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互聯網教育企業家年會召開 共話教育未來

藍鯨教育4月7日訊,互聯網教育企業家年會日前舉辦,此次活動主題為“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會議採用“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舉行,多位教育界人士共同探討教育企業發展新動力,共享企業轉型成功經驗,預測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在致辭中表示,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現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高併發狀態下的網絡穩定性問題、學生的教育評價問題、老師對課堂的監管問題和課程規範化與學生認知個性化之間的矛盾問題等,都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教育信息化從1.0走向2.0需要解決的問題。從教育服務產業升級層面看,互聯網教育已成為新經濟的寵兒。從行業宏觀發展的角度,互聯網教育將再次迎來政策性利好,也會成為未來幾年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從教育科技的未來發展看,教育行業將是5G和AI技術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同時,5G和AI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資成本的回收。從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看,教育離不開企業的助力。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與企業協同建設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在線教育服務將成為一種常態。

她指出,有必要建立教育系統與社會在線教育服務主體的協同機制,建議給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更大的自主權,通過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監管機制,以開放的態度購買企業在線教育服務,利用先進的技術與服務,打造高質量、專業化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效率。在合作機制中要有效界定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的責、權、利,真正實現“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校企合作”的協同創新模式。通過協調創新,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優質教育資源為教育改革發展服務,另一方面通過校企的良性互動促進在線教育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張豔玲介紹了“疫情背景下停課不停學——中小學在線教育應用調查”的相關情況。調查顯示,教育部倡導的“停課不停學”讓全社會開放教育資源得到極大地釋放與協同,實踐者、參與者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全面提升,大規模的在線教學實踐推動了我國教育的多維創新。同時,調查也發現了當前在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是當前信息化配備多樣化發展,部分區域需加強整體規劃;二是師生基礎條件基本滿足,但仍需關注少數困難群體;三是信息技術常態化應用基本實現,但應用差距可能持續加大;四是教師在線教學認知與經驗有待提高,教研培訓需同步加強;五是學生對在線教學接受度較高,但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不足。

在談及OMO的話題時,好未來未來魔法校總經理陳體鑾認為,疫情給了教育OMO極好的發展機會。未來,更多的教育從業者一定會思考如何把在線工具賦能與線下運營結合。他表示,學習畢竟是反人性的過程,所以依然會以線下為主。人們成年之後的學習可能會以線上為主。但無論如何,都要堅定地擁抱變化。

愛培優CEO張金榮表示,疫情期間,客戶的快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公司的運營承載能力。隨著互聯網巨頭和資本不斷湧進教育行業,將帶來教育行業人才、技術、客戶體驗的持續改進,同時也提升了在線教育市場的客戶認知度。未來教育市場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行業內還是有很多細分領域的機會。

環球優學聯合創始人張建生稱,OMO的重點是教與學的數據打通。第一,數據打通意味著一個學生的課上課下、校內校外、作業與疑問,所有的痕跡都保留、儲存,並且可以連貫起來,但這在未來三年可能難以實現。第二,包括場景切換在內的很多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會帶來體驗的下降,這也是OMO實際操作中的難點。第三,由於教學運營體系非常複雜,教與學的各種流程很難融合形成閉環。綜合來看,教育OMO將會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

在談及科技在互聯網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問題時,北京四中網校創始人黃向偉表示,當疫情過去後,需要思考技術與課堂教學怎麼融合。他表示,未來教育行業將會出現“三個融合”即跨“平臺融合”滿足教學工具的需求,“跨資源融合”滿足教學資源的需求,“跨體制融合”滿足教育主管部門與教育科技企業、教育服務企業間的價值整合的需求。

華夏桃李資本合夥人郭西凡認為,教育鏈條非常長,微創新的機會很多從前端的市場投放到轉化,到教學,到服務交互,到教研,這裡面會交叉出不同的組織形態,這些都是微創新的點。教育生態基礎設施正在經歷系統性的升級,

曉羊教育聯合創始人馮蔚星稱,整個疫情把在線教育、互聯網教育,從原來的輔助教學變成了教學主戰場。隨著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普及,可以看到大數據讓學生畫像日益精準,教師畫像日益豐滿,甚至連學校畫像都已經出現。各個地方會出現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甚至一個家庭也會有一個策略。未來教育將可以逐步實現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