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改變慣性思維模式,是接納不完美的第一步

有些生活的很努力的人,常常會陷入困惑,“為什麼我費盡心力去做一個好人,可總是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為什麼我拼盡全力去追逐完美,卻依舊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為什麼我耗費大量精力去追趕夢想,夢想卻總會離我越來越遠?”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後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這裡所說的不完美指的是:膽怯、貪婪、自卑、醜陋、報復心、控制慾等消極的特質。它們被定義為心靈的陰影。

那麼,很多人又會有疑問,從小到大我們所處的環境告訴我們,只有成為好人,才能被認可,只有不停的追逐完美,才能獲得成功,如果把這些陰影暴露出來,豈不是搬起磚頭砸自己的腳,更是與社會推崇的觀念相悖了嗎?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改變慣性思維模式,是接納不完美的第一步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遭遇陰影后產生的慣性思維模式,改變對它的看法呢?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面對陰影,通常會形成什麼樣的慣性思維,以及背後的本質原因。

書中講了一個例子,作者小的時候被大人們告知,世界上的人分為好人和壞人。好人有很多優點,長大了會得到很多人的喜愛,而壞人總是有很多缺點,如果不改正,長大了就容易犯罪,會被關進監獄。

她以為,只有表現出完美的形象,才能獲得周圍人的喜愛,於是把所有的缺點都掩蓋起來,只表現出自己“好“的一面。

但事實上,她根本無法控制缺點的再度出現,依舊會和姐姐打架,會在刷牙後偷吃零食,每次都用靠說謊來善後。

而這時,心中“好“的一面又會以說教人的姿態出現,告誡她不要不友好,不要貪婪。讓她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壞人。

於是她決定要努力改掉這些“缺點”。但努力的結果是,她更加懼怕缺點被暴露,拼命逃避一切與真實有關的東西。不僅在內心形成了不可碰觸的陰影,而且還變得敏感易怒。

她無法以表露出的優點為榮,因為這些優點只是她用來掩飾缺點的幌子。她只能不停的對別人和自己撒謊,來維持表面的光鮮,生活的很痛苦。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競爭激烈的時代,暴露缺點就意味著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意味著不被認可、意味著被淘汰。為了不被淘汰,我們只好在短時間內,用比較快捷的方法掩蓋掉自身的缺點,給自己帶上完美的假面具。就像例子中的作者一樣。

一個缺點對應一個陰影,每個陰影的形成都要經歷一次恐懼—逃避—欺騙的心路歷程。

隨著我們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可能遭遇無數次心靈陰影的襲擊,久而久之,這種高強度的重複經歷,就會形成恐懼-逃避-欺騙的慣性思維模式。

就像我們一看到1+1,不用思考就知道等於2一樣,每發現一個缺點,就會立馬按照這種慣性思維模式去處理。讓自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精神世界裡,不能自拔。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改變慣性思維模式,是接納不完美的第一步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種慣性思維模式形成的原因,那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打破這種思維僵局,從而擺脫它給我們帶來的精神禁錮呢?

有些人會說,“這有什麼難的?平時多看看心理學方面的書,參加點心理培訓課,瞭解一下相關知識就可以了。”

但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

為什麼呢?作者在書中指出,把“知識”和“經驗”混為一談,是信息時代人們最大的誤區。對內心陰暗面的探尋,並不是知性的活動,而是用心去體驗、去感覺的過程。

我們不否認書籍和課程傳授知識的能力,但它們是別人經歷痛苦和犧牲後的內心體悟,對於我們來說,只能作為一把打開認知之門的鑰匙,想要真正的有所改變,必須靠我們自己去發自內心的體驗。

如何用心去體驗呢?

對陰影來說,只有找到一個突破口,讓我們從源頭上不再排斥缺點的存在,能夠承認它存在的意義,從而改變對陰影的認知,這個過程就是用心去體驗的過程。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

作者有一次去參加培訓班,在課上發言時,培訓老師突然對她說:“你是一個潑婦”,她一下子驚呆了,因為她知道自己就是一個潑婦,雖然她極力地掩飾,卻還是被老師發現了。

她滿懷自卑的告訴老師,自己因為像個潑婦而感到羞恥,這個特質總讓她回憶起曾經那些痛苦的經歷。

但老師卻平靜地告訴她:“你控制不了的東西,反過來會限制你,潑婦有什麼不好?當你出錢蓋一棟房子,結果開發商延期推遲了三個月還沒有完工,這時候撒撒潑是不是有助於解決問題?”

