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從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中國電影已經發展了115年,電影票房也屢創新高,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進一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2019春節檔,也罕見出現了3部超過30億電影(《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同一檔期的盛況。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2019年截至目前,票房排名前20名,進口片僅佔8部,這也表明中國電影開始進一步繁榮。進口片再也不是票房的主力軍,國產電影更是將票房紀錄越級到了50億+的區間。

那我們翻開中國電影的115年曆史,第一部影史票房冠軍是哪部呢?

中國第一部影史票房冠軍是1932年鄭正秋導演的《姊妹花》,《姊妹花》被認為是“票房神話”的先驅者。《姊妹花》在新光大戲院第一輪上映,就創下了連映六十天的紀錄。據1934年4月14日《申報》上的本埠增刊廣告統計:

“接連一百人八十場客滿、男女觀眾人數達二十萬數千人、看二遍者約計一萬數千人、婦女觀眾幾無一人不流淚、男子感動而流淚者佔百分之八十八、外埠專程來滬觀此片這約千餘人。”

《姊妹花》更是締造了遠東地區票房記錄,影片拷貝發行到外地18個省、53個城市和香港、南洋群島等地放映。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高的票房紀錄,主要有兩部分的原因!

巧妙的廣告營銷

《姊妹花》電影的導演鄭正秋是中國電影的奠基人,他早期是一個編劇,青年時期鄭正秋積極從事新劇評工作,1913年涉足影壇,編劇並參與導演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與張石川等創建明星影片公司,擔任編劇、導演。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1923年,由他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影片《孤兒救祖記》拍攝完成,此片為中國攝製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鄭正秋編劇的第一部“社會片”。

鄭正秋十分注重電影技術的革新,在早期的默片時代,攝影師用燈布光,衡量亮度,全靠個人的經驗判斷。他通過反覆實踐,練就了一雙被同行們公認的“火眼金睛”,使拍出來的片子能做到密度一致,光影和諧。

而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他又率先使用測光表、鏡頭紗、偏光鏡、可變速攝影馬達等先進設備和技術,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這也讓他的電影質量在當時堪稱上乘。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孤兒救祖記》

《姊妹花》這部電影是由鄭小秋、胡蝶、宣景琳等主演,胡蝶在參演這部電影之前已經獲得“電影皇后”的美譽,而宣景琳更是一個傳奇,宣景琳早年因為父母長兄先後患病,她不得已賣身妓院,拍電影的目的是想積蓄酬金為自己贖身,改變身份。不料她的秘密被人發現,積蓄被妓院沒收。鄭正秋知道後,就由“明星”出錢為她贖身,還編寫了一部妓女生活的劇本《上海一婦人》,請宣景琳主演。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宣景琳

這樣的演出陣容也讓《姊妹花》這部電影多了許多的關注度,而其撰寫的廣告詞更是抓人眼球:

故事,有柳暗花明之妙,情感,有翻江決讕之勢!對白,有雋永醇濃之味!表演有出神入化之感!

廣告宣傳雖然簡短:卻句句直戳觀眾。因為觀眾走進影院.期待的就是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和演員逼真感人的表演。這樣的廣告詞也讓觀眾對電影多了一份期待感。

而隨後1934年2月8日,上海《申報》本埠增刊電影版用四分之一的版面為《姊妹花》打廣告,為其賺足了噱頭:

“望眼歆穿的明星公司佳片來了,鄭老夫子一年心血的結晶,老牌皇后兩個階段的演出。”

到電影上映之後,“情願出了錢到新光去出眼淚”的自來水效應更是讓電影瞬間成為了爆款。這樣的廣告營銷是建立在電影紮實的水準之上的,而《姊妹花》的題材與劇本以及鄭正秋等主創團隊則保證了電影的質量。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電影姊妹花片段

家庭倫理劇的典範之作

《姊妹花》之所以取得高票房,除了廣告營銷的作用之外,還有其題材與劇本的因素,《姊妹花》不僅是是家庭倫理劇的開山之作,更巧妙地將家庭倫理與傳奇劇結合一起。

這部電影通過講述孿生姊妹大寶、二寶的不同命運,反映30年代社會的真實現狀:

大寶和二寶是一對孿生姊妹。幼年時,父親趙大因私販洋槍案發,撇下妻子和女兒大寶,攜小女兒二寶亡命他鄉。十幾年後,農村破產,大寶和丈夫桃哥偕母流落城市謀生。適逢軍閥錢督辦的七姨太產後缺奶,僱用大寶為奶媽,大寶見七姨太面貌酷似自己,不禁想念失散已久的妹妹二寶。大寶受僱才三天,不幸桃哥在建築工地跌成重傷,需錢求醫。

