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誤殺的教育意義

2019年電影最大的黑馬,誤殺。電影聚焦了一樁發生在青少年間的“反殺”案,題材大膽犀利。更聚焦於“誤殺”案件,犯罪大片與現實題材相結合,話題性十足 。《誤殺》的出現是一劑強心針,對社會的映射和對大眾的警醒,商業價值和教育意義十足。

電影誤殺的教育意義

劇中李維傑的小女兒,安安把試卷分數70分,改成100分的做法,讓李維傑痛心。他們從小教導女兒要誠實善良,在生活裡卻與女兒一起上演一出瞞天過海的大戲。影片聚焦家庭教育。通過表達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所扮演的角色,從而揭露出他所具有的關鍵性的意義。

誤殺這部影片聚焦的家庭教育主要有兩對,一對是拉溫和素察母子,另外一對是李維傑夫婦和小女兒。

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而這一切美好卻被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打破。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李維傑曾親眼目睹督察長濫用私刑,深知法律無用,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李維傑埋屍掩蓋一切證據,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了殊死一搏的較量。

電影誤殺的教育意義

沒看過印度母本的觀眾,可能會覺得《誤殺》是一個山寨版《嫌疑人X的獻身》的故事。的確,在誤殺場景、臨場應變、混淆時空、偽造證據和對付問訊方面,兩個犯罪故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主人公石神和李維傑在思辨和主導力方面,也有相似的魔力。所不同的是,石神的神佈局智慧源於他的數理天分,而自稱“沒什麼本事”的李維傑,瞞天過海的本事受益於他豐富的閱片量。

電影誤殺的教育意義

開頭與結局地點、情境相同,但結尾配上了陰森的配樂,加上男主凝重的表情,最後一個鏡頭最右邊不易察覺的位置還有一輛緩緩駛過的開頭藏人的那種車子,配合上開頭的那個恐怖故事和頌叔意味深長的一笑,都是在暗示觀眾這件事情沒完,並且男主很難善終。若真只要一個政治正確的結局,那安排男主入獄之後一臉解脫的表情就夠了,沒有必要加上那麼多看似多餘的情節。

素察是個打扮得流裡流氣、殘忍荒唐的紈絝子弟,不僅對同學下狠手(戳人眼睛),還對剛認識的女同學下藥迷姦,是個無恥下賤的人渣。但在女警察局長心中,她的兒子素察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

在她迷濛的沉思中,站在窗前一片光亮中的,是穿著乾淨校服、梳著乖巧學生頭的素察,溫溫柔柔地喊了她一聲“媽”……

電影誤殺的教育意義

要不是女警察局長的反應,都不敢認那個人是素察,還以為她還有別的兒子……這充分證明了女警察局長對自己的孩子是個什麼樣子一點數都沒有。

其實,現實中也有很多這種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所作所為選擇性眼瞎,無條件溺愛包容,就算殺人放火了還覺得自己的娃是個天使寶貝。一聲喟嘆,家庭教育何其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