉的買到。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只要在淘寶下單花八塊錢,你就能擁有專屬定製的炫富朋友圈。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可想而知,無數人透過屏幕,在社交平臺刷到這樣的動態,便被洗腦般灌輸精緻的生活就該什麼樣:

李佳琦嘴上的熱門色系口紅斷貨,花幾倍的價格從全球代購;

小紅書上分享的新款包包,怎麼也得刷爆信用卡入手;

月入5000,但花唄欠款5位數,為了每個季度的新款大衣……

可光鮮亮麗過後,我看到了名利和慾望,卻唯獨看不見一樣,就是真實的生活。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墨菲定律:只要在有人的地方挖個坑,一定會有人接二連三掉進去。

哪怕網紅博主的“騙局”被屢次揭穿曝光,為了所謂的偽精緻生活,付出自己所不能承受的代價。

為了滿足內心的慾望,超額消費,借貸平臺,成為了無數人的選擇。

據一項消費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90後人均負債數據為12.79萬。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而耐人尋味的一點是:其中,大部分關注帶貨“精緻”網紅的,和裸貸網貸的是同一批人。

先哲茨威格早就說過:她那時候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有的饋贈,都暗中標好了價碼。

57萬貸款,裸貸,20歲女大學生……當這些詞彙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場追求虛榮的悲劇。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這是一名裸貸女孩的朋友圈-----寫在她自殺一週前。

字裡行間,滲透出人生的絕望和對世界的懷疑,絲毫沒有一個年輕女孩該有的朝氣和活力。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而在更早之前,和這一屏“死亡動態”大相捷徑的,是女孩裸貸消費後曬出的“精緻生活”。

這是多麼諷刺的對比!

如今,隨便點開新聞頁面,就能看見:

女大學生因虛榮借貸款,利滾利欠錢十幾萬後,不敢告知家人,跳樓身亡;

17歲女孩為了買新款蘋果手機,賣卵賺取7000元……

這些因盲目消費而陷入借貸迷途人群,基本以20出頭的女性為主。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在花一樣的年紀,渴望蜂團錦簇的光鮮,山叔是可以理解的。

但恰恰是在尚未成熟的年歲,如果不被正確的三觀引導,一旦誤入歧途,那麼耽擱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把慾望當上帝,它就會像惡魔一樣折磨你。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不用辛苦付出,就能全是旅行打卡、購物消費、緊跟時尚的生活日常……

是無數個追求“精緻”的女孩的夢想。

但德不配位,越是追逐“偽精緻”,迎頭而來的,就是還不完的信用卡和生活的壓迫。

在馬太效應的惡性輪迴下,越買越窮,越窮越買。

可如果站在這種消費心理的反面看,如果能管住自己的慾望,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的不同呢?

之前,在日本有一個33歲的女孩,憑著多年的省吃儉用,買下了3棟樓。

她並非富二代,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和身邊同薪水女孩不同的是:

從成年開始,她就精打細算著每一筆錢,連最小的日常消費,都記進厚厚賬本。


“那個總在朋友圈炫富的精緻女孩,昨晚自殺了”


多年堅持的省吃儉用,最後結果是:

她靠積蓄買了價值千萬的樓層,並被日本電視臺稱為“最會省錢女孩”。

你看,究竟是跟風消費後的一窮二白“精緻”?還是計劃人生得來的結果令人羨慕?

有人說:月薪6000,把日子過的風生水起,那叫能耐;月薪2萬,負債累累,那叫無能。

這話說的十分在理,二者之間,看的,就是一個人掌控生活和平息慾望的能力。

這個世界上,有人活成了面子,就也有人活成了裡子。

精緻的生活固然值得追求,但僅靠奢侈的商品,是堆砌不出真正的精緻的。

與其追著潮流吃力的跟風,不如自己將生活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握在手中。

用腦子和內在,經營出最本真的自己。

讓人生多一些錦上添花,少一點雪中送炭。

這,才是所謂的精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