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时间不够用?你需要的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做副业,利用下班时间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赚钱积累财富。可要同时兼顾主业和副业,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精力管理》:时间不够用?你需要的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在众多时间管理的书籍中,我发现了一本不一样的书——《精力管理》。这本书告诉我们,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我们无法延长一天的时间,但是提高精力的质量,照样能很好的兼顾各项工作。提升精力才是点燃才华和技能的关键。

书中说到,再高效的时间管理,精力跟不上也是徒劳。比如当你参加一场长达4小时的会议,刚到下半场你的精力就急剧下降,头脑昏沉。或者,你精心规划了1天的工作安排,到了中午,精力就走向了负面,焦躁易怒,毫无耐心。又或是晚上,你专门为孩子腾出时间,却仍旧被工作的思绪烦扰,无法专心陪伴孩子。

《精力管理》:时间不够用?你需要的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的确,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注意力随时被一条条手机讯息拉扯走,似乎永不间断。忙工作、搞副业、带娃,诸事缠身,筋疲力尽。其实,人的精力是可以训练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挤出更多的时间,而是如何有效地管理精力。

《精力管理》的作者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在书中明确指出四个基本原则:一、全情投入;二、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三、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四、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

全情投入:在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维度都表现得精力充沛,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从容、乐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有节奏地消耗和恢复精力,一段时间全情投入,一段时间闲云野鹤,间断性的休息和放松,留给精力再生空间。

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增加精力储备如同增强肌肉力量,先突破极限,造成肌肉纤维的微小撕裂,再休整恢复,等它变得更强壮,再应对下一次极限。尼采说:“打不倒我们的会让我们变得更强”

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人是习惯的产物。大多数行为都是非自觉和潜意识地重复上一天的行为。我们的自律性比我们想象的薄弱,有意识地建立仪式习惯,可以确保日后减少意识精力的消耗,让习惯自动把我们拉向某条正确的轨道。

《精力管理》:时间不够用?你需要的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看似普通的四个原则源自30年来两位专家对专业体育的案例研究。他们与世界顶级运动员合作,致力于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精力,以应对高强度的竞争压力。这些运动员在他们的帮助下,训练情况都有显著好转,比如速滑明星詹森经过他们的培训,摘取了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块奥运会金牌。他们在体育界的成就有口皆碑,陆续接到了其他需要高效表现的领域的邀约:商界、医疗界、联邦调查局、教师、律师。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普通人精力管理的方法论。

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要获得充沛的精力,重点需要走好三步:树立人生目标、充分分析现状、建立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

1.树立人生目标

为什么说充沛的精力和人生目标有关呢?因为只有内心真正渴望达成的目标,我们才会全情投入,也只有全情投入和充分休整不断轮替,我们才能产生更多精力。

书中认为,根据深层价值取向所树立的人生目标为精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命感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请为自己留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回答以下4个问题:

1.如果现在就是人生的尽头,你学到的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如此重要?

2.想想你最敬重的一个人,描述他身上你最钦佩的3种品质。

3.你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

4.你希望你的墓志铭如何总结你的人生?

以上的每一道问题都在帮你挖掘深层价值取向。价值观是终极的行为指南,若你看重健康,或许就可以抵抗炸鸡和奶茶;若你看重卓越,或许可以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依然专注做事;若你看重责任,或许更有勇气承担超出个人利益的风险;真正的试炼不是在安全舒适的环境,而是在需要抵抗片刻欢愉、付出乃至牺牲的时刻。

《精力管理》:时间不够用?你需要的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生存在岩石缝隙中的竹子,因为扎根深入,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因为我们的根基薄弱——缺乏坚定的价值观,所以容易被生活的狂风推来桑去。只有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才能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不被负面情绪困扰,不惧外界力量阻挠。

2.充分分析现状

厘清价值观后,每天都要按照价值观去做事。但不了解自己的现状,就不知从何入手。

你需要将自己当做研究对象,对目前的生活进行详细的审查,请拿出纸和笔,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饮食、锻炼、睡觉的习惯如何?

2.现实跟价值观有多大的差距?

3.有哪里做得不足?

4.现在我把精力都花到了那里?

5.哪些事情需要优先考虑?

比如你的现状是不锻炼,精力花在了工作或其他事情上。代价就是力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容易得病,长期下去会损害健康。而如果你把健康视为重要的价值观,精力就会开始花在锻炼上。

再比如你的现状是焦虑,精力花在了促进提高行动效率上,表面上似乎缓解了你的现状,代价是会引起周围人的不满和远离,长期下去会损害亲密关系,也会危害健康,而如果你把平和作为深层价值观,现状就与人生目标完全违背了。

认清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痛苦的现实会产生负面情绪,焦虑、沮丧、烦躁、悲哀和不安。但为了改造自我,值得为之努力。

正如一首短诗所言:

“我们思想与行动的上限

是我们未看清的事实

因为我们看不清

所以无法

做出改变

直到我们明白

正是无法看清的现实

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3.建立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

树立人生目标并充分分析现状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建立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建立仪式习惯既能减少对主观意志力的依赖,也能将深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转化为日常行动。

建立仪式习惯的原则有三个:第一、精准具体。如果确定了时间、地点和具体行为,就不必在完成上想太多。小儿神经外科医生本·卡森给自己设置的良好习惯是每天早上用半小时阅读《圣经》。还有些人在起床后写日记、冥想、阅读鼓舞人心的文字等。第二、一段时间专注一个习惯。刚开始适应一个习惯,需要耗费意志力,如果一下子设置的习惯太多,反而不利于培养习惯,一段时间专注一个习惯就好。第三、记录进展。每天进行行为自查,在床头放一张自查表,记录习惯的完成情况。


《精力管理》:时间不够用?你需要的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精力管理》从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力四个维度全方位解读精力的来源,其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尼采有句名言:“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管理时间也好、精力也好,本质上都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达成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