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要談到目前農民的養老問題,最為尷尬的當數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了。

在這幾年種莊稼效益低,大多農民將土地都流轉給了種植大戶,流轉的承包費遠遠高出了自已種植的收益。雖說不用在為土地投資,不用整日在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日沒夜的幹活,但是閒下來的農民一時間無事可幹,有點難以適應現在的生活。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農民養老也是問題,沒錢養老,種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這個問題在農村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對以後老了何去何從普遍表示擔憂。

有人認為,農村老人老了不用擔心,60歲以上的老人都有養老金。話又說回來了,一個月政府給60歲以上農村老人百八十元錢,又能解決當今高消費社會什麼問題呢!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年紀稍輕的,會選擇進城打工。過了50歲往往被用人單位擋在了門外。現在都一把年紀了,總希望找點事下,有點收入,攢下一點養老錢,防止有個頭疼腦熱的,也不至於拖累孩子們,讓他們在妻兒面前受作難。

尋思著找塊地,重操種地的老本行,無奈力不從心,象翻地收割的體力活有點拿不動。有心請農業機械來幹,一則面積小,他們操作不划算,二則這點收入還不夠費用。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身為農民無退休金,無收入.。農村人沒有正式工作,大多數都是年輕時候外出打工來養家餬口,老了只能回老家,此後就再無收入。不像城裡人即便退休了,還有退休工資,吃喝,日常花銷不用愁。

而且養老金過低,生活無保障。雖然現在國家實行了農村養老政策,但是每月只能領70-80元,收入和支出差距太大,再說現在物價上漲,人情費用也是隻增不跌,所以說,每月領這幾十塊錢,生活都沒有保障,何談養老,何談安享晚年。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病難,看病貴。雖說現在農村實行了新農合,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減輕了農民看病的壓力,但是現在每年的合作醫療都在上漲,且一年比一年高。並且看病報銷是分區域的,鎮上的只能在鎮上報銷,雖說報銷的比例提高了,可是藥是越來越貴了,報銷的藥品是越來越少了,很多時候都需要自費,所以說,這年頭,生什麼都不敢生病。

現在大多情況兒女不在身邊,感情缺失。如今農村就是老人孩子留守。因為,兒女不在身邊,老人的生活質量就無法保障,因為身體因素,很多事情不能親力親為,而且留守老人,通常是孤獨,寂寞的,因此在情感,精神方面是缺失的,無法得到滿足。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現在真應了那句古話“養兒來防老”,在城裡人家講究“啃老”,在農村咱只能硬著頭皮“啃小”。現在只能是多注意身體,儘量少給兒女們添麻煩。每月百把塊的養老金,省著點用,留下給孫子們買點零食,希望討得他們歡心。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像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農民,也要學會自我安慰,現在的政策讓咱休息,咱就安度晚年,不要象上幾代農民一直終老田間,想想咱也算是幸運的。

以後農民的職業會退出歷史舞臺,農民這個代表貧窮、落後的詞語會不復存在,在未來的社會中,這個受歧視的農民身份會永遠不會影響到新的一代,我認為這是社會的進步,是新農村的最終目標。

農民以後沒錢養老,地也種不動了,怎麼辦?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國家必須加快提高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金。使這部分弱勢群體真正享受國民待遇,彼競他們為社會主義發展和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加快敬老,養老場所建設,使很多沒有子女的老人老有所養,安居晚年。

子女應盡孝心。贍養老人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做到子女孝敬老人應盡的義務。

只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使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真正享受晚年幸福美好生活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