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石壶巷,为啥又叫夜壶巷


石壶巷,位于襄阳城内中部,今属荆州街社区。石壶巷街道,呈南北走向,南起南街,旧时,北止府城隍庙,今北止鼓楼巷。旧时路面后期为青条石、鹅卵石铺成。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改造为“三合土”路面、沥青路面,1993年改造为水泥路面。几经变迁,今状是:长130米,宽7米,石板路面,巷两侧临街多为商铺,售卖干鲜果者为多,其中东侧紧邻襄阳市中心医院院区。


襄阳城石壶巷,为啥又叫夜壶巷

襄阳古街巷(网络图片)

石壶巷,民间又戏称“夜壶巷”。如此戏称,有不同说法。

何谓“夜壶”,乃旧时襄阳一带人家便溺之器,为家家必备器物,一般多为陶壶、瓷壶,以陶壶为多。“夜壶”,口小、肚大、背驼,类似蛤蟆蹲卧望月形状,常置于家中卧室床下,为人们夜间小便贮积之用。这一使用习俗,延至20世纪60年代渐少。

襄阳城石壶巷,为啥又叫夜壶巷

夜壶(网络图片)

此相传旧时巷内有一开黄酒馆人家,门前置以一石壶作为标志,以此表明是售卖黄酒店家,用以吸引过往行人,招揽生意,石壶巷因之称名。因石壶形似夜壶,百姓戏称此巷为夜壶巷。

又传说夜壶巷的来历与“邋遢脏”有关。相传“邋遢脏”与真武大师一同修行得道成仙,今武当山宫观中尚供奉道他的金身坐姿像,不论从哪个方向摸他屁股,他都会对着你笑,久而久之,这个坐像屁股被摸得锃光发亮。但“邋遢脏”未得道成仙时,成天东溜西逛,惹事生非,一次闯下大祸,险些丢掉性命,正好被住在襄阳城内石壶巷里一个开黄酒馆的掌柜救了。

一年,这个掌柜过六十大寿,正午时分,得道成仙的“邋遢脏”赶来给恩人祝寿。他衣着破烂,踉踉跄跄地提个很大的夜壶到来,进门之后,把夜壶往寿桌上一搁,也不言语,便转身而去。寿星掌柜见状气得拎起夜壶便向外侧倒,谁知壶里装满黄酒,如洪水般倾泄出来,流得屋里屋处遍地都是,一直流入邻近府域隍庙水井里,酒香四溢。掌柜赶紧收手,留下尚未倒出之酒。

从此,这个掌柜用城隍庙井水酿制黄酒,勾兑几滴夜壶所剩酒液,酒味益加醇正绵长,生意愈发红火起来,慕名而来买酒客人每天络绎不绝。

后来,这个酒家干脆请人用石头雕琢而成一把大石壶,放在巷子口借以彰显扬名。日久天长,这个巷子便被人们戏称“夜壶巷”而张扬开来。

还传说与李自成在襄阳成事有关。明初,襄阳城修成之后,石壶巷是一条背街小巷,巷短、巷窄、无名。及至明天启年间,熹宗皇帝朱由校荒于朝政,太监魏忠贤独揽大权,大肆剿灭异已,朝廷危机重重,熹宗皇帝无力回天,在悲愤中病逝。信王朱由检继位,改年号崇祯,立志重振朝纲,无奈积弊太深,加之朱由检生性多疑,用人不力,最终众叛亲离,以致朝纲混乱,官吏腐败,民不聊生。于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下豪杰揭竿而起,其中最大一支队伍便是李自成部。

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李自成和另一农民军领袖罗汝才合兵攻打襄阳,十二月初四,改占襄阳城。尽管李自成至第二年秋离去,在襄阳的时间不是太长,前后不过两个年头,但他在襄阳的所作所为,对他以后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建立自己的“大顺”政权至关重要。

李自成在襄阳期间,整顿军队,严明军纪,保护人民利益,甚得民心。他改襄阳为“襄京”,自立为“新顺王”,置大行署,创官爵,任命将军、上相、左辅、右弼,委任地方官员为侍郎、侍中、从事等。这种政权建设,为“大顺”政权西安建制及北京定制,打下了基础。

相传李自成在襄阳时,手下一支部队驻扎在石壶巷附近。当时石壶巷因往来人少,没有公用茅厕。那么多人马驻扎之后,士兵大小便就随便在这个巷子里就近解决。日子一长,整个巷子污秽不堪,臭气熏天。在此居住的百姓苦不堪言,便找到李自成诉苦。李自成听后,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亲到现场查看,果下其然,但对如何妥善解决,也一时犯难起来。

这时,手下有人建议:做一些石壶置于巷内,供小便使用,每天派人值手,拉走秽物,至于大便,则另觅他处。李自成一听,觉得这一建议不错,既方便部队临时之需,又减少扰民,减轻附近百姓怨气。于是,令人运来石头,请石匠凿成夜壶,摆放巷内。由此,这个巷子多了一道风景,排列一排石制夜壶,成为名副其实的“夜壶巷”。

以后改朝换代,新到任的襄阳知府听到“夜壶巷”之名,很不高兴地讲:如此不雅之名,怎登大雅之堂。因此下令改称“石壶巷”。当然,老百姓不管雅不雅,依旧称名“夜壶巷”。

如此数百年来,此巷一直沿用两名:官称“石壶巷”;民称“夜壶巷”。

(杨立武 朱家红 李德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