驕橫的七姨太不但不允許預支工資,反而打大寶耳光,肆意羞辱。大寶救夫心切,偷摘小主人頸上的金鎖片,不料被七姨太的小姑撞見,驚慌掩藏之際,不慎碰落書架上的大花瓶,誤將小姑砸死。於是以殺人罪被捕。審訊之日,大寶母親前往探監,路過法庭門前,瞥見坐在庭上的軍法處長,正是當年遺棄她母女倆的丈夫趙大。原來趙大一心巴結軍閥勢力,不惜斷送女兒前途,強迫二寶與情人分離,送給錢督辦做了七姨太太,自己卻憑仗裙帶關係,當上了軍法處長。二寶得知真情,又喜又愧,當場認了姊姊,決定帶著母親、姊姊去找錢督辦,影片的結尾是:她們朝二寶的汽車走去。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因導致中國人特別看重血緣親情,因此,中國的電影觀眾在欣賞趣味上就有了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特點而這種電影形態以後逐步演化成為一種獨特的電影形態一一家庭倫理片,並一直保持著主流地位。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而《姊妹花》則是早期國產電影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一對孿生姊妹大寶和小寶從小分離,長大各自成家立業後卻不期而遇,大寶竟成了小寶奶媽,一次意外使大寶被指控殺人而被捕。。。

看到這樣的劇情,是不是讓我們想到了如今的許多國產影視劇,《姊妹花》並沒有走向狗血的路子,但是因為時代的原因,再加上鄭正秋是左翼電影運動的代表導演,所以在整部電影中,都更加著重反映現實,敘述了一個階級差別、貧富分化的社會問題。

這個主題被貫穿到社會倫理的情節之中。二寶隨父親進了城,長大後做了大帥的姨太太,過著驕奢淫逸的日子。整部影片在聲聲“我們窮人”、“你們有錢人”的對白中奠定了階級對立的基調。當大寶一家人窮苦到無米下炊的時候,經人介紹到了二寶家裡做奶孃,造成了戲劇衝突,當大寶借工錢給受傷垂死的丈夫看病遭到二寶拒絕,被迫偷東西誤傷大帥府小姐性命時,衝突到達高潮。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電影將苦情發揮到了極致,其實從《孤兒救祖記》開始,鄭正秋便將苦情戲引入電影,從而增加了電影的可看性。

當時和鄭正秋同一時期的著名導演程步高就曾如此評價:

鄭正秋編寫家庭倫理戲時,除勸人為善,及情味濃厚外,主要放在戲劇性和情節性上,特別在悲劇部分在觀眾最同情的好人身上,尤其在無依無靠飽嘗痛苦的女主角身上,要觀眾對女主角同情深,共鳴程度高,那女主角就需要吃足苦頭,唯恐女主角苦頭吃得不足不透,悲慘事一件不夠就二件,二件不夠就三件,再不夠就一連串。要看悲劇就來個大悲劇,觀眾要哭就讓他大哭幾場。

這樣的苦情戲可以說適合大多數市民者和觀眾的口味,即使電影發展了100多年,苦情戲一人是觀眾最喜歡看的類型之一,因為觀眾從苦情戲裡會得到慰藉,他都這麼苦了,我這點苦算什麼。

可惜,因為當時的時代侷限性,鄭正秋受調和主義思想的影響,它一方面對社會的不公正進行了暴露、批判;另一方面又幻想地主軍閥會良心發現,進行自我改造從而編造了一個“良心發現”的大團圓結局。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鄭正秋在《姊妹花》中運用了多種電影手段,如閃回鏡頭的使用,交代童年大寶的歡樂,以及大寶二寶分離的原因。大寶唱搖籃曲的段落,使用了長鏡頭,畫面真實、淳樸、自然,非常動人。特寫鏡頭的使用,通過人物表情,展現大寶的悲哀、痛苦、憤怒以及二寶的輕浮、嬌縱、狡黠。從而將階級差別、貧富分化的問題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第一部拿下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電影,被譽為家庭倫理片的典範之作

熱切的關注現實,同情窮人的遭遇,譴責富人的無情,加上家庭倫理的情節,因此大受當時觀眾的歡迎,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從而創造了票房紀錄,也成為了胡蝶的代表作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