她恍然大悟,心中頓時感到一陣輕鬆,因為她已經明白,在有些場合,自己最討厭的缺點,也會變成優點。

意識到這一點,她就會發自內心的對周圍的人更加和善,不再刻意掩飾自己潑婦的一面,也不再欺騙別人和自己,而是任由其存在,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依靠撒潑來保護自己。

這樣的轉變過程,讓她感到很神奇,於是她嘗試著把自己的缺點寫在紙上,逐一發掘它們積極的一面,慢慢的,她心中對缺點的排斥,以及對自己的厭惡就會被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所取代。

我們周圍總會存在一些愛出風頭的人,如果他們不管領導在不在,某個項目有沒有負責人,凡事總喜歡衝在前頭,經常以一種“我是行業NO.1”的姿態自居,就會讓我們覺得很反感,他們自己也會深受其困,鬱郁不得志。

但如果把他們放在一個缺少領頭羊、成員全都是職場新手的項目組中,委以重任,並制定一定的獎懲機制,那他們這種愛出風頭特質就會展現出與之相適應的領導力、說服力和表現力,別人就能對他們有所改觀,肯定他們的能力,而他們也不再掩飾自己的缺點,會更加努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就像放音樂,如果我們不分場合,把音量調得很大,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我們能夠根據不同的場合,把音量調到適當的大小,人們就會很享受。

同樣的道理,我們所有的缺點都可以依照這個原理來重新解釋,比如愛挖苦別人,其實是幽默感表達過度的結果;邋遢,其實是熱愛生活,內心自由過度表達的結果。

這些特質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只要把它們放在適當的場合,用適當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到剛剛好的程度,它們就會成為我們的助力,為我們所用。

缺點和優點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就是突破口。

只要找到了突破口,發掘缺點背後的積極意義,自然就能從心底裡對其改觀,也會讓我們慢慢卸下思想的包袱,消除陰影對我們的精神禁錮。

但這樣還不夠。因為短暫的、低次數的心靈體驗,並不足以形成新的慣性思維模式,去支撐我們重新認識陰影。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改變慣性思維模式,是接納不完美的第一步

想要形成新的慣性思維模式,

就必須創建一個新的神經條件反射弧:直面-正視-淡然,即直面陰影—正視陰影—對陰影無感。才能讓我們在任何時刻,無論面對什麼陰影,都可以迅速找到突破口,正視它的存在,不受其影響。

具體要怎麼做呢?

有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刻意練習。

什麼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並不是簡單的把缺點寫在紙上,然後刻意的、多次重複的去想它們積極的一面。

而是要行動起來,把某個缺點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刻意地、多次重複的去練習、體驗直面-正視-淡然的慣性思維模式。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吝嗇是你的缺點,你把金錢看的很重要,那麼你就需要構建別人向你借錢的場景、和朋友一起逛街花錢的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反覆練習新的慣性思維模式。

雖然這時你已經找到了吝嗇的突破口,改變了對它的認識,但在頭幾次的練習中,你依舊會下意識的按照原來的慣性思維模式,去選擇逃避和欺騙。

不要氣餒,你可以在每次練習的時候,在眼前最醒目的地方上貼上小便籤,寫上幾條它的積極意義,用來提醒自己。

慢慢地,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你就會適應這種新的慣性思維模式。

這個方法,看起來很簡單,但它沒有捷徑。需要你一個一個的、不停的重複性練習,直到最後在我們大腦中形成新的神經條件反射弧。

榮格曾說:“幻想光明是沒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認識陰影。”

大多數如果性的假設,都會有謊言破碎的那一天。當我們從心底裡接受了缺點的存在,明白它在什麼情況下是缺點,什麼情況下可以轉化為優點,我們就可以抱著客觀的態度看待它,才不會受它的影響,將自己困在精神的牢籠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