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多元發展讓農業更美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綜觀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歷程,也普遍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鄉村問題。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16年,全球農村人口為33.91億。一方面,農業、農村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農村建設、農民生活還面臨諸多繞不開的難題。

商場養禽畜,屋頂辦農場。2017年底,意大利新零售企業Eataly把2000多種農作物以及200多種家禽搬進了商場。這個“農場公園”不僅有農田、商場、市集,還有農產品加工坊、餐廳和教室,讓消費者可以零距離體驗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瞭解每一個菜品背後的故事。

“新農業+新零售”的嘗試,倡導慢生活、慢食物的新型生活方式,深受意大利市民的歡迎,也從銷售端帶動了農業發展,讓與商場簽約的農戶直接受益。這是意大利近年來農業創新的一個縮影。意大利政府的各項政策和技術性支持,以及創新性思維的應用,讓這個農業強國的發展勢頭更加迅猛。

“可持續”是從業者嚴格踐行的座右銘

地處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土地肥沃,境內56%的土地屬農業用地,是世界傳統農業大國和農業強國。意大利的橄欖油、葡萄酒、番茄醬等產品享譽世界,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強大的農業優勢,不僅源於意大利悠久的歷史傳承、生產者的創新性思維、對質量與安全標準的嚴格追求,也得益於該國對農耕傳統的尊重,以及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意大利:多元發展讓農業更美


結合地形和氣候,意大利一直打著“特色農業與環境保護相結合”這張牌。在普利亞,當地農民種植有機硬質小麥、橄欖樹和蔬菜;在西西里島,農民主要種植果樹、穀物和橄欖樹;在撒丁島,農民以養羊和生產羊乳乾酪為主……

意大利農業從業者嚴格踐行“可持續”的座右銘,讓農作物自然生長,畜牧養殖與蔬菜種植相輔相成,既保證了品質,也保護了土壤和水質。

為保護鄉土物種,保持農作物優越品質,意大利政府為主要農畜產品的種養殖方法制定了具備法律效力的標準,如詳盡規定橄欖樹的間距、葡萄的單位產量、黑豬的生長週期等。同時,意大利政府還立法對這些農產品進行等級評定,如葡萄酒就分為4個等級,在價格上也體現出合理區分。

對農業和自然的尊重,換來了優質農產品的產出,使意大利成為歐盟內部獲得“原產地保護”“地理標誌保護”和“傳統特色產品保護”認證最多的國家。

綠色農業旅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意大利的農場,你或許可以領養上一隻寵物或是一頭家畜。在中部城市阿布魯佐,前往農場旅遊的遊客可以參與“領養一隻羊”活動,與農場聯繫簽訂領養奶羊計劃:領養人支付領養成本,同時獲得農場生產的羊奶奶酪及香腸等農產品作為回報。這項活動已經逐漸在意大利全國推廣。

意大利的農業旅遊起步早且發展成熟。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引導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驗自然野趣,與農民同吃住、同勞作。而在歐盟所有成員中,意大利是首個將農業旅遊納入法律體系的國家。1985年,意大利第一部關於農業旅遊的國家法律生效,旅遊農場需通過嚴格的資質認證方可取得許可。


意大利:多元發展讓農業更美


意大利現有一萬餘家專門從事“綠色農業旅遊”的管理企業。旅遊業與農業的結合讓鄉村成為具有教育、遊憩、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空間,農業資源潛力得以深度開發,農民拓寬增收途徑,同時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鄉關係。如今,農業旅遊已經成為意大利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方面遊客在有機農場中旅遊觀光,見證作物生產的全過程;另一方面農場在這個過程中為消費者提供大量的農產品。

近年來,意大利農村旅遊的維度和深度還在不斷拓展。基於農業旅遊的多方共贏,意大利政府通過各項措施推動農業旅遊開發,增加農民收入及就業機會,實現特色區域農產品價值增值以及促進農業旅遊形式多樣化發展。

  地價高企制約年輕人“返鄉”意願

在如今的意大利,年輕一代對重返田間作業、沉浸於大自然的興趣正逐步增加。

意大利農業聯合會2017年底的一份調查顯示,這個國家年輕一代告別都市、離開金融商業等行業,重返鄉村從事農業產業的比例正不斷攀升。2016年,農業產業當中的年輕人就業率增長12%,遠高於全國1%的平均就業率增長水平;在全國青年企業家中,約有10%從事農業產業。

當然,讓年輕人更加青睞農業產業的一大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農業發展為意大利年輕人就業開闢了一條新路。為了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農業、奔赴農村,意大利農業從業者除了可享有歐盟給予35歲以下農業從業者25%的額外農業補貼,還可享有本國政府給予40歲以下農業從業者一定時限的社保繳費減免優惠政策。一些農業企業還能根據所從事的農業活動獲得專項資助。


意大利:多元發展讓農業更美


新鮮血液的注入使得意大利農業“返老還童”。目前,意大利從事農業產業的年輕人主要經營糧食種植、奶製品生產和農業旅遊等項目。他們為鄉村地區帶去了全新技術和創新元素,帶去了農產品的直營模式,引入了諸如農家樂、農家幼兒園等營銷方式,大幅提升了意大利羊肉、羊毛、奶酪等農產品的質量。

不過,意大利年輕人“返鄉”也有不少制約條件,其中兩大瓶頸便是資金和土地。在獲取銀行貸款方面,過多的門檻和限制讓年輕人有心無力。此外,意大利每公頃土地價格高達約兩萬歐元(1歐元約合7.5元人民幣),尤其在北部山區,土地稀少使得土地價格高出平均價格數倍。有意大利媒體曾報道,都靈地區的土地價格每公頃高達40萬—100萬歐元。高昂的價格讓年輕人難以承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